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帆船赛,一个关于大海的探险故事
作者:李三克努特·弗罗斯塔特(Knut Frostad)曾经是一名出色的奥运会帆船运动员,曾经代表挪威队参加过1988和1992年两届奥运会,对他来说,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是比奥运会更具挑战的一个比赛。这项被誉为“海上珠穆朗玛”的赛事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从1993年作为队员参加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到后来两次作为船长参加这项比赛,弗罗斯塔特经历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无数的惊涛骇浪。2008年3月,40岁的他被任命为沃尔沃环球帆船挑战赛的CEO,2011~2012年度在西班牙阿利坎特开始的比赛是他的第二个赛季。
从外表上看,弗罗斯塔特跟一般的欧洲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中等身材,体格健壮,但他那双宽大有力的手,比一般人的大很多。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他的这双大手也在不断地变换着各种动作,一会儿十指张开,似乎要表达一种坦诚,霎时间又紧紧合拢在一起,很有感染力。采访结束,终于有机会握到这双手,对那超乎寻常的握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水手到船长,弗罗斯塔特前后经历了四届环球帆船赛。航海的日子,是在陆地上生活的人们不可以想象的。在历时9个月的比赛中,参赛船队将穿越大洋,面对介于0至70节之间的风速、介于零下12摄氏度至50摄氏度之间的温差、海洋漂流废弃物、鲸、单调的饮食、极少休息,甚至最长22天的连续航行,此外,还要面临可能出现的海盗等诸多的挑战。弗罗斯塔特告诉本刊记者,为了节省每公斤的多余重量,帆船上洗手间的总重只有300克,由于参加帆船比赛的队员都是男性,所谓的洗手间其实就是一个塑料管。在茫茫大海上,帆船是一个渺小的世界,9个月,11个男人在风浪里朝夕相处,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赢得比赛。“当然,11个男人在一起,总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辩论、激烈争吵甚至是谩骂也时有发生,但是肢体接触是绝对没有发生过的。”
在位于西班牙阿利坎特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总部媒体中心,听弗罗斯塔特讲述航海故事,他的气质中有一种曾经沧海的淡定和自信。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人对帆船赛的概念来自奥运会,沃尔沃环球帆船赛跟奥运会帆船比赛有何不同?
弗罗斯塔特:首先说相同之处吧。两个比赛都是通过帆在风的作用下得到动力,两个比赛都是通过用时多少来决定比赛胜负,运动员都必须是很好的水手,都懂得见风使舵。参加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很多人都参加过奥运会的比赛,其中很多人也夺得过很好的名次,冠军、亚军都有。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是一个更大的赛事,之所以说这个赛事更大,我的理解是:我们的帆船更大,帆也更大更多,参加的人员也更多;参加沃尔沃环球赛的帆船上有大小三面帆,参加整个比赛的队员有11个。
三联生活周刊:除了船更大、人更多、线路更长,在你看来,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弗罗斯塔特:沃尔沃环球帆船赛还是世界上时间跨度最大的比赛。奥运会整个赛期也就两个多星期,世界杯足球赛也不过一个月,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时间跨度长达整整9个月,这9个月里,不但要经历严寒酷暑,更要面对高达十五六米的巨浪,有时候,帆船还可能遭遇冰山等等。船长不但要掌舵,同时还要保障11个人的参赛团队不能有任何一个出状况。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整个赛季包括10个港内比赛和9个离岸赛——也就是公开海域的比赛,比赛总长度达到3.927万海里(1海里=1.852公里),三个星期的环法自行车的比赛长度也就3000多公里,大概也只有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1/20。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曾经的船长,在你的航海生涯里一定有很多难忘的经历?
弗罗斯塔特:我是从最低级的船员开始参加环球帆船赛的,我的体会是:更多时候,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更像是一个探险。对很多人来说,参加这个比赛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征服大海的梦想,时间跨度9个月,绝对是一次对人的耐力、意志的考验。在非常艰难的时候,例如碰上极端天气甚至是主桅杆折断、主帆受损等情况,难免会有失望甚至绝望的情绪,在这时候,考验的是团队信念。在船上,我们的食物是脱水的各种化合物,根本谈不上味道,海上的生活单调得简直难以复加,除了睡觉就是忙个没完的工作。很多人问我,在船上有没有娱乐,这是一个“外行”问题,根本就没有别的什么心思和闲暇时间,所有参加环球帆船赛的人就只有一个信念:赢得比赛。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经得到了一艘很小的红色帆船,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够驾驶帆船环游地球,后来我真的有机会成为挪威奥运会的帆船队员。实现了这个梦想以后,又经过多年努力,最终成为船长,带领我的队员实现了驾驶帆船环球的梦想。
三联生活周刊:参赛队伍的设备都差不多,在你看来,能够赢得比赛的关键在哪里?
