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户的另类负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掏钱,而农村里农户也要掏钱。几天前,住在农村的母亲给我打电话,说县里要进行“农网改造”(农村电网),要我寄钱回家。我很诧异,因为自从农村老家通上电,电网已经改造过两次了,最近一次改造是在6年前。刚过6年,电网都还很完好,又何来改造必要?但母亲说,如哪家农户不交钱改造,将会被断电,无奈之下,我只得汇回了钱。
其实,这类事情并不是孤例。7年前,县里要求农村每户都安装有线电视。开始,县里只是安排村乡干部动员,但见响应不“积极”,相关部门就强行拆除农户们的卫星接收器甚至电视天线。无奈下,农户们都被迫安装了有线电视,但却贴了几百元安装费和每月15元使用费。本以为这样一劳永逸了,可在前年,县里却又要求农户们升级数字电视,如果不升级,会被切断电视信号。最终,在面临看不到电视节目的威胁下,农户们都只好配合升级,不过又贴了几百元安装费(我知道城里改装数字电视并不收费),使用费也涨到了每月20元。现今,数字电视倒是能收看100多个频道,可农村多是老年人和留守妇女,都要干农活,谁又有空闲时间收看,100多套节目成了摆设。
还有县里的农村便民路。我们县算得上很有“交通”意识,早在几年前,县里就由县财政拨一部分款,农户自贴一部分,修了一米来宽、能驶摩托车通家家户户的便民路,本来已经够用。去年,县里又号召,要求每个农户拿出些钱将便民路拓宽到能通四轮机动车。如果哪家农户不出钱拓路,公路修成后,将会派专人值守,不准这些村民的摩托车由便民路驶入“宽路”。无奈下,农户们只得又掏钱拓路。县里的考虑是方便以后每家农户间通行小汽车,可我们这里尚属落后地区,等农户家家都能有小汽车,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情。
表面上,这些工程看似是都会给农村带来安全、现代与便利的利民工程,然而这些项目却都属收费工程,而且跟当地的发展水平很不相符,这让村民们怀疑,有些部门是不是在借“利民”之名行攫取利益之实?在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这的确让农民减轻了负担。然而目下的农村,却又有一些不合理但名目巧妙的另类工程出现,而处于公共网络且在治下的农户们又躲避不了,这又是一种另类负担。我刚交了“农网改造”费,却又不禁在想:下一个收费工程会是什么名目呢?(文 / 张玉宝) 另类农村农户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