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管的一次沟通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北京 高先生)

前日,因为一件路边餐厅占用公共道路空间扩大自身的“潜在”经营面积的事情,向城管部门做了投诉。之后两次和城管部门的沟通让人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失望。

一条4米宽的小路,北京称为“胡同”,由于临近繁华地带——王府井,也就蕴含了很多潜在的商机,几年过去,胡同两侧就布满了各种小店铺和餐馆。店铺和餐馆的生意肯定不错,营业时间基本上圈定每天16~18个小时。商铺非常自然地把商品摆到路边,也扩大自己的有效经营面积,赚取更多的利润。甚者有个别餐馆占用道路的宽度,在餐馆外延伸出一个1米的平台,在天气好的时候在平台上支起两张桌子,扩大经营面积。由于餐馆的室内标高高出道路的标高30厘米,所以平台的搭建实际上也影响到道路通行。本来就非常窄的小路就更窄了,给附近居民的通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我决定就此事向北京的城管热线投诉一下。事前经了解“占道经营”确属城管的管理范畴。上午8点我打了电话,热线电话接访是很标准化的,他们告诉我,将向当地城管告知此事,具体了解情况、执行处置都将由他们来做。并且问我是否匿名本次电话,我希望看看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因此要求不必保密。大约9点半,我接到了当地城管的回复电话,我还琢磨——反应够快的啊!但是当几分钟后撂下电话,心里却有说不出的生气,特摘录几句如下:“你反映的占道是哪儿啊?”“这不是违建,没有建筑物出来。”“这个我们管不了。”“不是你说了违建就是违建。”对话没有任何要结束的预兆,就被他挂掉了。我失望之极,不说你态度,起码你该听完我的意见再做判断,而不是预设我是“找麻烦的”,还有就是根本看不到管理者对法律和法规的基本了解。还好,又过了一段时间,接到了一个女性城管的电话,向我了解情况。态度还好,我再次介绍了我反映的情况,她谦逊地表示对这方面的法规了解有欠缺,说她将进一步咨询城管的法制处,并且希望我也能为她提供一些相关法规依据。

我答应了帮助他们找一些相关的法规条文。我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在城市管理的立法和行政法规的制定方面非常滞后,对于城市高速发展,人口、居住权、公共空间等等的实际条文规定不仅太过宽泛,还少之又少。立法的滞后给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矛盾,执法者的能力低下也只会给矛盾助燃,怎么能够建成真正和谐的社会呢? 一次沟通城管沟通管理北京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