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游教母”和中国美人鱼

作者:李翊

日本“花游教母”和中国美人鱼0( 7月23日,2011年游泳世锦赛花样游泳集体自由自选决赛中,中国队获得银牌 )

遗憾

《爱丽丝漫游仙境》的电影音乐戛然而止,9人在水下接环形成的底座将黄雪辰扮演的爱丽丝托出水面,她半坐着,打了个哈欠,慵懒地伸了个懒腰,然后随着9人底座缓缓沉入水底,水面留下一圈涟漪。

如雷般的掌声响起,张晓欢只是静静地站在池边,微笑着。这是她第7次参加世锦赛,不过,是以集体自由组合项目主管教练而不是花游运动员的身份。虽然无法撼动俄罗斯,但是银牌多少弥补了她当运动员时期的遗憾——在她2009年退役的时候,最好成绩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罗马世锦赛集体项目铜牌。

北京女孩张晓欢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她的父亲会打扬琴、拉二胡,而她则对学钢琴情有独钟。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她最终只能学国画,也因为上呼吸道容易感染,她被家人送去学游泳。8岁改练花样游泳的时候,她对这个项目并不了解。

“老师来选人,要会游泳,手长腿长身材好,还要会跳舞,要有表现力,也就是人前不怕羞。我那时候不会跳舞,柔韧性差,游泳的4个姿势,蝶泳基本不会,自由泳只能单边游,还慢。我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身材好。”向本刊记者说到这里,张晓欢自己都笑了,“当时挑了好几十个小女孩,最后只留下12个,我能留下来,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日本“花游教母”和中国美人鱼1( 7月21日,花样游泳女子自由组合决赛中,中国队获得银牌 )

“培养一个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周期很长,如果从9岁开始练,到19岁才基本像样,22岁进入成熟期。”第一批中国花样游泳队队员、现在国家青年队担任教练的赵元告诉本刊记者,“要想进入国家队,花游队员的身高至少在1. 68米以上,手,腿,脖子要修长,脚弓要好,可以把脚背绷成鹅头的样子,在水里‘能说话’。但这样的先天条件,很难碰。”

现场看花样游泳比赛,观众是在享受一场视听盛宴。但是对花游运动员来说,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花样游泳需要发展的点很多。编排要有难度,有创新,对于运动员来说,首先体能要跟得上,这个体能是柔韧性、力量、速度、耐力的综合,其次要有好的技术。这里包括扎实的基本功,比如,水中静止倒立,水位要高。相应的,必须具备极强的憋气能力,因为运动员的换气只在做头部露出水面的动作时完成。静止倒立的时候,运动员憋气时间最高能到3分钟,腿上做动作时要1分钟以上。”赵元说,这三方面缺一不可,同时运动员还要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日本“花游教母”和中国美人鱼2( 7月22日,花样游泳双人自由自选决赛中,蒋文文、蒋婷婷获得银牌 )

柔韧性不好让自嘲是“硬骨头六连连长”的张晓欢和新生代主力队员黄雪辰吃了不少苦。“教练让我们坐在地上,脚放在板凳上,然后膝盖上坐一个人,脚踝上坐一个人,这样的训练,每天至少会有20分钟。”黄雪辰告诉本刊记者,由于难以忍受压腿的痛苦,每个练花游的女孩都哭过无数次,“那真是钻心的疼。有些小队友是从舞蹈队或体操队选来的,而我没练过那些,所以韧带比她们更紧一些,每当把脚放上板凳,眼泪就会忍不住哗啦啦地往下流”。

到现在,黄雪辰依然会练压腿,不过已经不是每天的必修课,也没了当初的那份痛苦。“现在身材比例已经定型了,训练主要是修炼腿形。”黄雪辰说。

( 7月18日,花样游泳双人技术赛决赛中,黄雪辰、刘鸥获得银牌 )

