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情结

作者:李晶晶

40年的情结0( 石涛《罗汉图》四屏 )

在北京的胡同里,是容易让南方人走糊涂的。去赵惟家做采访,让我着实找了一会儿。这是一条不宽敞的小胡同,坐落在东四的闹市中,胡同两侧的房门看着都很相似。按着门牌号,找到了地点。斑驳的小木门,推开时嘎嘎作响,过走廊,里面别有洞天。暖色的屋子,里面有序摆放着各种书籍,高古陶瓷错落有致,胖乎乎的虎斑猫慵懒地蜷在椅子上。

赵惟今年60开外,自小生活在北京,1988年时移居香港。我们的话题自然从家里这些藏品开始。对于自己的收藏,赵惟说:“爱好这东西,是受家里影响,我外公主要喜欢古代书画一块,宋元明清的作品,早年收藏了很多,我从小跟着外公手眼目睹。外公早年从东北大学毕业,太姥爷经商,家里条件不错,有基础去收藏,加上当时东北那边有不少好书画。”赵惟的外公赵鹤亭在国民政府时期是甘肃省主席,后来起义,投奔了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任民革中央副主席。

赵惟1969年去插队,1976年回到北京,在小黄庄的无线电三厂上班。80年代,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收藏。他说,那会儿东西很便宜,平日里我老爱去琉璃厂逛。到了周末常会起个大早,去后海、地安门几处逛地摊。那时去的都是老北京,没有年轻人。赵惟的书画是跟着外公学,跟着外公看,后来自己又爱上了陶瓷。“我当时也是觉得古陶瓷的造型、韵味很美,就开始找书自学,看博物馆。那时在国内想看个展览也不容易,太少了。后来去了香港,能看到的机会也就多了。”

“鬼市”里多是瓷杂,能看到的书画很少,赵惟收藏的渠道还是多依靠外公的旧友。赵鹤亭早年在天津待过,因此与天津的“八大家”,以及国民党一些要员都有交往。赵惟说他好上收藏后,常会去天津这些世家的家里。他说:“尤其天津的翁开庆,他是建筑设计院的总工程师,翁同龢的后人,从1985到1988这三年,我在他那儿买了不少东西。到香港后,我每次回来都会去天津,去他们家看看。”

对于赵惟来说,真正的转机是在1986年之后。当时正盖北京王府饭店,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赵惟认识了建筑设计公司的总经理,日本人竹野内真。“我觉得他是我一生中的贵人。”赵惟说,“1989年我定居香港,竹野内真邀请我去日本。当时我还没拿到香港永久居留证,还是‘黄皮书’,只批了我在日本72个小时,三天。到那以后,竹野内真介绍了很多喜欢艺术品的朋友,我也看了很多东西。”

40年的情结1( 石涛《莲社图》 )

这个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疯狂地购买艺术品。1987年日本一家保险公司以3992万美元拍下了凡高的《向日葵》,随后同样是日本人以5390万美元买下凡高的《鸢尾花》,到1990年日本第二造纸商大昭和制纸总裁74岁的斋藤花8250万美元买下凡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随后又花了7810万美元买下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整个艺术界为之震惊。

在后来的聊天中,这些日本朋友发现赵惟对中国古代书画非常了解,于是他们就提出请赵惟帮他们去找一些好的艺术品。“日本老一代对中国的艺术品还是很有感情的,那时候没有钱的概念。让日本人相信你不容易,但是他相信你了,就特别信任。当时我去日本,有一位企业家带着我去银行,直接开出100万美元让我用,80年代谁也没有见过那么多钱,我当时被吓到了。”赵惟说,“后期竹野内真又为我介绍了斋藤家族、佐藤家族,从他们那里,我也买到了不少精品。”

40年的情结2( 石涛《巢湖图》 )

2006年嘉德拍卖了一张石涛的《莲社图》卷,以1177万元高价成交,画的是晋代高僧惠远等在庐山白莲池畔结社参禅的故事。当时被公认为石涛青年时期的工笔人物画作有两幅,一是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十六应真图》卷,其二就为这张《莲社图》卷。此时,赵惟正在日本佐藤家做客。佐藤家族以生产五金为主,在日本和中国都拥有不少企业。30年代佐藤的父亲曾为驻上海领事,对于中国的古代书画和瓷器非常热衷。这天,佐藤拿出一个盒子,请赵惟看画。“我打开其中一张一看,赶紧卷起来了,我当时就激动得不行了。”赵惟看到的是石涛所画的《五百罗汉图》四屏。“客观说,石涛这个四条屏是今天能见到唯一存世的。在日本那边收藏石涛虽然很多,但真正精品的东西还是有限。这幅画太重要了,是石涛早期的工笔人物作品。”赵惟说。

