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湄公河:国家战略与海外公民安全
作者:吴琪( 2006年9月5日,泰国边防警察在清莱金三角附近的河上巡逻 )
黄金航道的意义
三联生活周刊:澜沧江-湄公河航道被称为黄金航道,它有着什么样规模的贸易量?对于中国而言,这条航道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许利平(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从2000到2009年,中国通过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完成累计运输量达300万吨以上,累计进出口额和边民互市贸易超过300亿元。这300亿交易额平均下来看,一年的交易额为30多亿,虽然它对于中国来说数量不算大,但是由于大湄公河流域的人民并不富裕,它对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还是挺有意义的。目前,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货物出口主要为寒温带水果、冷藏蔬菜、农副产品、大牲畜、花卉等;进口主要有热带水果、饮料、棕榈油等。国际运输船舶数量也从最初的8艘发展到现在的115艘,运输船舶最大载重吨位从80吨发展到现在的380吨。其中中国的船只占到主要部分。
瞿健文(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澜沧江-湄公河是把中国和中南半岛几个国家联系起来的天然纽带,也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并且对于我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也非常重要。这个区域上下游国家以前相互沟通比较少,上下游国家在流域开发中的利益不尽相同,有时会有冲突。比如上游国家比较关注能源和相应的外汇收入,下游国家更关心水资源能否满足农业与城市需要、水文状态变化以及对渔业等生态的影响等等。以农业为主要利用方向的水量分配问题,以水电站和航运为争议核心的水生态问题都是以各国不同利益点为出发的。
由于澜沧江-湄公河的通航能力有限,贸易方式也比较初级,来这里跑船的多是中小企业或者是个体老板,他们形成话语权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他们非常需要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有力保护。
( 正在修建的老挝金木棉赌场(摄于2008年) )
三联生活周刊:开工不久的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引起了不少国家的关注,它的建设是否使得这个区域的战略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瞿健文: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起于缅甸皎漂市,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两国政府为此也酝酿了多年。可以说因为能源安全上的考虑,使这个地区对我们的战略意义更大了。这条管道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使得我们进口能源的渠道多样化了。长期以来中国原油进口运输命脉是马六甲海峡,但马六甲海峡存在巨大安全问题,该海峡海盗猖獗,陆上输送不受气候变化干扰,有隐蔽性、稳定性、连续性,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几个国家的关系,是否也会影响到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中国在这里涉及怎样的国际关系考量?
许利平:美国和日本都在这里竞争自己的影响力,把这里当作牵制中国的一个点。日本从“二战”后的赔偿协议开始,参与湄公河沿岸国家的投资、援助等,美国从2009年7月推出“湄公河下游计划”,也开始对湄公河下游进行开发。这些国家和南海问题也有着联系,东盟十国正在着手制定一个南海问题的行动准则,这些都与中国利益直接相关。
从中国与整个东盟的关系来看,经济合作的前景非常广泛。从2015年开始,中国和东盟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将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东盟作为中国资源提供地和转口贸易区的意义更为显著。中国纺织品配额不用再受到以往那样的限制,在金边,很多浙江人开设纺织品企业,设立汽车零部件工厂,一些中间产品通过东南亚出口到其他国家。在经济这块我们的战略比较明确,通过参与建设泛亚铁路、昆曼公路等基础设施达到互联互通,促进东盟各国的经济一体化。
增多的暴力事件
三联生活周刊:这次中国船员在湄公河上的血案引起了国内舆论很大的震惊,在大家的印象中,湄公河流域针对中国人发生的暴力事件,很少到了集体杀戮的地步。这条河有战略价值,为什么又面临这样的不安全因素呢?
许利平:这是2001年以来,中老缅泰四国在澜沧江-湄公河800多公里的航道上实现自由通航后,这个国际通航发生的针对中国船员最严重的惨案,从迫害手段和受害者规模来看,堪称这十年来性质最恶劣的暴力事件。之前也发生过类似事件,但多是抢劫,直接取人性命的事件不多。一方面可能与“金三角”毒品获得相关,犯罪分子劫持中国船只用来运毒,比较隐蔽。一方面也可能与缅甸的少数民族武装有关,他们比较贫穷,有时靠抢劫钱财来维持生活。
老挝、泰国和缅甸交界山区被称为“金三角”,曾经是世界最大的鸦片产地,用于制造海洛因等衍生毒品,经过多年打击逐渐萎缩。但如今,随着包括“摇头丸”在内的新型毒品的兴起,该区域再次成为毒品重灾区。而且由于该地区处于多国交界处,打击难度很大,因此毒贩武装相当猖狂。
瞿健文:这次的湄公河血案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近几年来,在湄公河缅甸和老挝边境,泰国清莱府清盛镇方向,北金三角水域区不断发生快艇持枪抢劫商船事件。从2008年4月以来,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就发生了至少6起规模较大的暴力事件,船只被劫持的事情就更多了,只是公众知道得比较少。
今年4月,一群武装分子跟踪了3艘商船,这些船是金三角地区一家赌场用来向中国进口产品的,一艘运输掘石切割机,两艘运输石头。武装分子劫持了船长及29名船员作为人质,将商船停在老挝波乔省班桥正对面湄公河中间,并要求赌场给30万铢的赎金,经过讨价还价的协商后决定赎金为15万铢。
今年8月22日,云南康辉出境旅游团17名游客乘船途经湄公河水域泰国、老挝、缅甸交界地,遭遇了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抢劫。当天17点40分左右,游客所乘的“金三角1号”船行至缅甸与老挝段的湄公河水域(距泰国清盛码头约30公里、名为“三颗石”附近的地方),被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持枪拦截。整个抢劫过程共持续约50分钟时间,在船上财物被搜刮一空后,才放人和船离开。同时还威胁船员及旅客不准报警。
1992年GMS(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立之后,涉及流域内的6个国家有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旨在通过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澜沧江-湄公河黄金航道,是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联合工作组对河道进行清理拓展之后,才具备了通航能力,但是通航的距离仍然有限。
通航的线路在我国境内有两个停靠点,分别是云南景洪港和关累码头,然后出境到达缅甸的南累河港、会朗河口,再往下就是泰国清盛、老挝的琅布拉邦。大多数游客只是乘船到泰国清盛,即是金三角的核心地区旅游。因为过了琅布拉邦再往下就是老挝的南部和柬埔寨交界处,这几十公里全是瀑布,景色虽然很美,却不适合航行。
三联生活周刊:为何在湄公河段落的暴力事件在2008年之后增多了?有哪些因素使得中国船员在这里显得更不安全?
