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音总裁的选项
作者:李三来自48个国家的2000家参展商的总共142架飞机将参与6月20日至26日举办的航展,届时,布尔歇机场不仅是展示新产品的停机坪,在参展商的眼里,订单才是最好的回报。巴黎航展可能将成为空中客车A320NEO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项目启动5个月就获得了300多架订单,空客的目标是在航展结束前获得500架订单。
有消息称,此前一直没有披露的波音737的未来方向——换发还是推出全新替代机或是对现有737进行改进,很可能在巴黎航展上最终揭开谜底。
不久前,波音总裁迈克纳尼(James McNerney)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经透露,在几个选项中,波音比较倾向于考虑推出737的替换机型,但他强调:“除非确保新飞机性能要远远优于现有机型,否则我们不会贸然推出一个新机型。”
自称属于常规拜访的迈克纳尼在5月底来华,用他自己的话说:“看望员工,拜访政府部门,见见合作伙伴,将波音新任命的中国区总裁马爱伦先生引荐给老关系。当然,如果能卖一些飞机的话,我也很乐意。”在关于未来民用航空业潜在竞争对手的选项中,迈克纳尼肯定地给出了答案——中国。尽管他认为也许还要5年甚至20年,但长远来看,他说:“我认为中国的商飞将会成为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三联生活周刊:单通道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波音会采取怎样的战略?
迈克纳尼:在单通道飞机方面,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换发,也是我们考虑的选项之一。但是,波音更可能的是考虑推出一款全新飞机,采用更多创新型技术。这是我们目前的一个想法,仍然在评估考虑中。我们会研究整个商业的可行性,我们会把787的技术引用到单通道飞机上来。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中国市场上超过一半的飞机是737,推出全新机型的话,如何保证这些客户接受并使用全新的飞机?
迈克纳尼:但凡推出一款新机型,我们要确保这款飞机的性能比替换机型的性能要超出很多。一款新飞机从设计到生产,大概需要5至6年,在这期间我们会和航空公司客户紧密合作,由他们参与并帮助我们去界定新飞机的功能需求,要保证他们获得需要并且愿意接受的飞机。创新总会涉及更多的风险,但以波音发展的历程来看,我们从来都是愿意首先考虑创新,从第一架金属制飞机,第一架铝制的飞机,我相信我们会延续这一传统。
三联生活周刊:经济危机之后,现在航空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迈克纳尼:全球民用航空业都出现了非常强劲的势头,我对复苏速度非常惊讶,总体来说,全球都在复苏,在中国、亚洲、中东以及南美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增长势头、恢复的势头要比北美和欧洲更加强劲。
对于民用航空产品的需求,我认为不仅来自经济增长,同时也来自技术换代的需求。随着燃油价格的增长和环保考虑,我们推出了采用更新技术的产品,比如787飞机和777-300ER这样的机型,相信这部分的需求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民航产品的增长。
三联生活周刊:波音公司在787的研发过程中吸取了哪些经验教训?
迈克纳尼:787的研发做了大量的创新,同时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从中吸取了很多的经验教训。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将787学到的经验教训应用于单通道飞机的研发上,减少创新技术带来的风险。787的研发和生产经历了痛苦困难的历程,但是却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提前介入的优势,能够在单通道飞机的研发上进行得更加顺利,保持我们在单通道飞机市场的领先地位。
三联生活周刊:今年第四季度前,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能否接收第一架787梦想飞机?交付时间表是否确定?
迈克纳尼:787梦想飞机是最具创新型的飞机之一,目前正在进行取证、认证的收尾工作。787交付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具体时间表现在还没有,但是我们会和航空公司一同努力,在希望的时间交付给他们。
三联生活周刊:你如何看待欧盟、美国等不同经济体各自推出的碳排放措施?
迈克纳尼:欧洲所推出的碳排放政策,引发了一些关注以及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应该采取一个全球化的途径,而不应该各个地区各自为政,从而减少在碳排放问题上的分歧,推动我们回到全球化解决问题的探讨上。
波音公司作为航空工业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能降低飞机的碳排放,降低飞机噪音,并改进飞机在环保各方面的性能。如果采取全球化途径来实现这个目标,显然是更加合适的一种方法。
三联生活周刊:波音在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中,你如何对待“技术换市场”?
迈克纳尼:波音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进口的飞机零部件和结构件是很大的一个量,无论是机翼、操纵面以及机身的各个零部件。从波音方面,我们将会继续推动和中航更深入、更广范的合作。我们和中航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有助于进一步完成这个目标。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在波音全球战略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迈克纳尼:在波音全球的战略中,中国都将是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制造方面,还有在设计能力方面。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零部件,同时也发展出中国自己越来越强大的航空制造产业,我们愿意支持这种发展,对双方都有好处。
三联生活周刊:波音如何看待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现状?你对中国的航空发展前景有怎样的预测?
迈克纳尼:波音全球商业战略的核心是要去领导创新,这也是保持竞争力的源泉。中国将会是航空业的优秀竞争对手。我们认为中国具备了所有的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努力尝试建造出自己的飞机、支线飞机。
我相信,就全球范围来看,民用航空市场将至少会有3家以上的制造商。因此,波音就更加要保持一贯的创新原则,去保持我们竞争的优势。
三联生活周刊:在单通道市场,现在已不仅波音和空客两家竞争,包括中国的C919、庞巴迪、巴西航空都在角逐这个市场。在这些“新生代”中,你认为谁可能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对手?
迈克纳尼:从长远看,我认为中国的商飞将会成为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至于说多久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是需要5年还是20年,这取决于他们能不能非常好地跟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沟通和互动。
三联生活周刊:任命马爱伦为波音中国总裁,这是否意味着波音对中国的战略有调整?
迈克纳尼:马爱伦的任命并不意味着波音在中国的战略有重大变化,我们将会继续以前的战略,和中国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但任命马爱伦先生,确实也代表我们在人员方面战略的调整。中国在波音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现在和美国一样重要,将来有可能比美国还要重要。马爱伦先生在中国所积累的经验,对于波音整个的领导力和将来业务的发展将会至关重要。
三联生活周刊:窄体机和宽体机的市场战略不同,窄体机可能卖得很好,但是宽体机可能利润率更高,你如何平衡这两点?
迈克纳尼:我们认为宽体机和窄体机利润率相差不多,总的来说,宽体机稍微高一些,但研发的风险也会更高。通常宽体机,比如说787飞机技术含量很高,能够融合最具创新的技术,机体也比较大,因此涉及到的风险也高。对于窄体机来说,利润也不错,更加容易制造,共通性和标准化程度更高。
三联生活周刊:近年来,航空制造商纷纷看好中国的公务机市场,波音在中国公务机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计划?
迈克纳尼:总的来说,波音公司是一个大型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商,我们并不是公务机市场竞争的主力。但是,如果说有一些客户希望将大型飞机作为公务机的话,我们也很愿意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但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这个市场相对比较小,波音公司大部分的重点还是放在主营的核心业务——大型飞机上。■ 波音747-8波音中国航空波音737三联生活周刊科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