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轨”的社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堂弟今年将大学毕业,欲报考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听说竞争够惨烈。恰好同事的亲戚小朱从事此工作,我们就约了他聊天,想了解一下相关情况。谈起工作,小朱竟是满脸的无奈:“说起来在公家单位上班,但社工跟公务员相差得太远了,无法进入事业编制,完全成临时工性质。它的待遇水平根本不如普通企业的白领。”
小朱在大学读的正是社工专业,但40名同学中最终干了这一行的仅剩两人。“主要还是待遇原因,工资确实低。我算运气好的,刚好碰上难得的统一涨工资,但每月工资仍不超过2000元,原先只有1000元左右的月薪呢。”小朱说,每当自己流露出想辞职的意思时,领导总会勉励他:“我们要相信社工的美好前途,未来是光明的。当然,这份工作要讲付出,要合理转化抱怨心理。”社工有前途,可方向在哪里?领导没解释。为了给理想树一盏明灯,小朱自己挖掘途径去了解。有资料显示:当社工组织成为一个独立的赢利性机构,社工才具备呈现合理状态的时机。我们周围的社工,大多服务于社区工作站,而工作站归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管理,社工团体处在一个半官方半民间的尴尬地位。小朱他们的工作内容繁杂琐碎,囊括计生、治安、城管、卫生、民政等等,其实这些工作都有对口的公务部门负责,社工充其量担任协助维护的角色。再看社工们的薪资来源,完全取自于政府财政,但社工岗位偏偏“凌驾”于政府部门的岗位编制之外,所以高劳低酬也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小朱的设想,成熟的社工组织是不依赖政府生存的,它甚至应该实现市场职业化运行。比如,由专业的社工团体成立公司,社工公司可以承接政府单位、企业、家庭、个人的业务,提供咨询、辅导以及各类社工服务,还可以与科研团队合作,开展社工课题研究、宣传和学术交流活动。他说:“什么时候,社工能被叫做社会建设工程师呢?那样,我们做社工的就有尊严啦。”感觉得到,目前的事业在小朱心里仿佛成了鸡肋,然而,但凡敢展开憧憬的何尝不是真正投入过的人?
如果对照规范的定义,按小朱所述,我们如今的社工尚属新兴行业,离“正轨”挺遥远,势必要经过摸索的混沌状态。眼下社工待遇确实较有改善,与此同时社工招考的门槛也高了——每年不乏大量本科生、研究生报考社工,可惜过关斩将挤进来后,绝大多数转瞬即离开。该尽快拿出办法留住志愿从事社工工作的人才了。(文 / 罗春香) 脱轨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