弗罗斯塔特:帆船尺寸、动力、船帆等硬件条件都差不多,在我看来,赢得比赛的关键,第一是经验,第二是经验,第三还是经验。从目前参赛的6艘船来看,“三亚号”准备不是很充分,依然使用的是2008~2009年度的“绿蛟龙”帆船,其他5艘帆船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我认为,获胜的关键是船长,如何让所有队员保持平稳的心态是船长最重要的工作。一般说,起伏比较大的团队变数很大,通常很难赢得最后的胜利。一些帆船可能会赢得港内赛和个别段的海上赛事,但最终能否赢得整个环球赛,看的是总成绩。经验告诉我,一直表现平稳而且经验老道的那艘船,将获得最后的冠军。
三联生活周刊:在环境恶劣的比赛条件下,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赛事直播是如何实现的?在赛事推广方面你是如何考虑的?
弗罗斯塔特:在港内赛的时候,我们在每艘船上都安装了4个摄像头,另外还安排了直升飞机的航拍,所有船上的影像、声音以及航拍的镜头都会输送到阿利坎特的媒体中心,通过这个中心,可以把画面信号传输到电视台实况播出。直播只是推广环球帆船赛的一部分,我们还通过其他传媒手段,第一时间把比赛结果传送到手机或网络上。这些转播是针对赛事本身的,我们还制作更具人文色彩的相关纪录片,来描绘赛事港口的人文地貌。环球帆船赛本身是一个关于大海的探险故事,我们还介绍一些有关海洋、海洋动物的知识。作为沃尔沃汽车和沃尔沃集团百分之百拥有的一个赛事,我们当然还要介绍一些关于环保节能的知识。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岛在上届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中曾经有一站,这次比赛三亚成为第三站,你是否了解三亚的准备情况?你认为中国的环球帆船处于怎样的水平?
弗罗斯塔特:2008~2009年的赛事曾经抵达过青岛,那站比赛举办得非常成功,青岛当时刚刚举办完奥运会的帆船比赛项目,设施完善,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当时的“绿蛟龙”帆船也是那次比赛的一个亮点。
现在,在阿利坎特赛事村里,你可以看到三亚展厅,三亚是我们这次环球帆船赛的第三个停靠点,很多曾经参与过青岛站比赛的专业人员都会为三亚站的赛事服务,这次比赛也得到了三亚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三亚也有了自己的参赛队伍。另外,与上次根本不同的是,一个叫滕江和(Tiger)的中国人要以完全队员的身份参加整个比赛。我跟“三亚号”船长交流过,他非常欣赏Tiger的工作。作为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CEO,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看到一艘全部由中国人组成的帆船来参加比赛。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据我所知,青岛、大连、深圳等一些海港城市也都在积极开展帆船赛。我最近去过杭州,那里有一个美丽的西湖,我也看到有人在湖上练习帆船,只要有水,就都可以推广帆船运动。■
见到迈克·桑德森船长是在阿利坎特的下午,阳光特别晃眼,戴着太阳帽的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在这里悠闲度假的客人。刚刚40岁的船长看上去有些沧桑,眼角的鱼尾纹很深,面部的皱纹也很深。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桑德森来自新西兰,是一个成绩卓著的航海家,也是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历史上最成功的船长之一。在1993~1994赛季,他第一次作为船员参加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就夺得冠军;在2005~2006赛季,他作为船长带领“ABN AMRO ONE”夺得了9个分段赛中的6个冠军和7个港内赛的5个冠军,并最终获得了比赛总冠军。
