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国庆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国庆节假期,我很累。并没有累在跋山涉水的旅途中,而是累在父母的庄稼地里。
很早以前的时候,农村中小学都有农忙假。每年的八月十五前后,农民开始忙“三秋”,学校也就开始放6周的秋假。无论是在人民公社阶段,还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期,生产力水平还非常低下,机械化程度不高,“三秋”生产基本上全靠人力和大牲畜来完成,当然时间上相对来说要较长一些。二三十年过去了,我也由学生变成了老师,依旧没有离开校园。不同的是,学校不再为农忙放假,因为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提高了作业效率,原来一个半月才能干完的农活儿,现在只需三五天就能完成,并且都是大型机械化操作。
今年的国庆节假期,我依旧在父母的责任田里忙活。说是父母的责任田,那是因为父亲是我们一家的户主,实际上一家老小就我一人“吃皇粮”,除了没有我的责任田以外,我家依然要耕种10多亩地。人到中年的我,上有年迈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孙女,一家人的体力活儿基本上都压在我的肩膀上了。大型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但有人说得好,电脑永远代替不了人脑。机械化程度再高,有些活儿还需要人力去操作,还有一些力气活儿需要人力去做。
我的父母年逾七旬,他们都是从苦日子一天天熬过来的,节俭是他们的本分。当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驶进我家农田的时候,父母在兴奋之余还有些着急:“这些活儿都让它给干了,还用我们这些农民干什么?”父命难违啊!他非让联合收割机不能全收,得留出3亩地,按他的传统收获方法去做:先用镰刀把玉米秸砍倒,再把玉米棒子掰下来,让我用三轮车运送回家,接下来就是把他捆好的玉米秸运到大门外码起来。我是一百个反对,在外打工的儿子打电话说:“我给你们把使用联合收割机的费用汇家去,别让我爷爷下地干活儿了。”这话是好说,但我觉得,说服一个老人,比起管理我那一班五六十个学生还难。怎么办?就得下点苦力,顺着他。
实际上,父亲也自有他的道理:“咱们农民干吗去?什么活儿都让大机器给干了,我们就不是农民了。弄上两三亩玉米秸,先是冬天给那3只羊吃了叶子,剩下的咱还当柴烧,做饭、烧炕,都行,多好的事啊!干吗都浪费到地里。”父亲不会不知道秸秆还田可以做肥料吧!也许你和我一样,说我老爹小农意识,可是,正是他这种小农意识,他对土地的热爱,他的固执,成全了他一生没有失去农民的本色。我想,这种对土地的热爱原本是农民的本色,只是现在越来越淡化了,我真心希望未来还能有一群年轻人重新寻回这样的情感,在农村的土地上再有作为。(文 / 李付春) 国庆节三农农村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