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比亚第一家庭
作者:李菁( 卡扎菲一家(摄于1986年) )
卡扎菲一生有两次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叫法蒂赫,是当时利比亚王室军队中的高级军官哈里德将军的女儿。据说哈里德将军觉得卡扎菲这个青年军官威风凛凛、气度非凡,日后必成大器,于是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但是“九月革命”之后,卡扎菲就宣布与法蒂赫离婚。卡扎菲提出的理由有两条:一是因为这桩婚姻办得相当草率,他与来自旧制度中产阶级家庭的小姐结合相当勉强;二是因为婚后夫妻感情不和。
卡扎菲的第二段婚姻,一直有一个流传甚广、与电视剧情节颇为相像的故事。说是在某年庆祝“九月革命节”的阅兵式上,美国CIA女特工索菲娅冲向检阅台,拔枪瞄准卡扎菲。但在扣动扳机的一刹那,卡扎菲与索菲娅四目相对,女杀手立即被革命领袖的魅力折服,恍惚间忘了自己的任务,在她犹豫的片刻间,警卫人员冲上去夺了她的枪。
至今仍流传于各种中文媒体的文章继续绘声绘色地描述道:“卡扎菲走上来,喝住警卫,问这个女子:‘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女刺客如实相告:‘索菲娅。’然后,她情不自禁地突然跪下,深情地吻着卡扎菲的脚??”两人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无法探究这个故事的源头来自哪里,其实卡扎菲的第二任妻子索菲娅,是一名护士。她来自利比亚东部势力最强大的布拉阿萨部落,据说是这个部落首领的女儿,身上还有匈牙利血统。
为了向西方证明自己不“疯”,而是一位热爱家庭的正常人,1986年1月,卡扎菲煞费苦心地邀请国际新闻团体的5位女性到他家里去参观。卡扎菲特地向这5位女性介绍了自己的妻子,他说,1969年他掌权后不久因盲肠炎住院时结识了索菲娅。索菲娅则告诉这些好奇的记者们,自己站在这位领导人身边,对他“一见钟情”。在西方记者眼里,索菲娅“是一位引人注目,甚至有些令人生畏的妇女,留着黑色的长发,长着一双犀利敏锐的眼睛”。
第一任妻子法蒂赫只生了一个儿子,他便是卡扎菲的长子穆罕默德·卡扎菲。“因为他一出生,卡扎菲就与其母亲离了婚,所以穆罕默德比较低调,对权力没有欲望。”新华社记者刘顺解释说。1970年出生的穆罕默德是利比亚邮政与通讯公司主席,掌控着利比亚的手机和卫星服务等。除此之外,穆罕默德·卡扎菲还曾任利比亚奥林匹克委员会负责人。穆罕默德也是利比亚国内互联网的主要提供商,自2011年2月利比亚爆发针对卡扎菲王朝的抗议游行之后,穆罕默德控制的电信公司迅速切断了利比亚同外界的网络联系。
次子赛义夫·伊斯拉姆·卡扎菲是卡扎菲与第二任妻子索菲娅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于1972年。利比亚局势变化前,赛义夫正在伦敦经济学院攻读全球政府管理专业。据说,赛义夫不仅精通英语、法语和德语,而且还是一名画家,曾在伦敦和罗马举行过个人画展,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赛义夫头上虽然只有一个头衔——卡扎菲国际慈善基金会主席,但他却普遍被外界视为卡扎菲的接班人。很多人认为,卡扎菲近年来思想改变的背后,最主要是受到其次子赛义夫·伊斯拉姆·卡扎菲的影响,让他逐渐意识到,只有改变和西方世界的关系,才能使利比亚摆脱政治孤立和经济停滞的处境。
“赛义夫比较开放,亲西方,对他父亲的一些做法不满意,他在年轻人当中呼声很高,但是他的意见遭到卡扎菲身边保守的元老们的反对。他一度离开利比亚,后来又复出。”新华社记者刘顺介绍说。
1982年,赛义夫曾跟随卡扎菲访华,2010年,赛义夫再次造访中国。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谈及怎么理解卡扎菲,赛义夫试图让外界多从其成长背景来理解:“父亲是五六十年代的人,他的思维与20岁到25岁的年轻人不同,不能将两代人相提并论,他属于他的时代。”“如果要批判我父亲的话,应该要记得60年代的革命时期、‘冷战’时期以及为从殖民主义者手中获得自由而奋斗的时期。想要理解他,这些不可或缺。”