石涛是明末清初画坛著名的“四僧”之一。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本姓朱名若极,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自称“苦瓜和尚”。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等。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授刘金库向我介绍说:“今天所见石涛的绝大多数画作都是中晚期创作的,风格淋漓洒脱,不拘小节,以奔放之势见胜。而这幅《五百罗汉图》四屏,却是石涛少见的工笔水墨纸本画中的释教人物山水画,通过工笔白描的手法追摹北宋人物画大师李公麟之古意,画中人物栩栩如生,极尽工笔写实之能事。画家的笔法运用得清圆细劲章法紧凑,这和我们常见的恣肆豪放挥毫写意的石涛画作截然不同。据考证,这幅四条屏创作于石涛24岁时。”

40年的情结3( 观音图 上海博物馆藏 石涛的这幅《观音图》轴作于康熙十三年(1674),此时石涛33岁。此画的笔法取自梅清,以颤抖流畅的笔法勾勒出人物的衣褶和山石的纹理,又以纤细的笔迹描绘出观音丰满、慈祥的脸庞,显示了曲直、粗细、刚柔、轻重的线条变化和对比。 )

在石涛的作品中,人物画常以佛教罗汉的形象出现,这也与他早年剃度为僧的经历密切相关,此四屏画均是佛教故事。即为“竹林致琛”、“观舍利光”、“松下课经”、“修成正果”。其中前两幅是石涛对前人画作的模仿,后两幅则融入了石涛为僧时云游四方的所见所闻。在描绘佛教题材的同时又有大量写实成分。“竹林致琛”描绘罗汉五人,甲士一人跪拜海神;“观舍利光”绘罗汉五人或盘坐或站立眼望天空,三缕舍利光从天而降未变成罗汉,三只蝙蝠精乘舍利光徐徐而致。

刘金库说:“值得一提的是,‘观舍利光’这一屏经过乾隆时期江苏太仓地区的毕沅、毕泷兄弟收藏,到清末转为南方最大的收藏家吴荣光收藏并题跋。”吴荣光是收藏道士像、罗汉像最主要的收藏家之一,包括丁云鹏的五百罗汉就是经他手到了日本。他对石涛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在题跋中明确说明石涛把历代的道士画集大成。

40年的情结4( 钟馗图 立轴纸本墨笔 纵69.5厘米 横33.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中钟馗以鬼为垫,身倚倒木,伸足团手,似正在憩息。浓墨写倒木,点苔坡地,干笔勾描衣纹,皆用笔迅疾飞扬,意韵洒脱。钟馗须发以尖笔根根绘出,神足气生;以浓墨点目,炯炯有神,气势非凡。 )

四条屏之三为“松下课经”绘罗汉七人,或站立或盘坐课经,两罗汉捧经走来,非常细微地描绘罗汉们虔诚课经的场面。第四屏被称为“论经悟道”,绘罗汉六人,四罗汉盘坐论经,两罗汉站立,其中一罗汉向罗汉尊者介绍一出家人,此出家人身着百衲衣双手合十,谦卑地聆听。刘金库指出,这也是早期的存世仅三幅的石涛自画像之一。

赵惟说,当时在佐藤家看到这四条屏,他即请中间人表明自己想购买的意愿,但没能随了心意。为了建立这份关系,他将佐藤家一只元青花大罐买走,自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石涛的四条屏最终成为他的收藏。今年他将这件作品交给保利拍卖,赵惟说:“这些画作的艺术价值是人赋予它们的,有艺术价值在的时候就一定有经济价值,这是不能回避的。我一生过手的书画、瓷器精品无以计量,但自古以来,真正的好东西,最后还是会掌握在有经济能力、有文化的人手里。这始终是我的遗憾!”■

40年的情结5( 庐山观瀑图 京都泉屋博物馆住友藏 石涛从广西出来云游时,曾途经庐山,定居金陵、扬州后,未见他再游历庐山,所以这幅图画应当是他回忆当初庐山游的作品。上方有石涛长题一段,但未见作者自署年款,从画风分析,应当是其中年时期的作品。 )

拍卖市场的“鲶鱼效应”

