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肉价格再次起飞
作者:谢九在经历了短暂的价格低谷之后,猪肉价格再次快速上涨。根据农业部的数据,今年6月份第二周,猪肉、活猪价格为25.99元/公斤和17元/公斤,分别同比上涨63.6%和79.1%,创下近3年来的最高价。一度成为中国通胀主要推手的猪肉,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价格上涨最核心的因素从来都是供求失衡,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也是如此。猪肉价格向来有3年一个周期的说法,但在3年大周期下又有很多波动的小周期。如果将时间追溯到2009年,政府当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猪养殖的扶持政策,这激发了很多养殖户的养猪热情,使得猪肉供应大幅增加。但2010年初爆发的口蹄疫,导致猪肉的消费需求大幅减少,猪肉价格随之大幅下跌,养猪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的局面,猪肉价格在去年5月份跌至最低点。在政府猪肉收储政策的支撑下,猪肉价格从去年7月份才开始摆脱连续下跌的走势。猪粮比价连续23周低于盈亏平衡点,养殖户亏损面一度达到58.2%,这严重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导致生猪存栏量迅速下降,为今年猪肉价格的上涨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除了供求因素之外,成本推动也是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养猪的成本60%~70%来自饲料成本,10%左右来自人工。在饲料成本中,玉米约占60%的比重,过去一段时间内,猪肉价格虽然呈现高低起伏的波动,但玉米价格基本上一直保持上涨的趋势。近期猪肉价格创下近3年来的新高,但是玉米价格早就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2.2元/公斤左右。所以,尽管近期猪肉价格快速上涨,但猪粮比价(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与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之比)还处在正常范围内。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8日,猪粮比价为7.66。我国的猪粮比价有两个警戒点,如果高于9∶1,表明生猪供给出现严重不足,价格将会过度上涨,政府会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抑制价格;如果低于6∶1,说明生猪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迹象,政府应该考虑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政府收储、鼓励养殖等。如果猪粮比在6∶1至9∶1之间,市场可以自行调节,政府不用干预。近期商务部公开表示猪肉价格由市场调节,不会出台政策控制,也正是基于目前的猪肉比价。2008年1月,我国的猪粮比价历史上首次突破9∶1,一度达到9.41∶1,这使得当时的猪肉价格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
除了饲料成本外,人工成本对猪肉价格的推动也不容忽视。由于我国已经进入劳动力相对短缺的时期,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收入在近一两年来出现明显上涨,农民打工收入提高,对于养猪而言,意味着养猪的机会成本提高。如果养猪的利润对农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大多数农民还是会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是在农村养猪。对于农村散养户而言,可以在外出务工和养猪之间做出选择,对于规模化养殖的公司而言,是更直接的饲养员工资上涨,今年前5月,我国生猪饲养员的工资同比平均涨幅在20%以上。目前的猪肉价格虽然绝对涨幅不低,但由于相当部分由于成本推动,所以养猪的利润空间并没有回到历史高点。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出栏一头100公斤肥猪可获利300元左右,与农民务工收入水平相比,近期养猪收益仅属正常偏好。
从长远看,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是大势所趋,农民养猪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很多散养户逐渐退出养猪行业,农民养猪的比例也就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多的公司规模化养殖,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对于养猪这类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经济学上的蛛网理论认为,市场当期的价格变动对于整个产业的资源配置具有滞后性。尤其是对于价格反应较为迟缓的农民,通常是根据现在甚至过去的价格来决定将来的产量,如果现在猪肉的价格较高,养殖户就会加大补栏的力度,而过度的供应将导致未来的价格下跌。反之,如果现在的价格较低,养殖户就会减少生产量,这样会造成将来的猪肉供应不足,从而使得猪肉价格再次大涨。这种相对滞后的资源配置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猪肉价格的波动性,如果将来公司规模化养殖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于市场的行情判断会相对科学理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猪肉价格的波动。截至2010年,我国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已经超过60%,未来行业集中度还将进一步提升。
