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动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哲人二)

孔子自开办了第一家私立学校,余后的20多年里多是在讲坛上诲人不倦。公元前497年,偕一众弟子开始周游列国,尽管面对开展“礼仁”施政方略时所遭遇的重重阻挠,但是他这一路肯定领略了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周游列国历经了14年,回到故国时已经68岁了。他曾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问题是他自己3岁时就故去了父亲,17岁那年又死了母亲,等到成年后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毕生憾事。为了不使学生再有自己这般的遗憾,告诫座下弟子应该引以为戒,结果周游同行的学生“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孔子崇礼重孝,教育界泰斗,完全有资格要求弟子们的月薪年薪身家。学生饿死事小,老师丢脸则事大。

《孝经》作为古人孝行指导手册,开宗明义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难怪古时的剃头匠会排在“下九流”,可见如今的美发师搁在以前原来并不招人待见。不过这种“孝之始”在1800多年前被曹操利用了一把。“割发代首”是上位者与下位者之间的一道岭。其实曹操这般“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狠戾之人,怎么可能会因犯一纸规章就引颈就戮。那名军法吏官也是妙人,既然知道“礼不下庶人”,就更明白“刑不上大夫”,况且曹操身为一军统领挟主自重,法不施与尊者。“割发代首”这一招式如行云如流水婉转悠扬,后来唐太宗的“罪己诏”如出一辙,只不过曹操玩得更漂亮,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同为伟大诗人,曹操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勾当,而他的前辈屈原却是有着“志行高洁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操。屈原的偶像是接舆和桑扈,两人为了和黑暗的统治阶级划清界限,前者就剃了“朋克头”,后者则是全裸出镜。“刑人不在君侧”,这两人一副“髡刑”打扮简直是在自残,不过人家是心甘情愿地自毁前程。而曹操的老对手刘备,却因“一发一须”事不但毁了益州后部司马张裕的前程,最后还要了人家的命。杀张裕的理由居然是“芳兰生门不得不锄”,可是陈寿描述刘备是“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这话恐怕是考虑到刘备乃汉家正统身份而有所高抬。张裕可惜了一身相术,卜得了别人祸福,怎么也没算到自己会身首异处。

孔子虽没机会侍奉双亲,不但做到“孝之始”,而且还做到了“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的“孝之终”。自孔之后历史上有许多孝行典范,孝子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晋朝的王祥就是其中的一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虽然有着和白雪公主的继母弗兰契斯科一个德行的后妈,但王祥依然恪守孝道。“卧冰求鲤”的孝行佳话使得王祥孝名鹊起,从隐居20年的乡村走出,自县令始官至太尉活到82岁终老。可是,同是以“孝廉”被举的刘繇就没这般好运气。最大做到扬州刺史一职,其间与孙策、袁术烽烟不断,后来兵败病卒,死时42岁。“骋骐骥于千里”的人物,真是生不逢时,双拳难架四手,前后都是虎狼一样的敌人。■ 历史汉朝三国孝感动天曹操东汉

上一篇: 耍单何如?
下一篇: 智猪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