瞿健文:这里边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从老挝方面来看,在中老交界地方,老挝在磨丁口岸附近开发了经济特区,叫做磨丁黄金城,吸引中国人过去投资。在靠近金三角这边,老挝又新设立了一个金三角经济特区,这里除了成为加工基地外,地下赌场有着半合法性,吸引了不少游客。我国对去往磨丁特区的赌博活动控制比较严,但是湄公河沿岸三国的管理并不严格,游客比较多从老挝、泰国、缅甸过去。从旅游来看,这几年黄金水道的旅游发展得更好,原来从云南驶出的客轮是不定期的,需要团队预订,从2008年之后游客多了,客船变成了定期出发。中国人在这些地方活动增加,他们相对周边国家的人富裕,可能引起犯罪率上升。
从缅甸方面看,缅甸也有不少地下赌场,再加上民族武装与中央政府关系紧张,多支小型武装增加了不安定因素。本来从1989到2008年缅甸有着20年的和平时期,2008年宪法公投后,少数民族武装地位更加不确定,军政府也加大了对“民地武”的整编步伐。这些武装的反抗一直持续,他们既有正规武装,也有几十个人的散兵游勇,有时靠抢劫等获得经济来源。
另外,泰国和缅甸、泰国和老挝在“金三角”地区的关系错综复杂。小规模武装在这一带与3个国家的地方警务部门关系复杂,利益上互相牵扯。那么在上面说到的几种背景下,中国人容易成为比较大的受袭击目标。
如何保护公民的海外安全
三联生活周刊:湄公河上不法武装的出现,让人想到了多国联合在亚丁湾的打击海盗行动。有没有可能借鉴类似亚丁湾联合护航行动的机制,让政府出面来保证往来船只的安全?
瞿健文:亚丁湾属于公海,联合国可以通过决议授权相关国家去执法。但是澜沧江—湄公河是涉及几个国家的内陆水域,他国不会随便允许别国执法船只进入,只能依靠中老缅泰四国之间的协调机制。另外,亚丁湾运载重吨货轮,收益高。湄公河流域毕竟贸易规模小,小商船联防的成本太高了。
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夏天,多名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遭劫持,8名人质遇害。今天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是相关方面仍然没有给出一个让中国人满意的调查结果。联系到现在的湄公河案件,很多人担心事件调查最后会不会不了了之。
瞿健文:事件发生后,国内舆论非常在意政府有没有能力保护我国公民的安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中国人走出去投资交流,中国公民在海外的活动越来越多,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就比以前要大。如何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生命财产安全,应该引起我们政府的高度重视。比如一年多以前发生在菲律宾的香港游客成为人质事件,还有2009年果敢局势恶化等事件,当地中国商人非常希望得到政府保护。这些需要我国政府能够对海外活动的公民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做到心中有数,不同地方有多少中国公民,多少投资,当地形势分析,这样一旦发生事情,我们就不会太被动,不然政府遇到类似事情只能到处“救火”。如果缺乏官方的有效保护,遇到抢劫等事情,跑船的船老大为了生存,只能交保护费。
湄公河事件上,泰国和缅甸相互推诿,但是我国调查组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拿不出自己独立调查的核心证据。另外泰国政府现在的主要精力是抗击洪灾,这件事情他们的感受和重视程度和我们都不一样。我们有强烈的情感,他们开始只当做一般的刑事案件。这件事情和协助破案的各种力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他们的调查是否可信是个问题,我们又缺乏确切的证据去质疑人家。
许利平:中国政府在利比亚撤侨、埃及撤侨等事件的处理上,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称赞。可以说,北非撤侨是中国保护海外公民最成功的一个例证。但是对于海外突发性的死伤事件,中国政府往往比较被动。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威慑力有限。
我认为,我们可以根据贸易量在我国公民活动集中的区域设防。派驻警察,组成应急小分队,在暴力事件发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查取证,这并不需要太多人力物力。随着我国公民海外活动增加,保护公民安全越来越成为常态性问题,它需要中国政府从战略上进行考虑,不然单纯应急会很被动。
湄公河上的小武装势力,一般配备快艇、冲锋枪等工具,武装组织的级别远不能与亚丁湾海岛相比。他们多数情况是看看船上有什么物品,把值钱的给搬走。防范这样的劫匪,对于手无寸铁的平民老百姓很难,但是如果政府出面组织力量巡逻,应该有很强的威慑力。
这次湄公河事件,应该推动建立湄公河沿岸4个国家的安全合作机制。湄公河沿岸国家有个应急处理草案,它是仿造多瑙河这种内河管理模式来起草的,涉及航运管理、收费等问题,但是没有涉及安全问题的处理。如果澜沧江-湄公河停航,对沿岸国家都没有好处,陆路运输的成本比水路高多了。■(文 / 吴琪) 湄公河安全澜沧江缅甸旅游海外国家武装湄公河惨案战略湄公河行动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