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纽约客在布朗克斯

作者:张斌

一个纽约客在布朗克斯0( 迪芭渴望做一个“大大的纽约客” )

布朗克斯(Brnox),纽约曼哈顿岛上的著名区域。如果没有啥概念的话,可以在脑海中搜寻一下德尼罗老先生1994年拍摄的那部导演处女作——《一个布朗克斯故事》(A Brnox Tale),也译作《不一样的童年》。几十年前,意大利人以及南欧人社区样态被再现得栩栩如生,长久以来布朗克斯都是落后混乱以及色彩斑斓的代名词。

每日清晨7点,布朗克斯西197号大街那座五层古旧公寓都会闪现出一对黑人年轻人的身影,一路轻盈,直奔附近的范科特兰公园,如果需要加大训练量,这对年轻人还会高速跑至中央公园。在那里,当他们的身影从众人面前闪过时,越来越会惊起些许喝彩与掌声,因为热爱奔跑的纽约人已经可以认得那个头发短短、身材纤细的女孩子名叫布祖内施·迪芭,一个成为纽约客不过6年的埃塞俄比亚姑娘。随着纽约城市马拉松赛的日益临近,这位纽约客极有希望成为这项赛事35年历史上第一位夺冠的纽约客。

24年前,埃塞俄比亚中部里福特山谷的阿塞拉小镇里,迪芭来到人世,自幼羸弱,母亲曾经一天3次将小迪芭送进医院。世人印象中,里福特山谷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长跑巨星,曾经的放羊娃后来的罗马奥运会马拉松金牌得主阿贝贝·贝基拉,直到今年上半年还是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的格布雷希拉西耶、北京奥运会女子万米金牌获得者迪巴巴和两块奥运金牌拥有者图鲁都从山谷中跑向世界,这些闪光的名字引领着孩子们跑出山谷,改变命运。1990年,小迪芭3岁,父亲在电视中看到了图鲁悉尼奥运会夺得女子万米的历史场景,自此小迪芭的人生规划就以图鲁为唯一的参照。8岁那年,在父母的催促下,小迪芭开始投入训练了,最初所有的身体感受并不能证明这个里福特山谷的后代拥有任何长跑天赋,浑身疼痛加之经常呕吐。父母心疼女儿,一再降低要求,后来只求有个健康的体魄就好,没成想女大十八变,迪芭逐渐奔跑如风,一种冲动推着她向山谷之外眺望。

18岁那一年,迪芭成婚,并在那一年来到美国,落脚在新泽西,做专职保姆。她的丈夫贝伊几个月后随后也实现了“美国梦”,这段走出山谷的经历竟然仅仅只有几个字的记载,其中的艰辛和曲折相信也只有这对小夫妻自己知晓。做保姆之余,迪芭和贝伊将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都用来进行长跑训练,他们坚信只有奔跑可以创造出新大陆上无限的生机。曾经也是长跑好手的贝伊适时地放弃了自己的职业梦想,专心陪护妻子训练,如今短距离内他还依旧可以起到陪练的作用,距离再长的话,妻子就要独自奔跑了。

很快告别了西岸的阳光,夫妻两人东进,来到纽约,自此久居于此,落户黑人文化占据主导的布朗克斯。安顿下来后,身为基督徒的他们在纽约找到了埃塞俄比亚移民建设的教堂,安放了自己一路奔波的灵魂,专心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以及公园中奔跑,渐成一个标准的纽约客。尽管迪芭还一口家乡语言,采访至今还需要通过翻译,而且至今还没有考过驾照,每次出城远行都要丈夫开车。可喜的是,这个家庭崭新的车是今年迪芭夺得洛杉矶马拉松冠军奖金购置的,几年间,9次参加马拉松赛,迪芭效率堪称罕见,居然7次夺得冠军,两次的遗憾居然都是留在了自己居住的纽约。夏天,获得圣迭戈马拉松冠军之后,迪芭一家的财务状况有了巨大的变化,赞助商积极上门,当年在山谷间赤脚奔跑的一对年轻人如今拥有整整一个鞋柜的跑鞋,崭新的超一流跑鞋不下50双。

两年前,迪芭生活中的航标灯图鲁意外地拿到了纽约马拉松赛的冠军,这让当年获得第14名的她备受鼓舞,愈加坚定要为自己居住的城市赢得一份迟到的荣耀。每至深秋,东岸的美国长跑运动员们都会像候鸟一般迁徙至西岸进行训练,洛杉矶、新墨西哥州以及高原地区都是不错的选择。迪芭也曾随着众人迁徙,但是3个月暂别纽约的日子让她居然害上了相思病,日夜惦念中央公园里奔跑的纽约人,眷恋那里的一片生机,她不喜欢新墨西哥训练基地,因为那里实在太寂寥了,街上往往只能看到奔跑的马拉松高手们。

近两年,迪芭放弃了迁徙冬训,孤独地留在纽约,每日的两次训练让她有机会呼吸这座城市的气息,哪怕汽车尾气挥之不去。即将到来的周末,自己城市的马拉松赛就将开跑了,迪芭体内强大的生物钟会在清晨将其唤醒,她会吃下面包和一根香蕉,长久以来这就是她略显单一的早餐搭配。随即,安静地聆听家乡语言咏诵的赞美诗,和丈夫一道做祈祷,感谢上帝赐予他们的一切,祈祷和平,祈求自己所有的艰苦努力都能得到报偿,祈祷自己可以做一个“大大的纽约客”。■(文 / 张斌) 布朗克斯一个马拉松纽约客

上一篇: 循羊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