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守则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开会守则0

事实上,我从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开各种会了。一直到当兵以前,开所有会的守则我只有一条记得清楚,那就是坐有坐相,不能随便乱动,不能交头接耳。当兵以后,守则有了一定的变化,或者说是标准有了一定的提高。比如,班务会的时候,因为大家都在班里坐马扎凳,所以必须把腰挺直,两脚尖要呈六十度的角。而团以上级别的军人大会,则必须要唱歌。你可以不知道开什么会,但是会前拉歌的时候,你必须要卖力。不知道领导说什么,是你的理解能力问题;拉歌不卖力,那就是你的态度问题了。

凡是会议都有发言。发言的规矩,在中国最早据说是1898年康圣人所制“保国会讲例”里规定的,发言人需是“公推通博之才,由大众公举或投阄密举”。这个规矩现在似乎有所变化,我见过很多什么学术会议通告,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演讲人是公推出来的。我曾给某大会的一个发言者写过发言稿,后来发现他在讲的时候很不成功,因为他使用的是南方方言,而我是按东北话节奏来写的。

还有一种发言是主持人指定的。比如民主生活会,一般性的研讨会、交流会,主持者基本上都是上来就鼓励大家“踊跃发言”,然后又总免不了都要在说完之后点名让某人先发言,而这第一个人发言后,他又不得不再规定是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发言。

一种例外情况是所谓的“卧谈会”。我在文化队的时候,因为都是准备参加军校招考的老兵,所以晚上熄灯后常常聊得很晚,你争我抢,互相批评,班长作为“反主持者”常常厉声制止,但往往并没有什么效果。因为所有的人大多都当过班长,相关文件上写得很清楚:参加军校招考的,必须是基层连队的优秀班长。学者张鸣考察康圣人之前,中国根本没有会,所谓会就是士大夫的清谈。要按这么说的话,“卧谈会”不仅是会,而且是最具中国传统精神的会。

如果“卧谈会”是会,那么演唱会算不算是会呢?滚石30年“鸟巢”演唱会开唱前,有一家报纸曾给观众诸多提醒,十分体贴。其中之一就是要自带润喉片,因为“别到后面遇到更想合唱的歌嗓子却哑了”,这一下子就让我想起在部队开大会前的拉歌。提醒中还有一项,说“鸟巢”内共有242个厕所,可满足3452人同时如厕。我的同事D算了一下,“鸟巢”可以容纳7万人,如果都去排队,最惨的那个前面要有20人。这当然是一个很傻很天真的计算,因为大家是去听唱的或者是去合唱的,而不是去排队如厕的。不过,我很怀疑D老弟和我有共同的经验,那就是遇到自己忍无可忍的会议时,就拼命去往厕所里跑,或者装着往厕所里跑。■(文 / 李卫军) 开会守则

上一篇: 反正我信了
下一篇: 声音(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