花样游泳被称为水上芭蕾,腿是最主要的身体语言。因此,练就修长而灵活的双腿是成为一个优秀花游运动员必备的条件。“膝盖要直,腿部肌肉线条要立体,但要恰到好处。所以我们会想方设法不让小腿变粗。”张晓欢告诉本刊记者,“最常用的锻炼方式是在泳池中踩水跃起。这不仅是花游运动的基本技术,对腿部肌肉也是很好的锻炼。另外,在力量房训练时,教练也会安排专门的训练内容,对腿部不同的肌肉群进行训练,特别是对深层肌肉的训练尤为重要。要想让腿丰满好看,就要有针对性地对各个肌肉群训练,比如跳跃、下蹲、骑自行车等,都能锻炼到不同的肌肉群。”花游训练中会安排各种各样的小动作来训练队员的双腿灵活度,最常用的就是像游泳运动员一样,在垫上练习打自由泳腿和仰泳腿,“当然,花游的要求和游泳不一样,游泳要求打水质量和压水深度,我们的训练则更讲究频率。通常30秒时间必须要打到60次以上,每次训练会重复几十组。这样的训练小时候天天练,现在每周也至少要练三四次”。张晓欢说,水中频繁的打腿练习导致花游队员的脚踝比正常人松,“所以我们基本上不穿高跟鞋,因为容易崴脚”。

涅槃

日本“花游教母”和中国美人鱼4( 2010年4月20日,花样游泳队在体育总局训练局游泳馆进行公开训练。图为教练张晓欢正在指导队员 )

1997年,张晓欢入选国家队,遇到人生中最难坚持的一段时光。“我是个过敏性哮喘患者。18岁的时候是哮喘发作最频繁的时候,在水里呼吸受限,需要靠吸入药物维持运动生命(得到了国际泳联确认批准)。”

这个时期,中国花样游泳队同样步履维艰。“1997年,在中国办了一次世界杯比赛,双人和集体拿了第四,单人第五,花样游泳开始被青少年喜欢。这时期的中国花游队在世界上属于二流队伍,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法国代表了当时花样游泳运动的最高水平,我们在世界大赛的排位一直徘徊在第七和第八,对手主要是意大利。1999年的时候还要和韩国竞争。”中国花游部部长余丽在赛后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后来国际泳联花样游泳技术委员会重新修改了规则,以前是规定和自选动作各占50%,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抓基本功上,在规定动作方面追到第三、第四,自选则要差一些,综合起来排名大概在第六。规则修改后,取消了规定动作,加了技术自选,这其中有一个重新适应规则的过程。此外,国家体育机构的调整,队伍的青黄不接,导致整体水平在走下坡路。”

日本“花游教母”和中国美人鱼5( 7月21日,花样游泳女子自由组合决赛中,中国队获得银牌。主教练井村雅代(右)与中国队选手拥抱庆祝 )

余丽用“白丁”一词形容1982年起步阶段的中国花游。1982年,在国际奥委会决定把花样游泳列为1984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中国派出考察组赴日本学习花样游泳。该年2月中旬,由国家体委周龙、北京体院俞丽、四财运动技术学院由亚莎三人组成的花样游泳考察组集中在北京学习《花样游泳规则》。那时候,余丽27岁,此前是一名游泳运动员。

在中国花游发展的早期,中日之间交流频繁。余丽分析:“日本的花样游泳比中国早发展30年,在亚洲一直处于孤掌难鸣的状态,也希望能在亚洲范围内推广这项运动,让花样游泳在亚洲形成气候。”

日本“花游教母”和中国美人鱼6( 俄罗斯“花游女皇”娜塔莉亚·伊申琴科 )

