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能药
作者:袁越( 弗朗西斯·科林斯 )
嚷嚷了很长时间的万能流感疫苗终于见到了成功的曙光。今年7月26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现任院长弗朗西斯·科林斯(Francis Collins)博士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宣布,万能流感疫苗很可能将在5年内面世。
“万能疫苗几年前还被认为是不可能研究出来的,因为病毒的表面抗原变异速度太快了。”科林斯说,“但是科学家们发现流感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外壳有一部分是永久不变的,如果我们发明出一种疫苗,能够识别这部分不变的外壳,就有可能发明出万能流感疫苗。”
如果5年后万能流感疫苗真的发明出来了,你会去用吗?也许疫苗还无所谓,反正只是预防,万一失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人声称自己发明出了一种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呢?
人们对于“万能”这个词历来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心存芥蒂,另一方面却又怀着侥幸心理。商家出于赚钱的目的,总是喜欢为自己的产品添加尽可能多的功能,只要看一眼那些新手机厚厚的使用手册,你就会知道到底是哪一方最终获得了胜利。
在医学领域,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人们普遍对“特效药”有一种近乎迷信的崇拜心理,中文里甚至有个成语,叫做“对症下药”。如果医生给你开的都是些大路货,很多人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实,“对症下药”看似极富哲理,实则经不起推敲。如果你把“症”字简单理解为“症状”,那可真不一定对。人的体质千差万别,同样的病因很可能有着不同的症状。现代医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找出了很多病的病因,改“对症下药”为“对因下药”,终于攻克了很多过去治不好的疑难杂症。
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青霉素。青霉素只有一种功能,那就是干扰细胞壁合成。细菌无论大小都有细胞壁,而人类的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壁,因此不受影响。青霉素抓住了人和细菌的一个不同点,以不变应万变,最终大获成功。
与此类似的还有癌症。如今使用最广泛的化疗疗法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干扰DNA的复制。这是因为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的分裂速度快得多,化疗疗法用牺牲一小部分正在分裂的正常细胞(比如生发细胞)的代价换来了对癌细胞的杀伤力,也获得了成功。
当然,青霉素和化疗都还算不上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但前者的出现让科学家们明白了抗生素的工作原理,并找到了几百种新的抗生素,从此细菌性传染病不再是不治之症了;后者是人类对付癌症的第一种真实有效的疗法,延长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相比之下,人类对付病毒性传染病依然缺乏有效的手段,多数时候只能期望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自救。于是,当今年7月27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刊登了一篇论文,声称找到一种能治疗一切病毒性传染病的万能药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信。但大家且慢下结论,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抗病毒万能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已知几乎所有的病毒在成功地侵入人体细胞后,都会指挥宿主帮自己合成一段超过30个字母长的双链RNA,这是它自我复制所必需的一步,几无例外,而健康的人体细胞则不会产生出这种物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的生物学家托德·莱德(Todd Rider)有一天突发奇想,决定利用病毒的这一特性,制作出一种“聪明炸弹”,专门轰炸含有双链RNA的细胞。他和同事们造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双链RNA的蛋白质,然后再在这个蛋白质的后面绑上一个炸弹,准确地说就是一个能够启动细胞自杀程序的蛋白质。于是,前者负责认准靶点,后者负责点燃引信,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也许有人会问,这么简单的方法,为什么人体自己没有进化出来呢?其实人体确实配备了一件类似的武器,这就是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简称PKR)。PKR在发现了双链RNA后便会立即启动一系列化学反应,阻止病毒复制,但这一系列反应的步骤太多了,病毒只要进化出对付其中任何一步的方法,就能逃过一劫。莱德博士的方法大大简化了后面的一步,而且炸弹的引信可以很容易地更换,足以对付病毒产生的抗性。
研究人员已经在体外培养液中试验了这个方法,效果非常好。他们又用15种完全不同的病毒感染实验小鼠,结果证明这种新药对这15种病毒全部有效。
必须指出,这种万能药尚处于研究阶段,距离上市为时甚早。但这篇论文引起了国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大家都认为莱德博士想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有可能成为病毒界的抗生素,潜力巨大。■(文 / 袁越) 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