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时代的结束
作者:宋晓军( 7月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当日晚起飞,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35次飞行,也是最后一次飞行任务,标志着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的正式终结 )
在美国“阿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完成最后一飞的前后,很多媒体标题中都有“一个时代的结束”这句话。不用揣测,确定这个标题的编辑记者的心里都知道一个事实:美国缺钱。但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主流媒体在航天飞机最后一飞的时刻,却在不断引用《华尔街日报》的一个标题:航天飞机谢幕,俄罗斯垄断太空的开始。如果简单地联想,人们自会想到1957年苏联飞船升空后的时刻,但对于了解《华尔街日报》发表那篇文章一天前充斥在俄罗斯媒体上口水战的人来说,恐怕就会有更不一样的联想。
在美国航天飞机完成最后一飞的两天前,俄罗斯《生意人报》采访了俄罗斯最新的两件“灭门武器”——“白杨-M”和“布拉瓦”导弹前总设计师尤里·索洛莫诺夫(Yury Solomonov)。在采访中,索洛莫诺夫披露,俄国防部到2020年的采购费压根儿就没有落实,特别是采购战略武器的经费至今就没有到账。消息一出,马上要参加总统连任竞选的梅德韦杰夫大怒,马上通过公开的电视电话方式,勒令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查清事情原委,在3天内交出情况报告,并怒称如果在战争年代有人是要被枪毙的。随后,俄国防部长在媒体上公开批评索洛莫诺夫,称其是因2009年7月“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第11次试射失败遭撤职表达不满。但根据俄罗斯媒体对引发这场口水战背景的报道可以发现,情况远非那么简单。
根据俄罗斯媒体透露,俄罗斯军方在2012~2017年提出的需求是,采购100枚“白杨-M”战略导弹。本来合同签署截至日期是今年的4月15日,但因索洛莫诺夫所在的“白杨-M”厂商——莫斯科热工研究所就一笔款项(约合35.7亿美元)与国防部争执不休,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从双方争执的内容来看,确实反映出俄罗斯面临的一个长远而深层的问题。比如国防部认为军工企业的利润太高达到了25%,但军工企业辩称这些利润并不是拿来分肥的,而是用来更新企业设备、提高保障条件的。对这样的争论,前者的理由是普京当总统时定的利润不能少于15%,而后者则认为在苏联计划经济时代设备更新和保障条件全是国家拨款,现在要靠企业自己解决,这15%远远不够。其实这个争论最终的症结,可以追溯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用的“休克疗法”上。也就是说,俄罗斯的武器订货,从苏联国家订货并提供一切设备更新和保障费用的情况下,突然转向“一把一结”的方式,对于苏联的军工企业来说,这显然是有点儿异想天开。
就拿索洛莫诺夫曾主持设计的“白杨-M”的衍生型“布拉瓦”潜射导弹来说,当年负责研制、生产陆基弹道导弹的莫斯科热工研究所出于“抢型号”的初衷(按新规则有型号才能有钱),贸然接下了“布拉瓦”项目,并声称在此基础上研制多弹头的陆基导弹“RS-24”。但到真正干的时候,且不说莫斯科热工研究所没有做过潜射导弹,即便是原来的合作研制方——专门研制潜射导弹的玛卡耶夫设计局将图纸甚至人才都留了下来,莫斯科热工研究所要面对的多达650多家配套厂家提供的零部件,也远达不到设计要求。而真正导致索洛莫诺夫被免职的恰恰是一个火箭分离用的爆破螺栓。其真正原因是,设计“布拉瓦”时是按照苏联时期的标准,没有留下充分的冗余,也没有考虑到配套厂商的水平已远不是苏联时期的水平了。这也许就是导致利益仍捆绑在莫斯科热工研究所的索洛莫诺夫对《生意人报》爆料的初衷。
现在反观美国的航天飞机,与苏联的弹道导弹一样都是国家财政拨款,但在2000年后拉姆斯菲尔德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尝试了利用“市场”维护保养并于2003年出现重大机毁人亡的事故,2004年小布什就决定下马了。虽然后来的小布什和奥巴马分别画出了“重返月球”和“登陆火星”的太空大饼,但大多数美国民众心里很清楚,航天飞机并不能马上解决其就业和工资增长幅度。而对于经历了解体、且人口不断减少,更多靠卖资源的俄罗斯人来说,他们深知战略核武器是不能少的。在这一点上,俄罗斯《真理报》在加入这场有关俄战略武器困境的口水战时,已用列举美、中、法战略武器现代化的现实,说得很清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人今后在经济虚弱和虚幻的“太空大饼”中对“一个时代的结束”的感受,也许并不像20年来被这句话的阴影所笼罩的俄罗斯人一样吧?■(文 / 宋晓军) 一个结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