1983年,有10支队伍参加了第一次全国花游邀请赛,年底,国家花样游泳集训队成立。作为余丽带的第一批花游运动员,赵元开始在集训队担任教练。“集训队是训练局编外队,吃住的条件都不好,训练场地是北京的一个老干部疗养俱乐部。”赵元一边看比赛,一边指着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水上皇冠”花游池中清澈见底的水对本刊记者说,“花游运动员要习惯在水下睁眼,水质不好,眼睛疼。但是我们训练的时候,下面的水都是黑的,没那么好的条件。”这时候,虽然中国花游水平落后,但不太差。在1991年的世界游泳世锦赛上参加了集体和双人两个项目,排在第六,按照余丽的解释,“当时全世界的花样游泳发展整体水平没那么高”。

郑嘉和罗玺曾经就是集训队中的一员,中国花游的首次奥运之旅,罗玺是其中成员之一。不过,退役后,同为四川人,两人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郑嘉回到四川队担任省队教练,一手打造文婷姐妹组合,罗玺则致力于成为花游国际级裁判。“中国花样游泳起步晚,进入国际执裁工作更晚。花样游泳和跳水、花样滑冰、体操不同,对于难度标准没有量化的指标,因此,印象分很重要。”余丽说。目前,中国花样游泳裁判共有6个国际裁判,其中两个A级,B、C级也各两名。余丽是A级裁判,同时是技术委员会委员,因此每次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都不能参与执法打分。而另外一位A级裁判(佘晓萍)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才被FINA(国际业余游泳联合会)特别批准刚刚晋级的一名A级裁判,在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这样的大赛中只能够执法两场比赛。但是像日本、加拿大、美国等这些花样游泳老牌强队都有10位以上的FINA(A)级裁判。所以每次世界大赛都能够看到他们的裁判员能够出现在裁判的席位中。他们不仅仅有A级裁判,在技术委员会和裁判委员会中都有自己的委员,“因为缺乏A级裁判,中国在FINA中的发言权没有任何的改变”。

2002年,在经历低谷后,中国花样游泳开始“起死回生”。这时候,第一阵营的队伍也在发生分化,“俄罗斯依然是老大,西班牙从末流队伍直进第三”。张晓欢记得特别清楚:“2000年悉尼奥运会预选赛上,西班牙失去了集体项目参赛资格,抱头痛哭,后来在双人项目上输给了我们。到了2003年,突然发现西班牙的编排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动作难度也加大了。”

而中国的花游,从第七、第六上升到第三,用了差不多10年时间。“2002年之后,世界花样游泳发展很快,无论是技术、体能、速度还是托举难度上,有一个飞速发展。中国的花游教练很敬业,但都是半路出家,在将运动队从低水平发展到中上水平后,再想往上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国在第五和第六的位置徘徊了七八年。”余丽说,好在这个时期,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花游项目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支持。请外教的想法一次次萦绕在余丽心头,她说:“我们开始在国际赛场上观察,注意到了从日本花游队退下来的有日本‘花游教母’之称的井村雅代。”

绽放

井村雅代不是中国花游队请来的第一个外籍主教练,但却是最适合中国的一个。“中国队以前也请国外的教练,加拿大、俄罗斯的教练都请过,之前觉得中国队在编排上有所欠缺,所以国家队请的教练都是一些以编排为主的外籍教练。”余丽说,井村雅代是中国队聘用周期最长的一位外籍教练,而且因为她是日本人,更了解中国队,同时也更了解亚洲运动员的肌肉和体能状况。

退役后曾一度担任中国花游队主教练的张晓欢对井村雅代的敬业印象深刻:“她那么大岁数了,从早到晚,只要进入游泳馆,她都是站着的,不会坐一下。如果一堂训练课是4个小时,她基本要换4次衣服。”长时间站着指挥训练让井村雅代总是汗流浃背。

