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不成的义务教育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外甥女过完暑假就上初二了,让我担心的是她的初中分成了两个阶段。初一阶段,她所在的家门口那所农村中学整体撤销,因为如果继续开办的话,她的初二班就只剩下6名学生,还有7名老师。其他班也基本这样,所以教育部门把她们安排到中心镇初中读书。上学的路大约有3公里,都是农村土路,刮风下雨路很难走,村与村之间也没有公车客运。两年读完,外甥女就要初中毕业,可那里又没有高中,高中只能到县城读。
堂堂十几万人的农业大镇,很多农村小学被合并,不少农村初中被裁撤了,原本学生数量就不多,他们中的多数还被父母花钱转到县城质量较高的初中读书,或随父母在打工的城市花高价借读。而经济条件差的,比如我村里邻居家的两个女孩,15岁就去打工了,没有一个读完初中。接下去可以预见,一个镇保留一所初中,恐怕招生也难招满,那么再并到哪里去读呢?面对如此荒废的农村初中,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因为良好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里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的这个外甥女由爷爷、奶奶养大,她父母很早就到城里打拼,她还有两个弟弟在城里读小学,其中一个弟弟先是读外来务工子女学校,免学费,后来这所学校几乎每年搬迁一个新校址。于是,他父母交择校费1.5万元后,在打工所在地一所名叫茅以升实验学校的小学读书,成绩比他在农村上初中的姐姐还好。如今,这所学校的择校费改成了自愿赞助费,由1.5万元升为2.5万元,经济门槛更高了,许多外地人的子女只能望校兴叹。
外甥女遭遇的其实是现实社会中“效率优先、优胜劣汰”的一个缩影,因为她出生在农村,又由于她父母不可能在城市里同时供养三个孩子,只能有所取舍,所以这些现实条件决定了她的命运。相比之下,我妻子的外甥女就很幸运了,她和我的外甥女同龄,现在随着她的妈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伊利市读书,那里的公办学校都是免费的,学校也不会被撤掉。因为美国人各家各户居住比较分散,学校都有免费校车每天接送,路途远也不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在高达12年的义务教育期内,这些福利都会贯穿始终。虽然办法是有,但却是我在农村的外甥女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假如她的新初中——镇中学能够提供校车免费接送,很多村子的学生都会受益,失学率就会下降,可这点愿望能实现吗?(文 / 易东方) 学校不成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