——专访北京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

40年的情结6( 秋林人醉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此幅《秋林人醉图》,全图近景树石用线大胆,水墨淋漓,前方的留白和远山云烟交相辉映,在墨与色的渲染下,层峦巅峰,雾气苍茫。石涛巧妙地运用虚实、黑白的均衡布局,通过水的空灵和云雾的蒸腾,避免了过分的迫塞。在笔墨技法上,山石用皴法,横直交错,秀灵而坚实,密集的破笔苔点,使山势更显苍莽。在“万点朱砂胭脂乱涂大抹”下,呈现出深沉的秋意。晨雾迷离中若隐若现的村落,一桥作为“画眼”被置于中央,弯弯的桥拱下,潺潺溪水贯穿画面,人物行于山水间,闲庭信步。右上方配以婀娜多姿的数体三题,书画相和,使画面显得愈加潇洒秀丽。这一时期是石涛在绘画笔墨上得心应手,在理论上能自成体系,从而形成了恣肆洒脱的艺术风格。 )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这些鱼能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试过很多方法都不管用,大部分鱼还是在中途窒息死亡,只有一条渔船能载回活的沙丁鱼。原来船长在鱼槽里放进了一条喜欢吃鱼的鲶鱼。当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加速游动,这样鱼舱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1992年7月,上海国营文物商店朵云轩领到了国内第一张拍卖公司的注册证书。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嘉德、翰海相继成立。嘉德试图成为国际化规范的拍卖公司,瀚海在秦公的带领下,有一种江湖规矩的感觉。此后的一段时间,荣宝、中贸圣佳、华辰等拍卖公司成立。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形成了一种稳定平衡的关系。

40年的情结7( 人马图 无锡市博物馆藏 此画风格严谨细致,重视细节描摹,画中人物握绳的每个指头,都画得非常清晰。 )

2000年秦公去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翰海的一个节点,而嘉德抓住机会,逐渐成为业内领军者。2005年,保利拍卖成立,此时入场,时机极佳,赶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上升期。在2003年以前,整个内地艺术品市场都还处于相对疲软的状态。保利成立后,不按常理行事:一会儿折腾出个“夜场”拍卖;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以高额预付金拿下尤伦斯的一批藏品;又爆炸性地以4.368亿元人民币拍出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于是,向来低调平静的艺术品市场被这条不安分的“鲶鱼”搅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保利拍卖可以说是开启了国内夜场拍卖的先河,到现在为止,这似乎已经成为不少拍卖公司春秋两季大拍的常规设置了。

40年的情结8( 十六阿罗汉应真图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石涛绘制于康熙六年丁未,时年27岁。画卷人物须眉生动,相貌古朴;衣纹用铁线,瘦劲圆转。本幅有友人梅清的题识,称其可敌李龙眠。此画上吟“前有龙眠”的印章,表示对李公麟的敬意。1692年石涛从北京回到扬州,又有“前有龙眠济”,表示说,前有龙眠,后有济,对于李公麟,他始终是拳拳服膺的。 )

赵旭:我们是2007年春天把当代艺术夜场带入亚洲,发展到现在每季有6天夜场。当时油画市场特别火,现当代艺术占我们总体成交的一半,当时总成交额约10亿元,现当代就占去了4亿元。香港佳士得总成交额约在16亿元,当代艺术拍出了8亿元。所以当时有业内的朋友跟我说,国外有精品拍卖,都是在晚上,大家品着红酒,参与一下拍卖,有点像社交活动,油画是能挨得上这种感觉的。我是知道这种夜场拍卖在国外做了几十年了,但没见过。一个画家朋友特地跑去英国替我看了看,拍了几张照片带回来,告诉我什么样,我就办起来了。

当天连嘉德拍卖的陈东升董事长都亲临现场,说看看夜场怎么回事。现场拍得特别火爆,场上坐了很多外国人,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弄,都是创新。我们也请了很多语言学院的外国人,在旁边做引导打手势。头一场很严肃,我们号召大家穿西服入场,于是佳士得在2008年春拍的时候三令五申地要求必须穿正装出席,结果导致很多买家没有进去。现在看来,夜场带来了可观的效益,我们近3/5的成交额来自夜场。

40年的情结9( 王蒙《稚川移居图》拍卖现场 )

三联生活周刊:外界评论保利拍卖成立时间不长,却搅动了一个市场的平静。

赵旭:我认为,保利对于拍卖业的贡献,就是让社会各阶层、更多的人关注了中国艺术品,使拍卖业的成交额迅速扩大,成为一个投资领域,成为一个行业。原来没有保利的时候,拍卖业是没有竞争的,但是实际的经济情况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买力非常足,这时候要使劲往上冲,要奋力一搏拉动拍卖市场。从2005年创业的5亿元到2010年的90多亿元,保利的年成交额翻了快20倍,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下,内地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也翻了5倍,远远超过香港,让北京成为全世界中国艺术品的交易中心。

40年的情结10( 赵旭 )

今年我们的原则是退出竞争,今年经济不好,很多人是锁仓锁钱,你怎么才能掏出他的钱呢?这要看高手了,不是比成交额是比质量,所以今年我们跟各个拍卖公司比的不是成交额,是比拍卖的底价和质量,比拍卖的合理化底价。

三联生活周刊:什么是合理化的底价?

