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古琴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或许古代没遭破坏的自然环境更能培育音乐天赋。金大侠笔下的许多人物都会抚琴,下到山野村叟上至官宦名流,兴之所至就会操琴高歌一曲,更遑论那些声能噬骨颜容媚人的江南名妓。至于文武双全的江湖人物,不但能够笑手九宫山水泼墨,而且更会诗词歌赋抚琴弄箫。琴声不仅只是心绪的表达,还是一种雅体媒介。令狐冲就是凭着一张琴谱惹得任盈盈芳心暗许。未见任盈盈真面目之前只是听了她的琴声,“只觉她是个又清雅又慈和的前辈高人”,于是就将连师傅师娘“也未曾禀告”的琴谱双手奉上。后来两人一路西向,任盈盈奏琴暗中为令狐冲疗伤,叮叮咚咚琴事,其实是弯弯曲曲的心事。
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对琴的使用则平易可亲得多。比如苏轼。为官几任起落,难免心悸于官场里的汹涌暗潮,不得意时候就琢磨几时归去只作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身为朝廷大员食君之禄就应该解君之忧,此曲此景就有撂挑子甩膀子的嫌疑。官员懈怠生了惰意事小,而公元前611年的楚庄王少不经事竟然也爱琴如痴荒朝如野。诸大夫的规劝辅佐后好不容易励精图治,“一鸣惊人”地让楚国旧貌换了新颜,可是几年后得了一张“绕梁”名琴之后,又创下了连续7天不理朝政的新纪录。庄王的老婆倒真是个贤内助,“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樊姬用桀纣好靡音误国之典谏劝,“绕梁”才终成绝响。当年“进谏者,杀毋赦”的糊涂君王终于抢握在手那块问鼎中原的敲门砖。
庄王毁了“绕梁”能换得一国崛起也算是物有所值,一代名器最后成了故纸堆里的描述,一个传说。但是与“绕梁”齐名的名琴“焦尾”,于蔡邕父女俩人来说无疑是种不祥之物。蔡邕是名通晓经史的博学大才,后来流离于战乱,在烈火中抢救出一段焦桐制作出“焦尾”琴,琴声清脆悠扬。蔡邕死于狱中,而他的女儿蔡文姬,“善诗赋、妙解音律”,如此般的一位多才女子,命运却也不似“焦尾”琴那般悠扬。丧夫之后又被俘于匈奴生活了12年。直到曹操得势之后想起故人之女,“遣使者以金璧赎之”,那时的文姬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文姬归汉”成了千古美谈,可是“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字字血泪。历史无法还原,谁也弄不清到底是曹操的佳话还是历史在谎话。
与蔡邕不愿做官“闲居玩古,不交当世”不同的是,另一名琴的主人、“绿绮”拥有者司马相如却不能闲居于野。当过专业极不对口的小官,然而所效力的上司不好辞赋。“会梁孝王薨,相如归。”曾经的社会上流青年失业后“家贫无以自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估计那时候的司马长卿面容憔悴,一脸旧社会的潦倒模样。“绿绮”琴在这个时候给他带来了好运气。胆识与本事俱有,目标共信心同在,司马相如剑胆琴心,一曲挑得文君夤夜私奔。抱得美人与财富,两人“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自此后过了几年并蒂莲比翼鸟的双栖日子,以前的窘困终成历史。所谓艺多不压人,有艺才好傍身。■(文 / 钟师傅) 琴声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