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入联”风波中的得失

作者:徐菁菁

巴勒斯坦:“入联”风波中的得失0( 9月23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发言结束后,联大会议厅内响起掌声 )

“我们的人民正在等待世界的回答。”9月23日,在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说。此前,他刚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递交了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成为完全会员国的申请。当日联大会议厅爆满,很多人甚至不得不站在会议厅一侧,聆听阿巴斯发言。他的发言近10次被掌声打断,许多国家的代表甚至起立长时间鼓掌。

在会议上,巴以双方针锋相对。阿巴斯在发言中说,巴以之间的核心问题是以色列政府拒绝接受国际法和联合国决议确定的谈判范围,且疯狂地继续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扩建定居点。“定居点建设体现了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土地进行殖民军事占领政策的核心,是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残酷压迫和种族歧视。这一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和联合国决议的政策是造成和平进程失败的主要原因。”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随后上场指控巴勒斯坦拒绝和谈。“以色列想和巴勒斯坦实现和平,而巴勒斯坦只想要国家,不要和平。”他强调,以色列的安全需求和关切应该在严肃认真的和平谈判中讨论,在巴勒斯坦宣布建国之前,在和平协议中解决以色列所有潜在的安全漏洞。

在9月23日之前,外界一直在猜测巴勒斯坦究竟会向联合国提交何种申请。巴勒斯坦在联合国体系内是没有投票权的观察员实体。它有两种选择:要求成为安理会会员或非会员观察国。无论成为安理会会员或非会员观察国,都意味着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也意味着确认1967年边界作为国家边界的合法性。

按程序,巴勒斯坦申请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应先向联合国秘书长提出申请,经秘书长提交安理会和联大后,由安理会通过决议推荐联大接纳其为会员国,最后由联大各会员国投票正式做出决定。要获得正式会员资格,巴勒斯坦必须赢得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9票支持,且5个常任理事国无一反对。现在,俄罗斯、巴西、印度等6个理事国表示赞成巴勒斯坦入会案,英、法、德等国家尚未表明立场。但实际上,这条道路已经被阻塞——美国方面已经明确表示,要求巴勒斯坦回到谈判桌上,在安理会投票中,美国将使用一票否决权。

巴勒斯坦:“入联”风波中的得失1( 9月23日,在巴勒斯坦拉马拉,巴勒斯坦民众在观看阿巴斯在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演讲 )

然而即使如此,申请遭否决后,巴勒斯坦还可以退而求其次,争取非会员观察国身份。获得这一身份只需在联合国大会中赢得2/3多数,也就是129个会员国的支持。自从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建国后,已有127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9月21日,巴驻俄大使法耶德·穆斯塔法发表声明说,他们预计将有140至145个会员国在联大支持巴勒斯坦。正因为胜算如此之大,才促使美国和以色列在过去一个月内展开密集的外交斡旋。

尽管“入联”声势浩大,观察家们都承认,其实,无论巴勒斯坦以何种方式“入联”,都不会改变自身现状,不会实质性改变巴以关系。阿巴斯政府对此了然于心。2007年,阿巴斯任命萨拉姆·法雅德担任总理,开始着手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建立政府。2009年8月,法雅德以“巴勒斯坦:结束占领,建立国家”为题,拟定了一份详细的两年计划。但今年6月,法雅德在接受媒体采访,被问及“入联”是否会给巴勒斯坦带来切实的好处时,他答道:“我的回答是‘不’,除非以色列也接受这一点。而他们不会,所以,‘入联’并不会中止以色列的占领。”

巴勒斯坦的“入联”选择与其说是出于对联合国体系的希望,不如说是出于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巴以和谈模式的失望。在目前僵局下,“入联”可能在未来的博弈中为巴勒斯坦争取更多的外交机会和途径,打破权力不对称的现有谈判体系。

“我相信奥巴马自己也明白,内塔尼亚胡和阿巴斯根本无法达成协议。”美国外交理事会中东项目前主任亨利·西格曼告诉本刊记者,“美国确实可以说服阿巴斯放弃‘入联’申请,只要它能够确保巴以在适当的时间内,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重启谈判,并确保最终的谈判结果包含平等的领土交换,双方共享耶路撒冷。但美国并没有勇气这样做。而联合国大会承认基于1967年边界的巴勒斯坦国,会推动国际社会敦促以色列回到正确轨道上来,而这些是美国的姑息无法实现的。”

“巴勒斯坦人不会那么天真地认为联合国能迅速改变巴以问题的现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乔治·巴沙拉特告诉本刊记者,“最重大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改变是成为联合国承认的国家后,巴勒斯坦将有机会使用国际法庭指控以色列犯有战争罪。这样一来,以色列对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的占领都会等同于战争罪行。”巴沙拉特说,阿巴斯在联大演讲中的一连串提问就显示了他的判断和希望,他说:“全世界还会允许以色列继续它的占领?全世界还会允许以色列继续凌驾于法律和责任之上?全世界还会允许以色列继续拒绝联大、安理会、国际法庭的决议乃至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立场么?”