在当前的通货膨胀背景下,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再度引发人们的担忧,如果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是否会让未来的物价指数再上层楼?在我国的CPI构成中,食品占比约为30%,而猪肉在食品类构成中占比约为10%,这意味着猪肉在我国CPI中的比重约为3%。2007年的物价指数快速上涨,很大程度上来自猪肉价格的拉动。比如在2007年8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80%,而当月的CPI指数同比上涨6.5%,其中约有2.4个百分点来自猪肉涨价因素,猪肉对于CPI的贡献度约为37%。
这一轮猪肉价格虽然同样快速上涨,但是未来几个月内,对于CPI的影响不会太大。首先是因为去年5月份的猪肉价格是近年来的低点,这使得今年上半年的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较大,而从去年7月份开始,在政府实行猪肉收储政策之后,猪肉价格已经开始快速上涨,生猪价格从6月份的每公斤9元多快速上涨到7月份的11元多,在这样的基础上,下半年猪肉的同比涨幅不会太高。其次,从另一个重要指标——能繁母猪存栏数来看,去年经历了快速下跌之后,在2010年8月份触底回升,如果以12个月周期计算,大约在今年8月份将会增加市场的生猪供应。随着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养殖户的积极性被再次调动。今年5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710头,同比增长0.21%,环比增长0.32%,也是今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增长,给明年的猪肉供应带来保障。从需求来看,今年入夏之后,夏季是猪肉的消费淡季,市场上对于猪肉的需求也会减少。在供给增加和需求减少的共同作用下,下半年猪肉的价格涨势将会趋缓。
今年5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5.5%,其中约有1.1个百分点来自猪肉涨价的贡献,5月份生猪价格同比上涨了40.4%,对CPI的贡献度将近20%。由于6月份猪肉价格涨幅更大,前两周已经达到了79%,可以预见的是,6月份的猪肉涨价还将进一步推升CPI指数。不过进入7月份之后,猪肉价格的同比涨幅将会回落,对于CPI的拉动也将随之减弱。
今年5月我国CPI上涨5.5%,创下近3年的新高之后,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通胀的恐慌。未来的通胀是否还将持续恶化,货币政策是否还将继续紧缩,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也给股市投下阴影,上证指数在今年创下近8个月的新低。从CPI走势来看,6月份应该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在5月份CPI创下5.5%的新高之后,6月份的CPI更有可能破6%。不过6月份的CPI应该会成为年内高点,下半年开始将会见顶回落。推动今年CPI涨价的主要还是食品因素,5月份食品价格上涨是11.7%,影响CPI上涨3.5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3.6%,非食品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是34.6%。目前蔬菜价格已经开始大幅回落,猪肉价格涨幅也将在6月份见顶,食品涨价对于CPI的推动因素在下半年都将大大减弱。从去年的基数效应来看,2010年上半年的CPI指数相对较低,在1.5%到3.1%之间运行,对于今年上半年CPI上涨的翘尾因素贡献较多。而2010年下半年的CPI指数明显走高,在3.3%到5.1%之间运行,对于今年下半年CPI的翘尾因素将会减弱。出于对欧美经济复苏的担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从5月初的115美元跌到93美元,不到两个月时间内跌幅接近20%。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也将缓解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与通货膨胀比,更值得警惕的是经济减速。今年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增速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这已是该指标连续两月回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虽然仍然高于50%的分界线,但也比4月份下降了0.9个百分点。应该说,在中国经济主动降速的背景下,这些宏观指标的小幅下滑还不足为惧。真正值得担忧的在于微观层面,在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很多中小企业都感受到了较大的资金压力,而在通货膨胀面前,货币紧缩政策依然在继续。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5月份的CPI数据之后,央行很快就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再创21.5%的新高。这一幕与2007年有些似曾相识,当时CPI指数也是居高不下,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政策轮番出台,而国际经济形势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等到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后,国内的货币政策才突然转向。■(文 / 谢九) 再次生猪cpi起飞猪肉cpi指数三农农民价格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