桑德森船长几乎参加过所有的环球帆船赛事,从在2003年打破了单体船横跨大西洋的世界纪录,到参加美洲杯比赛——他曾经率领新西兰队在2000年夺得过美洲杯冠军,2003年又率领“宝马-甲骨文”帆船队参加了美洲杯帆船赛的角逐。他的帆船队还参加了著名的LV挑战赛和劳力士杯,作为船长,他几乎囊括了所有比赛的冠军。此外,他还参与了多条帆船的设计工作。
在本届环球帆船赛,桑德森担任“三亚号”船长。谈到刚刚在阿利坎特结束的港内赛,经验老道的桑德森谦虚地说:“我们的准备工作比其他5艘参赛的帆船落后了很多,‘三亚号’使用的船是2008~2009赛季的西班牙电讯队的旧船。昨天的港内赛,我们出发不是很理想,但是后来还是抓住机会取得了第四的成绩,虽然没有登上领奖台,但我对取得的成绩还是满意的。”
在采访当日的港内赛中,“阿萨姆号”的表现异常神勇,仅仅一个港内赛就领先了第二名10多分钟。桑德森船长一脸“败不馁”的神情,他有自己的目标:“我们并没有气馁,环球帆船赛是一个漫长的比赛,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特别是在港内赛,一个转弯或者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决定最后的排名。我希望带领‘三亚号’至少在港内赛中取得一两次冠军,在分段赛中,争取能够登上领奖台。”
谈到环球帆船赛就不能不谈到资金,见过大世面的桑德森船长很现实,他说:“资金对环球帆船赛这样历时9个月的比赛是重要的,有了足够的资金,就能尽早招募船员,尽早用上新船,尽早进行出海训练等等。”跟其他几艘参赛帆船比较,“三亚号”的确有些先天不足,但桑德森表示仍然有信心。“资金尽管很重要,但资金充裕也不能保证冠军一定到手。在未来9个月,我要做的工作是,让船上其他10名队员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每一站的比赛,不管是港内赛还是分段赛,我相信船员们的实力和能力。11个男人经过大风大浪的洗礼,才能彰显我们团队的战斗力。”
由于是驾驶“三亚号”参加比赛,桑德森船长希望能在第三赛段从阿布扎比到海南三亚的赛段中取得好成绩。船长还特别把中国籍船员滕江和介绍给我们,他对这位身体强壮的中国小子的表现非常满意,“Tiger已经完全融入了团队”。
籍贯广东的滕江和37岁,通过几十轮选拔,最终成为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参赛船员。上届帆船赛在“绿蛟龙”上曾经有一个媒体船员,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媒体船员只能算是做辅助工作,还不能算是正式的比赛选手,因此,滕江和也是沃尔沃环球帆船赛自1973年创办以来第一位真正意义的中国籍船员。在“三亚号”上,滕江和的职责是平仓工和主帆绞盘手。他告诉本刊记者,平时训练早晨6点半起床,平均每天练8到10个小时,一场练习赛就4个多小时,结束训练以后,还要把船上所有的设备全部拆卸下来。“刚才大家看到的港内混合比赛,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度假,真正的比赛强度要比这个大100倍。”■
2008~2009赛季曾经出战沃尔沃环球帆船比赛的“绿蛟龙号”帆船也出现在阿利坎特港湾,大约10个记者有机会登上这艘船出海。因为名额有限,每个国家的媒体只能有一两个名额,本刊记者幸运地获得了这个机会。
登船,临时船长在介绍情况之前首先给大家每人一盒午餐和一小瓶水,算是见面礼。餐盒很简单,一点通心粉和几片蔬菜,量也很小。没过多久我们也就明白了,因为对于初次航海的人来说,胃口实在是一件尴尬的事。
趁大家就餐,船长开始介绍船上的设施。甲板最后方是两个巨大的驾驶圆盘,分布在左右方;驾驶盘前面有一个相对开阔的平台,上面有三组摇帆的把手,其中两组纵向排列,靠近右舵的一组是横向排列。纵向排列的主要是用来摇起主帆,这可是一个力气活儿,需要四个壮实的船员一起用力。等主帆升起后,需要两个船员摇动横向把手,升起三角帆。
