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明星的广告效应
作者:袁越假如“老虎”伍兹在电视上做广告宣传某个降压药,你会相信他吗?恐怕不会。但是,假如他在一档体育访谈节目里对记者说,自己受伤很久的膝盖在使用了某种疗法后奇迹般地康复了,然后捧出一座金光灿灿的高尔夫巡回赛冠军奖杯作为证据,你会怎么想?
确实,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名人直接代言医疗产品的情况越来越少了,老百姓也长了心眼,不再盲目相信明星们在电视上做的药品广告。但是体育明星是个例外,一来他们可以用自己做例子现身说法,二来他们所宣传的运动医疗具有某种天生的特殊性,和普通医疗领域有着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
想想看,假如某种降压药只是“看上去”有些道理,便被批准上市,然后各路媒体纷纷发表由制药厂雇佣的枪手炮制的软文,忽悠老百姓购买,你会怎么想?不幸的是,这种事情在运动医疗领域几乎天天在上演。这个领域面对的是运动伤,通常不涉及生死,有的甚至和生活质量都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很多疗法不需要经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认证,这就给某些心术不正的医生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
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网球肘。过去的运动医疗专家们都想当然地认为网球肘是肌腱使用过多导致的炎症,于是一直把具有消炎作用的激素类药物可的松作为治疗网球肘的首选药物。但当科学家们用严格的临床试验标准进行检验后发现,可的松疗法不但无效,而且很可能是有害的。这个错误的关键在于,网球肘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往往就能自行好转,因此可的松的神话一直没有被戳穿。
最近又有一种运动疗法进入了大众视野,这就是PRP注射法。PRP指的是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latelets-Rich Plasma),通常从患者本人的血液中提取,再注射到受伤部位,据说可以提高运动伤的恢复速度。
这个疗法很早就有了,但直到2009年才被公众所了解,主因就是两位美式橄榄球运动员的现身说法。原来,那一年美国匹兹堡钢人队的两位明星级球员在赛季中期受了伤,一位是膝盖韧带扭伤,另一位是小腿肌肉拉伤。两人都去做了PRP注射,结果很快恢复了健康,双双在赛季末的超级碗总决赛上登场亮相。
此事被美国体育媒体报道后,PRP注射法迅速红遍美国。下一个现身说法的体育明星来头更大,他就是“老虎”伍兹。伍兹在做了膝盖手术后不久,便在自己的私人医生安东尼·加利亚(Anthony Galea)的指导下接受了若干次PRP注射。美国的体育媒体引用加利亚医生的话说,伍兹打电话告诉他治疗效果好极了,“我觉得自己能一下子蹦到厨房的餐桌上”。
有意思的是,这位加利亚医生后来因为向职业运动员提供非法的兴奋剂而接受了有关部门的调查,但这并不妨碍PRP注射法大行其道,成为很多业余体育爱好者的首选。
必须承认,这个方法“看上去”是很有道理的。众所周知,血小板除了能帮助血液凝结之外,还会分泌一些生长因子,比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这些生长因子在实验室条件下都具有刺激细胞生长的功能,所以很多医生便想当然地认为,如果将血小板浓缩一下再注射到伤处,一定能帮助受伤部位尽快恢复健康。
问题在于,实验室条件得出的结果并不能作为实际应用的证据,中间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万一浓缩后的血小板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生长因子怎么办?即使产生了足够多的生长因子,万一受伤部位缺乏相应的受体细胞怎么办?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必须针对实际的病人进行大规模双盲对照试验,才能证明PRP注射确实有效。
可惜的是,很多医生对此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根本原因即在于很多运动伤都能自我修复,体育明星们根本就分不清楚到底是谁的功劳,更别说普通的体育爱好者了。
那么,PRP注射疗法到底有没有疗效呢?有人检索了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所有相关文献,发现这方面的正规研究很少,结果有好有坏,目前尚无法下结论。
为什么这样一个未经证明的疗法如此受欢迎呢?钱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PRP注射疗法成本低廉,医生们所要做的就是从病人身上抽血,然后放入一根无菌试管中在离心机上转几圈,血小板就会集中到试管的中部来,只要将这部分抽取出来注射到伤处,其余的血液再返还给病人就行了,整个治疗过程非常简单,成本最多不到200美元,但医生往往收取1000~1500美元的费用,可谓一本万利。再加上体育明星们经常在媒体上有意无意地炒作,医生们连广告费都省了。
在医疗领域,商家和消费者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如果监管不严,必然导致腐败。■(文 / 袁越) 药品广告效应体育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