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揽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进入7月,单位的小会计就开始到各部门统计个人是否参与了上级号召开展的“揽储”活动。由于每位职工有一个与工资单对应的号码,只需到指定储蓄窗口存款并报上自己的专属号码,电脑中就会显示该名职工何时存了多少钱。对电脑中没有显示存款金额的员工,小会计还会负责任地挨个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确切地说,本次“揽储”应该不是准确的称呼,而是打着为企业“做贡献”的旗号,要求员工全员参与。之所以不敢提“揽储”字样,一是避免银监会调查,二是怕有员工向有关部门反映。但是,大家心里跟明镜一样,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其性质还是“揽储”。大家针对这次“揽储”并不反感,主要是对普通员工没有硬性要求“揽储”金额,只规定了相应存期的奖励百分比,并大力提倡活期存款。稍有金融知识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钻存款定活比的空子,即活期存款比例越高,从中央银行结算回来的提成就越高。

其实,近年来随着银监会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一些员工勇于向媒体爆料,导致“揽储”活动有所收敛,并基本上不敢与奖金或福利等挂钩。但今年以来,单位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所以又打起为企业“做贡献”的旗号,“揽储”活动再次展开。这次“揽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求副处级以上干部必须“揽储”金额在100万元以上。其属下的办公室或者中层干部和部分员工早已瞅准这个时机,纷纷抓住这次向上讨好的机会主动“请缨”——为副处级领导的“揽储”分忧解难。就几天的工夫,副处级领导的100万元的“揽储”金额很快完成,而中层干部及其以下员工的“揽储”金额因没有明确要求,大家基本上象征性存了几万元了事。

当然,一些副处级领导比较有“良心”,对于参与100万元“揽储”的上至中层干部下至普通员工都进行了宴请,当然买单的是这些有一定权力的副处级领导,最后吃亏的是公家单位。据说,这些公事宴请会记在办公费或招待费开支上。(文 / 步达) 特色揽储

上一篇: 我的弟弟是民工
下一篇: 补票没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