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与万事达的刷新路径

作者:黄燕

移动支付与万事达的刷新路径0如何将信用卡放进每个人的手机?拥有17亿用户、每年刷卡金额超过2.7万亿美元的万事达正面临全新的挑战,这不仅是因为手持智能终端的爆发式流行、传统磁条式信用卡的安全风险,还有PayPal这类电子支付巨头虎视眈眈的压力。“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支付行业未来5年最重要的关键词,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不只限于手机,任何智能终端都将成为新的刷卡端。”万事达国际组织首席创新官盖瑞·里昂斯(Garry Lyons)告诉本刊记者,“移动支付意味着随时随地触发消费,这是银行、商户、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商接受它的最大理由,也是我们的PayPass产品得以成功的原因。”

采用非接触式支付的万事达PayPass卡无需签单的简化流程吸引了大量用户,目前全球已经有34万家商户能够受理PayPass卡,发卡量近1亿张。在盖瑞·里昂斯看来,PayPass与支持NFC技术手机结合将彻底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2011年10月,谷歌与万事达、花旗银行、第一数据和运营商Sprint联合推出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应用——“谷歌钱包”,随后黑莓公司也推出了两款NFC手机,允许用户用SIM卡直接绑定万事达PayPass卡完成移动支付。“未来只要拥有一款支持NFC技术的手机,消费者就能直接用手机实现刷卡支付。即使你的手机还没有内置NFC芯片,也可以通过贴在手机上的PayPass贴片、支持PayPass的SD卡以及手机套等一系列产品体验移动支付。”盖瑞·里昂斯对本刊记者说,“就像在公共交通领域刷卡已经普及一样,未来你的手机将成为又一张畅通无阻的信用卡。”移动支付的想象空间

同样是近距离无线通信,从RFID脱胎而来的NFC技术由于10厘米有效距离的安全性被认为是最适合移动支付的解决方案,而与手机结合意味着移动支付将衍生出多种应用。“比如用手机识别海报上的NFC标签后,商家的优惠券会自动发送到你的手机上,在付款时系统会自动识别使用。用手机浏览或试听一段视频和音乐,喜欢的话可以直接购买和支付,同时你还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和朋友分享购买记录,甚至直接将你购买的演出门票、电影票等等电子商品送给朋友,整个过程完全在手机上完成。”盖瑞·里昂斯介绍说。对于那些钱包里塞满了各种会员卡的购物狂来说,移动支付可以帮他们把所有会员卡整合成一个客户端装进手机,目前Tagtile公司已经推出了这类产品。万事达乐观预计,到2012年将有一半手机支持NFC。诺基亚副总裁伊拉里·鲁米甚至断言,2015年NFC将成为所有智能手机的标配。

无论刷卡还是刷手机,用户最关心的永远是安全和便利,在移动支付大大简化交易的同时,如何确保安全性?“可控的刷卡,这是万事达PayPass区别于其他移动支付方案的一大优势。”盖瑞·里昂斯告诉本刊记者,“比如说用户在网上购物,我们的控制技术会产生一个一次性的动态卡号,只使用一次,即使别人截取了你的卡号,这个卡号也已经作废了。但是在你进行交易时,只有万事达知道这个卡号是跟你的信用卡或者借记卡联在一起的,这个虚拟号码是万事达非常重要的技术。”2008年万事达收购Orbiscom公司获得了支付技术平台,作为Orbiscom的创始人和CEO,盖瑞·里昂斯认为万事达从中获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对刷卡的控制权。“我们的‘In Control’技术允许用户限定卡的使用范围、金额和时间。比如家长可以限制孩子的附属卡只能在学校、书店里消费,企业老板可以规定每个员工的购物范围和金额,万事达让刷卡不仅安全,而且100%可控。”挖掘中国市场

对于信用卡还未普及、网上支付仍然地位边缘的中国市场来说,移动支付是否过于超前?万事达大中华区总裁凌海对本刊记者承认,目前在中国,电子支付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现金交易占到了70%,但从长远来看现金的比例一定会下降。“不仅是因为现金交易的风险更大、更繁琐,而且现金本身也是有成本的,钞票印刷、运输、安保、分发、交换都需要消耗。根据我们的统计,现金通常占到整个国家GDP的1.5%到2%。”他解释说,“现金的成本完全可以通过电子支付来节约,这包括信用卡、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等,未来电子支付的手段一定会朝着多样化发展,甚至还可能出现新的支付形式。”根据艾瑞市场咨询发布的最新数据,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到6197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子商务的火爆。而对于万事达来说,iPhone和iPad的热销则带动了国际信用卡的网上交易额上升。