对于巴勒斯坦,“入联”并不在于自己能得到什么,而在于对方会失去什么。未来的种种可能性都让以色列感到担忧:根据1967年边界,东耶路撒冷将是巴勒斯坦的首都,以色列将无法保住包括哭墙在内的一些犹太人圣地,并失去一些具重要安全意义的定居点。法国总统萨科齐9月21日提议各方达成折中方案,即给予巴勒斯坦观察员国家的资格,而不是完全的国家资格。以色列随即就拒绝了这一建议,称这貌似一条“好主意”,但“不能为了给予巴勒斯坦国家地位而抄近路”。这种毫不妥协的强硬所承载的风险让一些以色列政治家感到担心,以色列前内阁部长、国家外交和防卫委员会工人党成员艾萨克·赫尔佐格近日就撰文写道:“任何以色列对巴勒斯坦要求的拒绝都可能导致暴力冲突,而任何对此的武力回应都会让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中更加孤立,增加国际社会抵制以色列产品和公司,对以色列实施制裁的可能性。如果我们继续这条道路,我们可能面临国际社会终极审判的风险。”

相对于一贯强硬的以色列,奥巴马政府在这场外交战役中的地位更尴尬。巴勒斯坦人坚持申请正式会员国身份的策略实际上将奥巴马逼到了死胡同。2010年9月23日,奥巴马在联合国大会讲话时曾满怀希望地说:“明年再聚首时能就联合国新成员国的诞生达成一致——建立一个拥有独立主权、能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巴勒斯坦国。”而一年后,他却将不得不在安理会投反对票。

在今年初阿拉伯世界接连发生的政治变革震惊世界后,英国前首相、四方中东特使托尼·布莱尔曾断言,尽管这些政治变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巴以和平问题依然是当下及未来中东的关键与核心问题。在过去半个月里,巴勒斯坦“入联”申请所激起的关注和外交风暴似乎证明了这种观点。“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巴勒斯坦问题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中就不再仅仅是言辞上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焦点。”美国政治分析师诺曼·芬克尔斯坦告诉本刊记者,“事实上,巴勒斯坦问题正是阿拉伯觉醒的象征,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人对不公感到敏感,他们就越来越多地关注巴勒斯坦,这关乎西方世界与阿拉伯关系的最终正义。近来发生的开罗以色列大使馆遇袭事件,土以关系恶化事件正说明巴以问题依然是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议题。”在这种情况下,动用一票否决权无疑将令美国成为众矢之的。

此前,美国提出要求巴方不要提交“入联”申请,否则将可能停止对巴勒斯坦的援助。巴勒斯坦是世界上最为依赖援助的政府之一,而美国是其第一援助国。但阿巴斯依然拒绝了奥巴马政府的请求。其实这并不奇怪。美国主要向巴勒斯坦提供三种援助:经济、外交和安全。今年,美国提供的经济援助为4亿美元,虽然数额巨大,但并非是其他援助国无法提供的。本周,沙特阿拉伯刚宣布将向巴勒斯坦提供2亿美元的援助。这笔援助不但意味着沙特支持巴勒斯坦建国,还为巴勒斯坦当局增加了政治资本,也为其他阿拉伯国家进一步捐助树立了榜样。

除了形同虚设的外交援助,安全援助实际是美国的最大筹码。2005年,美国在耶路撒冷建立安全协调小组,帮助训练和协调巴方安全部门。每年,美国安全协调小组花费大约1.5亿美元用于训练、装备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安全力量和为阿巴斯提供安全保障的总统卫队。美国一些国会议员认为,安全协调小组是制约阿巴斯的王牌。但正如美国近东研究会专家大卫·马科夫斯基在国会听证时所说,玩弄安全援助这张牌是弄巧成拙的建议,因为巴勒斯坦安全部队的有序和美国与以色列的利益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光脚”的巴勒斯并不担心会失去更多。

“不管结果如何,美国都将是最大的输家。”美国新美利坚基金会中东项目主任丹尼尔·列维告诉本刊记者,“反对票会让美国更加孤立,美国将进一步失去它的巴勒斯坦朋友,未来外交活动的资本也将流失,而这些都发生在中东形势极其微妙的时刻。现在阿拉伯的公众舆论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驱动力,践踏巴勒斯坦的权利会让美国进一步激怒阿拉伯民众。而美国和内塔尼亚胡的关系似乎也陷入了单向度的尴尬境地,根据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的说法,内塔尼亚胡对美国的付出‘毫无谢意’,美国利益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文 / 徐菁菁) 联合国秘书长巴勒斯坦联合国风波时政外交入联中东局势得失阿巴斯以色列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