经过摇帆的平台,继续往前,就可以走到帆船的下舱。下舱堆放着很多的装备,例如船员在海上需要的防寒防水服、船员专用的脱水食品、各种工具箱以及很多粗细长短不一的绳索等等,另外还有一些三角形的救生衣,每个记者得到一个像三点式安全带一样的救生衣,胸前两个跨带子里面是气囊,紧急情况下需要用嘴来充气。一会儿工夫,大家都穿上了厚厚的防水防寒服。
出海了。几个欧洲记者首先被指派升起主帆。没摇几下,膀大腰圆的几位老哥就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船长似乎有意要“刁难”一下这4位记者的体力,不断发出快速摇帆的指令,一会儿正向摇,一会儿又反向摇,突然听到“咔吧”一声,随即,主帆被绳子卡住了。这时候,只见一位身手敏捷的船员沿着桅杆飞快地爬了上去,三下两下,经过简单的处理,被卡住的主帆开始慢慢伸展开来。看到4个记者已经直不起腰,一个粗壮的船员一个人走上去,快速摇动几下,主帆这才慢慢地完全展开。
总的来说,出海的前戏比想象的轻松,当然那4位受命摇起主帆的记者除外。“绿蛟龙号”扬帆起航的时候,大家都兴奋起来,船员们开始在不同位置紧张地工作。而没有被分配任务的记者则享受着短暂的海上旅程,纷纷拿出相机拍照。
随着帆船行驶速度逐渐加快,晃动开始出现了,离岸越远,仿佛风力也在加大,海面上开始出现不小的涌浪,帆船的摇摆幅度明显增加了。剧烈晃动的同时,“绿蛟龙”开始出现左右和上下大角度的倾斜。如果帆船转向过快,迎面的海浪就会当头冲到甲板上。
这时候,船长的第二次命令到了,他要让记者们体验当舵手的感觉。幸运的本刊记者被第一个点名,只好硬着头皮上阵。从舵手位置上能够清楚看到主帆的倾斜方向,船长告诉说,首先要紧紧握住方向盘,如果主帆向右侧倾斜,方向盘就要用力往左边转动。“注意!幅度不能太大,太大了,就会导致迎面的浪花打到甲板上。风力大的时候,要用力向相反方向打舵,如果力气不够的话,可以用小臂卡住方向盘,这样你就可以保持帆船的稳定了。”这就是所说的“见风使舵”吧,这活计可不那么好干。好在,很多记者也希望过一把舵手的瘾。
在我们的帆船掉头返航时,本刊记者被船长分派了第二项任务,分在同一组的另一位英国记者也属于轻量级,我们这次摇的不是主帆,而是三角帆。尽管三角帆比主帆小,但两个人摇,也是相当费体力的,10分钟下来,我俩也是上气不接下气,只好坐在甲板上低头大喘气。这时候,觉得帆船在茫茫海面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都在摇晃,颠簸得特别厉害,原本想到舱内试试运气,结果,倒霉的事情差点发生。“如果感觉要呕吐,眼睛最好往高处看,这样可以减轻晕眩感。”几位船员询问状态如何,只好强打精神,伸出大拇指表示还好。一个年轻船员递来一片面包,急忙摆手拒绝。挣扎着爬出船舱,翻江倒海的感觉一阵过去又来一阵,晕船的感觉比喝醉更难受。终于,我们隐隐约约能够看到港口了,随着帆船渐渐抵达港口的水域,帆船的摇晃程度才渐渐减轻。
出海近三个小时的“绿蛟龙”终于回港,走下船的一瞬间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在船上多数时间是愉快、刺激和享受,尽管最后半个小时有些窘迫和狼狈,但终于还是坚持到了下船。■沃尔沃环球帆船赛
第11届帆船赛将于2011年11月5日从西班牙阿利坎特港启航,2012年夏天于爱尔兰高威结束。所有的参赛船队都将使用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Volvo Open 70”竞赛帆船。整个赛程将跨越四大洋、五大洲,航程共3.927万海里(约合7.2728万公里)。
漫漫征程从西班牙(阿利坎特)开始,途径南非(开普敦)、阿联酋(阿布扎比)、中国(三亚)、新西兰(奥克兰)、巴西(伊塔雅伊)、美国(迈阿密)、葡萄牙(里斯本)、法国(洛里昂),最终将于2012年的7月抵达爱尔兰(高威)。
37年前的首次环球帆船赛总长3.125万海里。当时的名字是“1973~1974年度怀特布莱德环球帆船赛”。在这一赛事中,参赛船队经历了不少人类所知的最艰险的挑战。参赛船全部依据严格规格打造,并以速度为首要设计目的。 环球帆船赛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