在凌海看来,涉及银行、卡组织、商户、第三方支付公司和运营商的移动支付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各方紧密合作是推广的前提,而中国市场还未达成令各方满意的共赢方案。2011年6月,中国银联主导的手机支付标准正式获得通过,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联的13.56MHz标准与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一直在明争暗斗,市场前景并不明朗。“其实银联标准在技术上有90%到95%和国际标准一致,我认为中国仍然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也希望跟全球市场接轨。”凌海告诉本刊记者,“运营商做手机支付有它的优势,因为手机本身就是一个预储值卡账户,国际上也有运营商做手机上的小额支付,如果在银行系统不发达的非洲,用手机支付会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在中国,每个人都有银行账户,关键就看谁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中国市场还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运营商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

移动支付与万事达的刷新路径1三联生活周刊:以谷歌的电子钱包为首,目前多种移动终端都内置了NFC芯片,在更加便捷的同时,万事达如何确保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盖瑞:万事达组织拥有17亿卡用户,2010年我们的刷卡金额达到2.7万亿美元,尽管目前移动支付在其中所占比例并不算高,但我们认为它一定是未来支付行业的大势所趋,不仅是手机,还包括iPad在内的各种移动终端。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要求和其他支付手段没有区别,依然是安全和便利,同时满足这两点就是我们的最大挑战。比如网上支付很方便,但为了确保安全性,它需要手机口令或者U盾之类的设备,用户就会觉得很麻烦。而万事达的PayPass技术是基于芯片的,采用动态的数字密匙,其实比静态的磁条存储信息更安全。同时,我们的“In Control”技术平台还允许用户控制刷卡交易的场所、范围和金额。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看来,除了移动支付,未来支付行业还可能出现哪些关键词?

盖瑞:目前我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未来的年轻一代会如何付款消费?他们会用手机或者iPad识别海报、广告上的NFC标签,直接下载优惠券,在手机上用你的万事达卡付款。在餐厅里人们只要轻触桌面,菜单就会发送到你的手机上;你甚至可以不出客厅,在电视屏幕上完成购物、付款,并且分享给社交网络上的好友,以上这些是我们仍在测试的QKR平台的部分功能。2011年万事达有80个创新应用在尝试中,其中音乐会是针对年轻人的一个重点方向,另外我们还在研究如何利用Xbox这类主机平台开展支付业务。

三联生活周刊:实际上,手机钱包业务几年前在中国市场就有运营商推出,但一直未能普及,在中国推广PayPass移动支付时,你认为其中有哪些障碍需要克服?

凌海:我们的调查显示,中国有75%的消费者愿意尝试移动支付,市场需求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能不能有好的方案来满足用户需求。我认为目前中国市场的障碍不在发卡端,而在受理端,不是所有商户都愿意承担刷卡的成本。其实这对移动支付反而是个机会,比如在小的商超渠道、出租车、停车场等等传统刷卡比较薄弱的渠道,完全可以用手机作为新的受理端,开展小额支付业务,对消费者来说非常方便,同时也提高了商户的运营效率。虽然我们不直接参与受理端的推广,但万事达可以通过高质量的推广活动吸引商户加入,比如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和新天地的很多商户合作搞了“买一送一”活动,我们希望实现对消费者有利、对商户和万事达自身都有利的三赢合作。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中国市场关于移动支付有一些不同的标准,比如银联标准和运营商标准。在你看来,中国移动支付的标准化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凌海:我们了解到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银联的移动支付标准,其实银联标准在技术上和国际标准非常接近,90%到95%的技术都是相同的,可见中国在移动支付市场上是开放的,并且也希望与国际接轨。中国的移动支付还在初级阶段,包括运营商、银行、商户等各方都在寻求共赢的商业模式,我想市场发展的快慢将取决于各方能否实现合作,而划定势力范围的做法将阻碍整个行业成长。万事达和中国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行等都在探讨合作,目前还是很初步的状态,不过银行确实对移动支付这类增值服务非常感兴趣。■ 运营商nfc信用卡万事达移动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