当被问到与父亲的关系时,赛义夫回答:“我们关系很特殊,有交流、有讨论。”他还特地强调一句:“家里气氛很民主,我们也可以互相批评。”末了,赛义夫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因为他是我的父亲,不管他是什么观点和想法,我都尊重他、爱他。”
1973年出生的萨阿迪是卡扎菲的第三子。他是个“足球痴”,曾入选过利比亚国家队,还去过意大利并先后效力于佩鲁贾等多支甲级球队。担任利比亚足球协会主席的他,为了圆足球大国梦,不惜花重金聘请大名鼎鼎的球王马拉多纳、阿根廷前足球名帅比拉尔多、短跑名将本·约翰逊等人当顾问或教练。
萨阿迪另一个“著名”的爱好是养狮子。利比亚战事趋紧前,他几乎每天都会在少数贴身保镖陪同下,乘车前往的黎波里一家动物园。这处动物园不对普通民众开放,萨阿迪却是常客。动物园饲养的18头狮子中,9头为萨阿迪所有。萨阿迪时常蹲在宽敞的狮舍外,津津有味地注视这些大个儿宠物。
动物园园长胡斯尼回忆,他最后一次见到萨阿迪时,这名家族“老三”不再像以往一样由一两个贴身保镖陪同,而是由安保严密的车队护送,抵达动物园,最后一次注视心爱的宠物。之后,胡斯尼再未在狮舍前见过萨阿迪。
四子汉尼拔·卡扎菲是几个孩子中,脾气最暴躁的一个。他曾在瑞士访问期间,因殴打随从而被瑞士警方逮捕,此事一度导致利比亚与瑞士发生外交风波。
第五个孩子、也即卡扎菲唯一的女儿,是艾莎。她自幼便深得父亲宠爱。艾莎在利比亚的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当过法学教授和律师,主要帮助父亲卡扎菲管理酒店业,也与能源及建设领域关系密切。
艾莎继承了父亲高挑的身材和母亲姣好的容貌。在利比亚,艾莎被称为利比亚的“克劳迪娅·希弗或克娄巴特拉”,因为她对这位“埃及艳后”非常喜爱。艾莎是一名律师,不止一次表示热爱意大利文化,每年要去那里几次。她衣着时尚,经常到国外旅游,喜欢在巴黎、罗马的时装店采购。艾莎据说是利比亚甚至邻国许多男青年暗恋的对象。
不知为何,一向高调张扬的卡扎菲在女儿婚事问题上却显得极为隐秘。2006年,“艾莎结婚”的消息在利比亚传开。许多利比亚人闻知消息后很惊讶,他们纷纷打电话到艾莎任主席的慈善组织,得到的答复是:“我不能谈论这个问题,这是上级的命令。”原来,卡扎菲有令:女儿结婚纯属家庭私事,媒体不得公开报道。记者们后来经多方打探方知,新郎名叫哈米得·卡扎菲·卡哈西,是利比亚特种部队一名年轻的军官,与卡扎菲同属一个部落,是一名年轻的上校。
值得一提的是,艾莎的婚礼的前一天——2006年4月15日,正是利比亚纪念遭美国轰炸20周年。当天凌晨,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在曾遭美国战机空袭的卡扎菲的住宅前举行。新华社记者刘顺还记得,当天艾莎一改往日色彩鲜艳的着装,头裹白色纱巾、身穿象征和平的白色衣衫致辞。艾莎很配合了当时略有缓和的利、美关系。她的发言的核心还是落在了“和平”一词上:“我们共同高举和平的旗帜,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对话,不要毁灭!”当天,美国著名歌手莱昂内尔·里奇、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都被邀请来参加音乐会。在音乐会后,他们又留了一晚,为艾莎的婚礼演唱助兴。
近年来,作为身份特殊的“第一女儿”,艾莎经常代替母亲陪伴父亲出现在一些重要场合。艾莎也以持强硬立场著称,最常提及的口号是“支持圣战”,“反对投降”。卡扎菲也有意让女儿“有所作为”。2000年,他派艾莎作为特使,打破空中封锁飞往伊拉克与萨达姆密谈。艾莎事后得意地说:“我觉得这次出访就像是从一间屋子到另一间屋子那么简单。”身为法学博士,2004年她还加入到萨达姆的辩护律师团。
卡扎菲陷入危机之后,三四月间,艾莎两次现身的黎波里街头,与卡扎菲的支持者一起喊口号,并号召民众“反击侵略”。不过自此之后,艾莎就没有在公共场合再出现过。关于这位曾经的“第一公主”,最新的消息是,她与母亲及兄长穆罕默德、汉尼拔,在8月27日晚上乘坐6辆奔驰防弹车,抵达阿尔及利亚边境小镇,不久在当地一家医院产下一女婴。
