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句练习
作者:薛巍斯坦利·菲什的著作《如何写一个句子以及如何读句子》
在微博和短信的时代,推敲字句的能力相当重要。美国学者斯坦利·菲什(Stanley Fish)写了一本《如何写一个句子以及如何读句子》,传授造句的技艺。他说,造句课和句子欣赏课相互加强。你越是能够欣赏好的句子,越能够写出好句子。句子是一个有逻辑关系的结构。关于学习造句,首先要记住,想表达的是什么思想并不重要。写句子的技巧在于理解和掌握形式而非内容。
这样来练习造句,即使用放在一起说不通的词也可以,只要每个词满足形式上的需要:主语、动作、动作的对象、修饰语、连词之类。仍可以把这些说不通的词完美地拼成一个句子,像乔姆斯基的“无色的绿色思想愤怒地睡着了”,以及《爱丽丝镜中奇遇记》里的胡言诗。菲什告诉读者:“你要是想成为造句高手,你练习的句子应该尽可能地乏味且缺乏实质内容。这样的话你就不会对它们感兴趣。有了兴趣,对技巧的关注就丧失了。这样反复不停地练习之后,当你需要说一些有意义的话时,你已经掌握的形式将产生没有这些形式就会比较朦胧的内容。你应该把自己绑在形式上,形式会把你放开。”
约翰·厄普代克描写棒球运动员泰德·威廉姆斯最后一次本垒打时写道:“它进了教科书但仍在天上飞。”菲什说,这句话可以改写成:“它进了我的肚子但仍在货架上。”
剑桥大学哲学教授西蒙·布莱克本说:“在这本小书中,斯坦利·菲什展示了他对英文句子的热爱。他的鉴赏力宽广而深厚,他举的例子通常激动人心,他对经典作品如何达到其效果的分析敏锐且引人入胜。”
美国前西北大学教授约瑟夫·爱泼斯坦说:“最好忽略掉一些已有的句子形式。如果一种形式是可以模仿的,也许它已经老掉牙了,因此最好加以避免。好的作家不搜寻旧的形式。他们自己创造形式。菲什没有形式内容就不会出现的说法没什么帮助,也不真实。内容当然需要被赋予形式,但内容会指定形式,而不是相反。”形式太固定了就会遭到嘲笑。维特根斯坦写道:“世界就是所发生的一切东西。”几年后美国诗人唐纳德·霍尔补充道:“那就别再哭闹了,去把脸洗洗。”
斯坦利·菲什
谁要写一本关于如何写作的书,他自己应该在每一页上都展示他自己的写作技巧。爱泼斯坦说,菲什写得很流畅,有时很有生气(对一位学者来说),但整体上不是多么杰出的作家。“他经常步入陈词滥调之乡的深处。他用的都是很常见的字眼:那些用滥了的时髦词如焦点、有意义和底线,他信手拈来。菲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句子的形式和语言取决于它们在更大的单元即段落中的位置。要考虑到前面的句子才能确定一个句子要采取什么形式。就像诗歌的原则是或曾经是整齐划一,散文的原则是变化多端,这意味着要避免整齐划一的句法、节奏、重复的字眼。句子之于段落,就像马赛克上的瓷片。如诗人所说,像人一样,没有句子是一个孤岛。”
爱泼斯坦摘了伊夫林·沃所著《罗纳德·诺克斯传》的一个段落:“罗纳德没有长大的欲望。对他来说,青春期不是一个解放或历险的过程。成为男人用枯燥的义务和严峻的决定威胁着他。他的心智已经茂盛、成熟,但是他的心还像一个孩子的。他长得很慢。他成长的每一步都强加了一个负担;精神的每一次放大,失去某种有趣的东西。也许某种本能的对未来几年的重负的预感妨碍了他对伊顿的爱,增强了他对推迟长大的渴望。”可以看出,这段话有7个浑然天成的句子,但没有什么明确的形式。
唯一孤零零的、不依赖于上下文的句子是开头和结尾。菲什说开头的任务是做出许诺,预示接下来是什么。最后一句“可以总结、拒绝总结、改变话题、让读者感到满意、让读者想看到更多、从正确的角度看待一切或炸掉一切角度”。爱泼斯坦则认为,好的开头能够以最简洁的形式吸引读者读第二句。结尾的任务是安全着陆,没有一丝颠簸,对旅程的满足感很圆满。布莱克本欣赏《米德尔马契》的结尾:“她对她周围人的影响,依然不绝如缕,未可等闲视之,因为世上善的增长,一部分也有赖于那些微不足道的行为,而你我的遭遇之所以不致如此悲惨,一半也得力于那些不求闻达,忠诚地度过一生,然后安息在无人凭吊的坟墓中的人们。”■ 文学练习造句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