

居委会像个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安徽蚌埠 盛芳)
辖区居民买了辆电动车,发票丢失了,去到交警部门上牌照时,交警部门要社区居委会出一份证明,证明该电动车是他本人买的。可以想见,居委会工作人员又不能判定其真伪,但在该居民再三要求下,只好为其出具购车属实一类的证明。中小学生假期过完开学后,有的学校让学生填写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情况表,上面的评语也要求让社区居委会来填写。其实人并没有来社区参加什么实践活动,居委会工作人员应学生的恳切要求,也要写上几条美言,然后盖上居委会的公章,帮助学生了却心思……类似这种种不该由社区居委会承担的责任,近些年来,几乎都套在了社区居委会的头上。有人戏言,社区居委会的公章是利用率最高的。
社区居委会像个筐,什么事情都往里面装——这是对当今居委会工作最形象的写照。社区主任、书记忙不说,连工作人员每天也是团团转、连轴转。例如,市里要开个什么联欢会,举办某项活动启动仪式时,也要让社区工作人员如数参加。不去不行,社区工作人员无奈,只好放下手头工作,去应付那些市里的活动。与此同时,来社区办事的居民却遭遇无人办公,只好望“门”兴叹。社区负担过重,不仅体现在每天应付方方面面、条条块块的会议和活动及检查上,在财力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一个例子是,每年按上级规定,要完成各种报刊的订阅任务,这就需要相当大的一笔开支。
社区居委会负担重的原因何在?仔细分析有多方面。在某些部门看来,每一项活动如果没有社区工作人员的参加,就是广泛性不够、群众参与性不强的具体体现。所谓全民动员,最后的负担也就落在了社区身上。有些本该是政府某职能部门应该完成的日常事务,为了推卸责任,也将社区绑在了“战车”上,这显然是平时不作为的一种典型表现。
以笔者多年在居委会工作的体会,认为必须要给社区居委会“减负”了,让社区居委会主要领导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社区建设上,作为街道、区和市民政部门应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范围、职责和权利义务。有了这样一个规范性的东西,今后社区居委会遇到一些机关部门乱指派、乱摊派的行为时,才能理直气壮地予以抵制。最近,有报道说北京开始取消街道办事处的试点,正是基于社区居委会越来越多地承担了街道办事处社区管理的职能,我也期待着社区管理尽快走上规范化道路。 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