第六个孩子,穆塔西姆,担任利比亚国家安全顾问,是卡扎菲子女中唯一公开拥有政府官职的人。由于涉嫌发动政变,穆塔西姆一度被流亡埃及,而后获得赦免,返回利比亚。2007年,卡扎菲任命穆塔西姆执掌国家安全委员会,2009年4月,穆塔西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与国务卿希拉里会面。维基解密曾披露他在2008年向国家石油公司主席敲诈12亿美元,以成立自己的私人军队。
出生于1982年的赛义夫·阿拉伯·卡扎菲是第七个孩子。4岁那年,他在美国的空袭中受伤。2006年,到慕尼黑科技大学就读。这也是位麻烦不断的公子哥,因为斗殴、法拉利车噪音太大、涉嫌走私枪支等几次被警方传唤。尽管如此,他还是被视为卡扎菲7个儿子中最低调的一位。今年2月,他离开德国回到利比亚,不久传出他被卡扎菲送到利比亚东部以镇压抗议的消息。4月30日,利比亚政府发言人易卜拉欣说,赛义夫·阿拉伯在北约空袭中死亡,同时死亡的还有卡扎菲的3个孙子。
今年只有27岁的哈米斯·卡扎菲是家族中最年幼的一位,也是卡扎菲7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他早年从利比亚的军事院校毕业后,到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受训。2010年4月,哈米斯到马德里一所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但是当今年2月利比亚局势动荡时,原本应该在美国参加一个实习项目的哈米斯,选择回到利比亚,加入到维护其父亲的战斗中。哈米斯被外界看做是卡扎菲“最神秘的儿子”,也被认为是最具“军事实力”的一个。2011年8月4日,反对派称哈米斯在北约的轰炸中被炸死了,继而遭到利比亚政府的反驳,至今生死不明。
利比亚的第一家族,究竟控制了多少财产?媒体曾报道,卡扎菲直接控制着利比亚中央银行的140多吨黄金储备,折合成现金将近80亿美元。利比亚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媒体对卡扎菲家族掌握的资产进行了报道。英国媒体报道称,通过各国对卡扎菲家族资产的查封才了解到其掌握着无法估量的惊人财富。仅美国查封的卡扎菲家族资产就达300亿美元,加拿大24亿美元、奥地利17亿美元、英国10亿美元。而这些资产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谁也无法准确知道卡扎菲家族在世界各处拥有的资产情况。以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为例,其在伦敦北部拥有一套价值1500万美元的独立别墅,其中有8个卧室、桑拿游泳以及健身等设施,这是其2009年购入的。
实际上,在外部力量挑战卡扎菲权威之前,其家族内部为了商业利益,早已明争暗斗得不亦乐乎。维基泄密网站取得的美国秘密外交密电显示,卡扎菲家族内讧丑闻“足以编成肥皂剧”。美国一名外交官在2006年5月的文件中写道:“卡扎菲家族涉足石油及天然气、通讯、基本建设、酒店、媒体发行及消费品发行等商业领域,他的孩子涉足国家石油公司及其石油服务子公司,因而从这个每年赚取数百亿美元外汇的领域获取巨额利益。”
曾经显赫的第一家族沦落为各自逃亡的结局。2011年8月21日,当利比亚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后,“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布他们接受了穆罕默德的投降,穆罕默德也在随后半岛电视台的电话采访中确认了这一点,并称他得到很好的对待。可是就在第二天,却传来他在卡扎菲支持者的帮助下逃跑的消息。8月29日,穆罕默德与家族其他几位成员一起逃到阿尔及利亚。
被外界一度寄予从内部改革的次子赛义夫,在最后关头,还是选择了自己的父亲,或许这是他无可逃遁的宿命。他也与卡扎菲一起,被国际法庭列入通缉名单里。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之后,一度传出赛义夫被捕的消息,之后被确认的消息是,赛义夫陪同父亲以及情报部门负责人阿卜杜拉·塞努西逃往拜尼沃利德。穆塔西姆、萨阿迪下落不明。■(文 / 李菁) 第一利比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