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荒”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安徽凤台 童树杰)

有报道称,2005至2009年,全国每年减少村民委员会7000多个,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消失。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影响到国家的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以我个人的感受,六七十年代农村“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如今农村“到处是老人,遍地是田荒”。过去农民爱比粮仓,现在农民爱比存折;粮食不再成为农民好日子的标志;打工挣钱获得好日子,则是农民的迫不得已。中青年都在为过上好日子进城打工,老弱病残孕留守农村勉强种粮,种来种去,就把粮食生产种得“地老田荒”。

笔者也是一个农民,家中也有5亩地,种粮年纯收入不足3000元。孩子要上学,老人要供养,房子要翻盖,生活要保障,靠3000元粮食收入满足这些,只能喝西北风。为此,笔者不得不携妻进城挣钱,夫妻二人月收入抵上在家种田一年,所以我宁愿家中田荒,也不愿回家种田。可是细想想,一旦长期世界性的天灾持续,我们粮食保障穷得只剩下钱,不是自己给自己设个陷阱么?

要说也不是农民“不务正业”,而是“正业”辜负了农民。我国生产粮食的农民有3.3亿,现在进城务工达到2.4亿,作为战略资源的粮食生产谁来保障?政府力保18亿亩耕地红线,但并没有完全保住农民不弃地、不荒地。媒体、官员、学者、专家常喊“农民回家种田”,可农民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请给我一个种地的理由。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成本奇高,种粮利润十分微薄,靠种粮永远盖不起新房、娶不起媳妇,不打工挣钱有什么办法呢?“农民荒”是全国性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我国还没有足够重视。

资料显示,中国2010年进口玉米157万吨,为2009年的19倍;小麦进口量为120万吨,增幅为36%。我国农产品进口量逐年惊人,实际上是地荒、田荒、农民荒的全国性惊魂。目前,不少地方开始实施“有田必种”,笔者以为仅有这些还不够,还要优化土地整合,做活土地流转,加大农业生产财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把农民直接转化为现代农业产业工人,保障种粮赚大钱,这样才会有人重回农村,埋头农业生产。 三农农村农民农业

上一篇: 好东西(657)
下一篇: 谁来与我度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