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世界的人

作者:陆晶靖

怀疑世界的人0( 《石油大棋局》 )

作为一个美国人,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威廉·恩道尔说他对自己的祖国非常失望,最终选择居住在大西洋彼岸的德国。他说:“我眼看着美国走向了衰落,比起经济上的衰落,更重要的是在道德和精神上衰落。”从越南战争开始,他就对美国的海外出兵感到深深的不安,此后基辛格的一句话成为他毕生研究和写作的出发点:“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人。”于是,他写书批评华尔街的银行家,批评转基因农业,也批评美国的石油巨头,这一切也许都是因为美国依旧是这个世界的领导者——他很喜欢引用阿克顿勋爵的那句话:“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

他在自己的书和文章中批评《科学》、《科学美国人》、《自然》甚至《经济学人》,认为这些著名媒体受财团的影响和操纵,已经不足信。但威廉·恩道尔最大的被争议处还不在此,他在《石油战争》里援引了苏联科学家的一个研究成果,认为石油和天然气与古代的生物物质无关,它们的真正来源是距地面大约200公里处的地幔上层的无机物质,在苏联境内和越南开采过的一些油田部分证明了这一结论。他由此推论,已经形成的世界石油秩序,是美国的大财团和政府为了抬高油价,控制其他国家开采和进口石油而联合策划的一个阴谋。如果此说成立,那么世界的经济格局肯定会发生巨大变化——这是我们既担忧又感兴趣的,因为变化并不必然意味着好的结果。他在新书《石油大棋局》里历数了20世纪下半叶历次因为石油引发的地区冲突甚至战争,认为美国石油战略针对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国。从他个人的愿望出发,他希望中国在未来能成为抗衡美国的力量——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这本书在中国首发的原因。

三联生活周刊:是什么促使你写了《石油战争》,乃至以后的几本书?

威廉:我记得那时候,美国正在伊拉克推行“沙漠风暴”行动,一家德国出版社找到我,希望我就此写一本关于石油和世界政治的书,这可能是这本书最早的契机。在我看来,基辛格的话“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是美国在“冷战”乃至现今世界政策的出发点,也是我思考世界秩序的起点。我之后的几本书都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美国在过去30年的政策?

怀疑世界的人1( 威廉·恩道尔 )

威廉:过去的30年也许是美国历史上经济危机最沉重的30年,因此,华盛顿的一些政客和财团头脑希望借用军事力量在海外获得收益,这类似当年的“日不落帝国”,希望通过海外殖民来解决自身的问题。我在这两者之间看到了相似性后,感到非常忧虑。

三联生活周刊:你住在德国,并且由于身体的原因(威廉·恩道尔患有小儿麻痹症,需坐轮椅),获取一些德文的资料应该比较方便。那么我好奇的是,为什么在每本书的注释中,都只有英文资料而没有德文资料?

威廉:为什么要对德国感兴趣?

三联生活周刊:德国是欧盟里最重要的几个国家之一,他们对于国际秩序的看法不重要吗?

威廉:在我的第一本书《石油战争》里,有一小部分涉及德国,但我的书主要面向英语世界和中国的读者,所以我不想引入太多德国人的看法。另外,德国如今在世界政治里的角色也是有问题的,一方面,德国在欧盟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不要忘记在66年前(1945年),它还是个被占领国。德国几任总理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和美国的关系,施罗德曾经在对伊拉克动武问题上反对美国,不久他就陷入了麻烦,因为处理不好和美国的关系而备受反对党指责。我觉得这里面是有规律的。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书里引用了苏联科学家提出的“石油无穷尽”论,如果这个假说成立,为什么中国今日仍然从中东、非洲和俄罗斯进口大量石油?并且进口量在短期内有增长迹象。

威廉:这就是我选择在中国首发《石油大棋局》这本书的原因。我希望引起中国石油企业的重视,如果中国能在石油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那么,在国际上就能够做到更加独立。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看待中国在发展绿色新能源上的努力?这些努力在最近几年受到了国际社会的瞩目,目前中国利用风能的发电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了。

威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巨大经济体而言,风能以及其他新能源都是远远不够的,它太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了。虽然新能源正在发展,但在世界范围内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石油依旧是能源的主流。

三联生活周刊:你既然提到了在未来石油依然是主导性、战略性的能源,那么对于一些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比如新加坡、日本,他们怎么做才能逃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威廉: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石油?现在对石油储藏量的判断都是建立在“石油是远古生物沉积形成”这一结论上的。苏联的一些科学家提出,石油和天然气是可再生资源,它是在地心高温高压下不断生成的。用这种方式去勘探石油,成本只有常规方式的1/10,精确度可以达到90%~95%。这些国家还没真正去寻找石油,怎么能断定他们境内缺乏石油资源呢?在塔吉克斯坦就有一些油田,在开采枯竭后关闭了若干年,后来又重新开始产油了。美国石油财团和军方担心世界石油秩序失去控制,长期掩盖这一发现,并且也控制现有的国家,不让他们用这种方式勘探石油。

三联生活周刊:康德说,世界最终会以两种方式实现和平,通过人类的大彻大悟,或者通过巨大的冲突和灾难,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威廉:我想,人类已经很难作为一个整体来大彻大悟了。而且现今的时代,难道不正处于激烈的冲突中吗?我们不知道真正的灾难什么时候到来,但绝大多数人说,没关系,世界一直就是如此。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粮食危机》这本书的前言里写道,美国提倡的转基因粮食计划是一种种族灭绝行为,这是和纳粹屠杀犹太人一样的种族灭绝吗?

威廉: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我在写作的时候发现,美国几家和转基因粮食有关的公司和五角大楼的关系很密切,他们曾经参与研制绝密的生化武器。纳粹德国在屠杀犹太人的时候,曾经提出过“优生学”的口号,而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优生学协会的创始人之一,洛克菲勒基金会也一直叫嚣要减少世界人口,还曾经开发出一种抗生育疫苗,这是另一种所谓的“优生学”形态。今天,这种“优生学”又和基因工程挂上了钩,许多转基因作物的种子是无法繁殖的,而控制了种子也就控制了粮食的种植,最终控制了人口的增长。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怎么评价中国近30多年来推行的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

威廉:(笑)你是想害我吗?

三联生活周刊:你可以选择不回答。

威廉:我注意到,在许多富裕国家,很多家庭都倾向于不要孩子,这可能是一个趋势。另外,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历史上的男女比例也很不协调,计划生育有助于保持这方面的平衡,避免出现有许多美丽的女孩子难以找到丈夫的状况。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政府已经立法规定,如果食品中使用了转基因农作物,必须要在外包装上加以注明。这意味着:搁置转基因有害与否的争论,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也有在传统食物和转基因粮食制品之间选择的权利,你同意吗?

威廉:选择权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比如肉类制品,也许作为原料的猪吃过转基因的饲料,那么它就不会在外包装上标出来。并不是所有粮食种子的来源都得到了严格的控制,这个规定肯定有着良好的出发点,但真正的作用恐怕有限。在这个基础上,自由选择的意义似乎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大。

三联生活周刊:无论在转基因农作物还是在石油问题上,你的观点都可以称得上是出类拔萃,你提出的理论最大的反对者是谁?

威廉:最大的敌人就是人们的惰性。无论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孟山都还是美国政府,都不能阻止我写书,但许多人都囿于他们固有的成见,不愿意相信我的结论。■

(文 / 陆晶靖) 世界怀疑三联生活周刊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