在训练方法上,井村雅代也有颠覆性的改变。“她一来到中国就摇头,认为中国运动员虽然长得漂亮,身材高挑,但是根本不像运动员。‘中国队队员一个个太瘦了,跟没脊椎一样,整个人都是软的,没有力度可言。’与我们为了让运动员保持苗条而要求她们减肥的想法相反,她让队员们多吃,认为吃饱了才有能力练。10天大运动量的训练看下来,我们心存疑惑同时提心吊胆,高水平的运动员总共就这十几天,万一练残了怎么办?”余丽举例说,“夹着杠铃练双芭蕾腿,头在水里不出来,一次3分钟。10个100米游达不到规定成绩要补,全部完成为止。队员们晚上21点才能结束训练,累得回到宿舍倒头就能睡着。开始我们疑惑,憋坏了怎么办?累的时候还能达标吗?结果发现,人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需要大强度刺激。但是她毕竟练过高水平运动员,能把握那个度,我们没有练过,不敢。”

井村雅代还有一个特点,非常喜欢练习基本动作,8个队员一个一个抠动作细节。“我们小时候学花游,一开始是练习基本动作,到了专业队开始慢慢加难度,也做一些基本动作。但到了国家队后,基本动作相对做得少了。但井村雅代不同,不管你练了多久,每天基本动作的训练要花去一大半时间。”赵元说,“这其中也是有诀窍的。比如水中静止倒立,人在水中是没有重心的,要保持这个姿势,我们原来要求的是多划水,但她告诉我们要加强身体中段力量的训练,以中段的核心力量做支撑,这才是正确的方法。以前练集体节目时,练的是一个大概,她的细致要求精确到手,脚一出去统一要到什么角度。”

“这一批运动员跟我们那批比,在体能、速度、爆发力上有很大的进步。”张晓欢一一列举着12人的特点,“罗茜是全能型选手;黄雪辰力量好,是一个有特点的单人项目运动员;孙文雁刻苦,基本功最扎实;吴怡文和常思是托举的尖子,就是被抛起来的那一个,两人也各有特点:吴怡文瘦,有翻腾的基础,常思柔韧好。蒋文文和蒋婷婷就不用说了,她俩就像电影里的特型演员,很难被人代替。她们有纤细修长而灵活的美腿,关节软,先天柔韧性好,可以做一般人没法做的动作,脚小小的,在水里好像能说话。”

因为有了2007~2008年度的默契配合,在备战伦敦奥运会的训练周期中,中国花游再次请来井村雅代任主教练。不过,对于外教所起到的作用,中国花游的看法极为理性。“不能把目前中国花游取得的成绩完全归功于外教。事实上,井村之所以选择中国队,也有她的考虑。她理想中的位置其实是日本花游主教练,但是去年她竞聘失败了,她需要选择一支不是很强的队伍来证明自己。而中国有举国体制,有不错的基础和身体条件优秀的运动员。她刚来中国时,就极为羡慕中国运动员有着日本运动员难以具备的修长身材。”双胞胎姐妹蒋文文和蒋婷婷的主管教练赵嘉说,“这就是相互成全。”

竞争

站在冠军领奖台上,俄罗斯“花游女皇”娜塔莉亚·伊申琴科笑得很灿烂。无论对手怎么变,她颈上挂着金灿灿的金牌不会变。眼睁睁地看着俄罗斯包揽花样游泳的7块金牌,中国队输得心服口服。“从比分上看,我们和俄罗斯运动员的分差最小的也有1.7分,有的项目达到2分,差距很大。”

7月18日在上海世游赛花样游泳单人技术自选项目中,娜塔莉亚以一身银色泳装亮相。她身材高挑、气质优雅,甫一出场就形成了强大的“气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响起,入水时一连串高难度的单腿旋转动作,娜塔莉亚轻盈如水中的精灵。赵元连声感叹:“俄罗斯运动员体形纤瘦,在水中阻力小,旋转速度快,难得的是她们同时还有力量,所以你看,她们在水里跟玩似的,一点不费劲。”这种力量,在郑嘉看来,与体操,举重所说的力量不同,“那种是拙劲,花游所说的力量指的是肌肉收缩节奏频率的变化,这要靠神经调控。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训练这种力量的准确方法”。

