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去除心魔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西游记》:去除心魔0( 电视剧《西游记》剧照 )

现在让张纪中发愁的不仅是网友的批评,更多来自于延迟播出,重新修改。这部筹备五载的电视剧,虽称不上命运多舛,也不能算顺利。“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水浒传》都被张纪中拍过,有人称他是“翻拍王”。实际上,他原本的打算是重拍《三国演义》,并且已经组织好班底,一听说另一家公司也在准备,为避免撞车,放弃了项目。

另一个原因是当年做《三国演义》的时候,道具繁重,每天带着军队跑,至今回想,张纪中还觉得是噩梦。《西游记》无需战争,无需大量群众演员,依靠的是特技,这也是让他选择的理由。

在《西游记》的试片会上,张纪中谈得更多的是技术、资金以及超过一半的动画制作,而在这次采访中,他讲述了自己为什么要耗时5年在这个项目上。在他看来,重拍《西游记》的现实意义在于:“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心魔,怎样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这个历经几百年不衰的故事,事实上在那个时候人的欲望与今天没有差别。我可以说只有增加没有减少,只有膨胀没有缩小,这是我们当今这个社会、世界,人们近似于疯狂的掠夺,每个国家都是这样。比如美国掠夺石油,高速发展,称霸世界,这是世界上来说。从个人上来说,比如说大学生,有些人毕了业就要买房,恨不得一下子有房有车又有老婆,没有就是苦恼。比的是谁能找到路子,能快速致富,不管是骗还是什么能拿到钱,而不是比谁更能经历磨难。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

有美国的编剧曾经困惑地问张纪中:孙悟空是个小偷,会不会教坏小朋友?这种思路是张纪中过往从未曾有过的。同样的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成正果,对于现代人来说,为什么要受这么多相似的折磨?为什么不让孙悟空背着师傅一个跟头翻到西天?为什么大圣的战斗指数取经时锐减,从战无不胜到被各种小妖挫败?其实都可以有新的读解。

《西游记》:去除心魔1( 电视剧《西游记》剧照 )

“有些工作是很缓慢的,一个人有这样的欲念,究竟怎么醒?有可能一辈子都不能醒,就像是《西游记》里的除妖、驱魔。我创作的时候,就希望这样的妖魔,给人们一个出路,让人们去离开。在我内心希望传达这样的观点,但每个人的感受千奇百怪,我们只能希望吸引大家来看,引起一些讨论,能讨论到这上面更好。”

在张纪中写的近30页的创作阐述中,他把“西天路”类比为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人,各路妖魔象征着金钱、美色、权力等各种诱惑。从他的角度看,吴承恩是个道士,他写这个故事原本有扬道抑佛的思想,但他把佛、道两个系统很好地糅合在一起。当然,更多人认为吴承恩是尊佛贬道的。因此,有网友总结说:有人学佛的,拿佛理来说《西游记》;有人学道的,拿道理来说《西游记》;有人学儒的,拿儒理来说《西游记》。

( 电视剧《西游记》剧照 )

张纪中倾向于用道家中的“五行”解释这部名著:唐僧是水,孙悟空是火,沙和尚是土,白龙马是金,猪八戒则是木。水克火,唐僧辖制孙悟空;火克木,猪八戒怕孙悟空;金生水,白龙马驮着唐僧;水旺木,所以唐僧喜欢猪八戒。“我们不是特别强调讲‘五行’的故事,只是要明白人物关系。”

读完玄奘日记和资料后,唐僧成为张版《西游记》中改动最大的角色。书中的唐僧是白白胖胖的老和尚,遇事没主见,动辄哭哭啼啼。老版《西游记》中唐僧外形依旧白胖,性格已然坚毅许多。张纪中认为:现实中一个风餐露宿十几年的人不可能细皮嫩肉,所以他设定的唐僧皮肤黝黑、形容消瘦,服饰也偏于暗色调。

“西天取经的故事并不是一个从开始就是一个意志坚定的‘小团队’,唐僧不像那些无可奈何的追随者,他的根本气质是‘坚定’。”这个坚定的唐僧,鲜少动心忍性。

老版《西游记》中,“女儿国”是改编很成功并且很动人的一段。“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流露出导演的女性视角。女儿国国王是一朵盛开的解语花,她对唐僧是女性成熟后对男子本能的爱慕,书中不解风情的唐僧在这集电视剧中面对女儿国国王的柔情汗如雨下,几乎就范。也许刻意与老版电视剧区分开,张版《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是个非主流少女,从小失去父母庇荫,业余爱好是收集晶莹的石头。她对男性既没有经验,也毫无兴趣,一切听从国师的安排。当唐僧师徒想偷偷溜走时,她只是感觉失去了一个玩伴,并且催促他“快走”。

“我力求找到他有一点点的坚定,但是他也还没成佛,也有各种诱惑,但是我认为他基本上没有动情动心。我们的处理是想表现他(对于女儿国国王)是感觉到有一种知心的感觉,得到了这个女孩的理解,所以他心里真是非常的释然、感激这样一个心态,而不是我来普渡你,没有这个。”

这种改编明显是为了迎合1985年之后出生的观众趣味,网络语言比比皆是,也是观众为什么会觉察到张版《西游记》很像网络游戏的原因,尤其是服、化、道的设计。由于是高清拍摄,色彩饱和度极高,石猴出世时不是一身长毛,而是裸露褶皱的皮肤,更像《魔戒》中的“咕噜”。老版《西游记》参考的是戏曲造型,定义为“神话剧”。张纪中口头上欣赏动画片《大闹天宫》,但他的参照物其实是好莱坞的魔幻片,他对其的定义是“魔幻神话剧”。

“审美标准是什么,你心里的标准是《魔戒》。人家是2亿多美元做一个2小时的东西,我们这是1亿元人民币做60小时,这本身不在一个对比级上,何况我们做一集要五六天必须完成,这个粗糙可想而知。电视剧的代名词就是粗糙,我们告诉自己尽可能不粗糙,但时间、投资都避免不了。我一再强调,骂我能接受。”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参照物,因为在电视剧之后筹备的是电影版《西游记》。张纪中的野心是投资1亿美元,进入美国主流市场。詹姆斯·卡梅隆建议他不要脱离中国文化,可对于外国人来说,在一部电影里解释佛、道两种文化的精深,实在是个艰难的任务。所以电影的表达会更加浅显。

张纪中找到的刺激西方观众的点就是“去除心魔”,这是一种浅显又时髦的主题。“怎么让中国文化具有一个普世的价值?《西游记》里的明心见性、修心养性、存心炼性,这是释道儒三种文化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关心的问题。■

(实习记者张潇冉对本文亦有贡献)

(文 / 孟静) 唐僧四大名著去除西游记孙悟空张纪中女儿国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