40年的情结11( 清雍正〜乾隆 红釉地画珐琅梅花山石玉壶春瓶 )

赵旭:说简单就是把卖家的价钱压得很低。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用什么方式拿到价格低、质量好的作品?

赵旭:海外的公开征集。保利跟其他拍卖公司拼的是在海外的影响力。现在我们在全球总共有15个代表处,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日本、上海、台湾这6个地区的代表处有常驻专家。从2009年1月开始,我带队第一次去欧美公开征集。就像夜场一样,没人做我们做了,这是通过三年积攒了很多利润以后才敢这么做,不是靠我的愿望有多大就能实现的。

第一次很困难,就征了500万元的东西。公开征集不是靠老客户,完全是靠登广告招募新客人。第一站去旧金山,为了减少开支,当时就我和公司殷老师两个人去。来的人寥寥无几,都是一些岁数比较大的老先生和老太太,给的都是一般的画。他们也会给你看一些重要的作品,但不会给,因为他不了解你,也不信任你。到了洛杉矶和纽约,情况稍微好点,这次拿回来作品拍了500万元,够我们两个人的费用和广告费,没赚。

2010年开始我们成立了一个北美征集小分队,这个很厉害。小分队常年在那边,每两个月一次,一次要去8个地方,先去温哥华,再到多伦多,从多伦多去西雅图,从西雅图去旧金山、洛杉矶,然后再去休斯敦,最后从休斯敦到纽约,回北京。每去一个地方总部还得派一个人把东西拿回来,不能带东西走。虽然在那边征集很苦,但打开了局面,竞争就是这样的。国内另一家很大的拍卖公司在那边影响也很大,但他们一年只去一次。一开始他会认为,保利我们没听说过,但是我一年去6次的话,他会认为我比别的拍卖公司大多了。别的公司是只征集大拍的拍品,我们是大小通吃,从2万元人民币一直到2个亿我全征集。现在我们统计了一下,就这两年从北美地区征集回来的作品,总体成交额超过20个亿。比如说我们有一个王蒙作品,1.5亿元左右成交,就是在旧金山征集的。还有今年春拍的一个齐白石的花鸟册,拍了6000多万元,是在洛杉矶征集的。那边东西很多,而且几乎都是头一次参加拍卖。中国人是不断地移民美国的,移民的华人精英70%以上生活在美国,从咱们第一代的科学家一直到宋美龄、张大千、梅兰芳,所有人的后代都在那边,你说他们带过去多少东西?从那边拿回来的东西要比国内藏家给的东西便宜很多,因为国内价钱上来以后,国内藏家的心气都很高。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买卖的金额都非常大,在金融方面会提供怎样的服务?

赵旭:我们跟银行的关系很多年了,尤其跟民生银行相互非常信任。所以我们在大力拓展金融产品的时候,跟银行信托有很多捆绑的项目。当一个客人付不了款,但他真正想付的时候,我们在金融方面会帮他。我们与民生银行共同成立了艺贷通,对于锁定拍品,拍前预付拍后贷款,都可以操作。比如你拿来了10件东西,可能急需用钱,那我们可以让银行先支付给你部分费用,其实现在对于艺术品的抵押,金融机构非常欢迎,相对于地产和证券,它更易于操作。

三联生活周刊:怎么看今年的市场走势?

赵旭:春季拍得非常好,秋季价钱也不会下来的,包括今后这几年价钱也下不来,因为中国的经济体量在这儿摆着。藏家的素质在提高,2005年那会儿都是一些经纪人,没钱就会卖东西。现在的藏家都是中国主体经济的一些领袖,或者是一些大企业。但是目前来说,经济调控,地产股票都不太好,这些大资本的买家,今年的钱会比较紧,但他们如果认可我们的价钱,依然会买进,量会相对减少。反之,因为国内地产与股票的疲软,投资渠道狭窄,第三个投资渠道我认为就是艺术品。那两个渠道投资人不敢投了,但还是有人手里有钱吧,还是有人需要投资,艺术品市场还在吧,所以钱还会流到这里来。从我们的小拍上来看非常明显,今年新买家入场很多。■

(文 / 李晶晶) 40情结拍卖公司莲社图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