动作规范、细腻、优美是俄罗斯选手的一大特色。俄罗斯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享誉世界的芭蕾艺术,成为花样游泳选手们取之不尽的营养源泉。在本次世游赛上收获“两金”的娜塔莉亚就告诉记者,从5岁训练花样游泳开始,芭蕾和艺术课始终都是她们训练的一部分。在她看来,“艺术熏陶和技术训练同样重要”。

即使周末,没有训练的日子里,他们都会选择去看歌剧、舞剧或话剧,从演员们的表演中学习表演技巧,充实自己。相比古典芭蕾,节奏轻快动作感强的现代舞是娜塔莉亚的最爱。而这一兴趣也在她比赛中得到了体现。

对于节目的编排,俄罗斯人也自有一套。高难动作和新颖编排是俄罗斯队出奇制胜的法宝。在历届比赛中,俄罗斯队屡次大胆创新突破,为花样游泳运动赋予了新的语言。在昨晚比赛中,包括中国队在内的不少队伍都用到了俄罗斯人率先发明的“大风车”式旋转。

在俄罗斯,最阔绰的运动员也许就是花样游泳选手。曾有过这么一个解释:俄罗斯花样游泳协会副主席伊戈利·卡尔塔晓夫有一次酒后吐真言:“花样游泳之所以能拿到如此高额的奖金,更多的还在于前总统普京喜爱看美女在水中摆出的各种造型。”

不过,娜塔莉亚在赛后接受采访时称,“俄罗斯花游强盛的两大秘诀是: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教练;我们也有着相当长的训练时间,训练非常刻苦。”

据了解,俄罗斯有着相当完善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培养体系。奥运会冠军退役后都下到基层去当教练,培养五六岁的小队员,而且不断发掘新苗子,娜塔莉亚就是这样被她的教练发现,带到俱乐部训练的。所以,俄罗斯选手的基本功特别扎实。

当然,俄罗斯对于这些冠军的看管也很严,她们几乎没有出国执教的可能。北京队曾经请到过世界冠军奥尔加短期指导,其间的周折“罄竹难书”。但是此后,就没有办法再请到这位美女教练过来了,因为俄罗斯必须保证让最优秀的教练留在国内执教。

为了能在双人项目上与俄罗斯形成抗衡,在文婷姐妹之外,井村着力打造不同风格的刘鸥/黄雪辰组合。“中国花游需要队内竞争来提升水平。”对于两对双人项目弟子,井村认为,“文/婷的同步性非常好,配合默契,她们的腿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但是太细了,力量不够。而刘鸥和黄雪辰,是以技术见长,很有力量和存在感,只是经验欠缺。”

由于黄雪辰是“90后”,比蒋氏姐妹年轻得多,且是中国花样游泳队主教练井村雅代非常看好的队员,而且根据奥运会的相关规定,每个国家只能派一对双人选手参加比赛,这样一来,到底是老搭档蒋文文/蒋婷婷,还是新组合刘鸥/黄雪辰代表中国参加伦敦奥运会双人项目的比赛,两对组合的竞争已经不可避免。

一手打造文婷姐妹组合的川籍教练郑嘉毫不避讳地对本刊记者说:“事实上不存在竞争的问题。那对(刘鸥/黄雪辰)只是技术自选。技术自选只是基本的必做动作,但是奥运会双人的比赛,既有技术自选,也有自由自选。而在自由自选上,那一对(刘鸥/黄雪辰)跟文文、婷婷完全不在一个平台。身材是没有办法通过训练改变的,但是力量可以通过训练加强。”

“现在俄罗斯已经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从过去无视中国到现在主动观看中国队训练,俄罗斯人清楚,中国人来了!”■

(文 / 李翊) 水上运动黄雪辰帆船中国队排球井村雅代赛艇教母花游美人鱼教练技术娜塔莉亚花样游泳张晓欢游泳日本中国皮划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