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州为何千年不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6月3日,湖南、江西、贵州等6省旱涝急转,强降暴雨致数百万人受灾。截至6月10日,仅贵州望谟县因“6·6”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就造成全县13.94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7.1亿元,死亡21人,失踪31人,伤病87人,令人心痛。
在数省遭受“50年”或“100年”不遇的洪水,一些地方变成一片汪洋时,不由让人想起地处暴雨中心的江西赣州千年不涝的“史记”。赣州为何千年不涝?答案就在于宋代建造的、以“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工程。“福寿沟”乃北宋虔州(今赣州)知州刘彝打造,他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福寿沟”呈砖拱结构,沟顶分布着铜钱状的排水孔。据测量,现存排水孔最大处宽1米、高1.6米,最小处宽、深各0.6米,正因为如此,自宋代以来,赣州遇洪不涝。即便是去年6月21日,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也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而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惨遭水浸,有的还被网民冠上“东方威尼斯”的绰号。一时间,效率低下、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了众矢之的。
忽如大涝今又来,排水仍是老大难。面对千年“福寿沟”,我们很难平静。时下,我们有的城市管理者经常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放在嘴上,热衷于“面子工程”或“花架子工程”,这样的政绩往往经不起考验:一旦遇到大的天灾,要么没有应急预案,要么没有科学的可持续的治理工程。有比较才有鉴别,面对赣州千年不涝,中国的大小市长们是不是也该反省一下,从中找一找缺失了什么?最该有的民生工程是什么?从而“汪洋”补“涝”,为我们,为子孙后代建筑真正经得起千年考验的“福寿”工程。
(文 / 文仕全) 千年不涝福寿沟福寿为何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