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的“拒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在法国与承包商商讨合作期间,我们一行在巴黎逗留,领略了这座世界名都的著名景点后,还抽暇逛了香榭丽舍大街和几个商业区。其间,遭遇几次“拒卖”,不仅没让我们尴尬,还从中体悟到商家对外国顾客特有的关照。

组长老罗爱好摄影,在卢浮宫等地方把精湛华美的艺术品拍了个够。马姐和另一位女同胞对此颇有微词,巴黎也是世界名品的荟萃之地呀!于是,老罗兵分两路,一路由老郭这个高级翻译带领去看艺术品,并做讲解;我这个“水货”翻译,在酒店大堂拿了张巴黎交通图,带着她们坐地铁到达香榭丽舍大街,信马由缰地逛起来。

极目望去,这条大街笔直宽敞,香水坊、奢侈品店、大小超市鳞次栉比,整条街弥漫着厚重的商业氛围。除牵着宠物散步的巴黎人,更多的是各种肤色的游客。一路上,看到好多处时装店宽大的橱窗里就“站”着一个模特,马姐她们觉得很浪费。在一家化妆品专卖店里,看到一个晶莹剔透的巨大玻璃瓶装着玫瑰色香水时,我说这就是著名的“香奈儿”了。到了“香水之都”不买些回去不是枉走一趟呀!马姐说要买就买法国产的。在本地香水柜,看了价钱,中档的尚能接受,商量着每人买10小瓶回去做纪念。没曾想,那位笑容可掬的店员问清我们来自哪里后,建议不要买,最好到进口柜转转,譬如日本和香港产的香水价格差不多,但比较适合亚洲人的皮肤。过去后,果真有同胞在那儿选购。我们选了几款合适的牌子,满意地出了门。巴黎的时装贵得让人咂舌,LV包并没有国内卖得那么贵,但因为“限购”,我们没时间磨。

法国葡萄酒也很有名。在一家专卖店我们挑花了眼,大多数算下来也比国内便宜。当我说每人要拿5瓶时,殷勤的中年老板却摇头告诉我们:每人最好买两瓶,这样出法国海关时不用上税。后来才知,很多游客不知这个规定,加过税的酒成了“鸡肋”,很不合算。法国人絮叨,说起事来喋喋不休,不过,从他谦和的笑容中我们看出了店家的真诚。“拒卖”是为顾客考虑。

一趟购物下来,我们生出了诸多感慨:与国内商家用尽各种方法诱导顾客多买,之后适不适用、会遇到什么麻烦就不关他们的事的做法不同,法国商家看似把生意往外推,实际上赢得了诚信的名声,这样的商业文化令人久久回味。(文 / 刘凌) 巴黎拒卖温情

上一篇: “宜居”之城
下一篇: 纠结的版面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