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考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2年的国考刚进行到报名阶段,我的“国考梦”就破灭了,回想自己的报名经历,真有一种被“坑爹”的感觉。

在我们这个考试大国里,国考的难度以及受关注度正逐步超过高考,而成为第一大考。要想从千军万马中闯过独木桥成为幸运儿,国考前进路上的每一步都必须付出更多。作为有志于此的一员,招考公告一出台,我就开始了对《职务表》、《报考指南》等招考文件的研究,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心仪并合适自己报考的职位。最终,经过比对、分析、咨询等若干程序,中纪委监察部的一个职位成了我的首选。登录界面、填写个人信息,职位报考完毕后,本以为一切无误的我,却等到了“计算机能力填写不符合要求,资格审核不合格”的结果。将职位要求研读数遍后,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官方发布的职位要求是“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而我填写的是“熟练操作”。我反复思量,还是不明白“较高”凭什么就可以剔除掉“熟练”。为了解决疑惑,我按招考单位公布的咨询电话打过去,电话那边的男中音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由于能够表明较高计算机水平的指标很多,他们没有办法在职位要求中详细描述,所以就需要考生自己理解,并在备注栏中把自己的全部计算机经历、证书等都表述出来,他们再根据考生所写进行判断,而“熟练”这样的表述过于简单,所以他们认为不符合“较高”的要求。

对这样的解释我真是无语了。这样的话,“较高”二字岂不是成了可以任意揉捏的橡皮泥,我拥有计算机二级证书可以被否定,因为没有达到一级不够“较高”;你拥有一级证书同样也可以被否定,因为没有达到特级也不够“较高”。“较高”的标准就在于审核人员的心情中。凭心情,他们就可以轻易地把我的报考否决,导致我再无报考此职位的机会,而罔顾我在几百个招考单位、1万多个职位中选择一个心仪职位所付出的成本。党和政府一直推行的透明行政、阳光行政难道只是停留在报纸媒体上的吗?

“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既然在考生资格审核中被作为一项标准、条件在使用,那么它必然可以被固定化表述,否则又如何作为标准使用?招考单位自己没有在招考文件中把这个标准详述,却反过来怪考生没有在备注中详述,这是什么逻辑,向考生明确告知报考条件难道不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吗?如果如他们所说“指标太多,没有办法详述”,他们又有什么资格要求考生在备注中详述呢?把招考条件明确化,从技术操作层面上讲,难道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吗?

牢骚之余,我也不禁庆幸,如果我一不小心通过审核,进入笔试、面试,政审后接到通知,说因不符合“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而不予录取,我又能如何,除了接受难道还有别的办法吗?这样想来,顿时心情舒畅很多。(文 / 关晓海) 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