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追得上危机吗?

作者:张斌

改革追得上危机吗?0( 布拉特声称国际足联并不贪腐 )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布拉特的当选并无悬念。“英足总”上下奔走,试图阻止投票的自然进程,结果在208位代表中有172票支持选举如期。英国人略感欣慰的是,还有34票用反对和弃权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反对布拉特当选的立场。

改革,这个随时可以被祭出的招牌,被布拉特高高悬起,但依然无法完全遮蔽危机来袭。投票前的最后时刻他承诺了两条:第一,道德委员会成员由全会选举,不再指定;第二,日后世界杯赛申办投票大家通通有份,208票替代执委的24票。好像没有掌声回应,大家没有心情去配合。当选后,布拉特宣布将请来基辛格博士帮助清理国际足联的贪腐行为,很多人不禁哑言失笑。当选后,布拉特立即发出声明:国际足联并不“贪腐”,所有攻击只能让他更加渴望战斗。

日后也许我们也没有机会可以分享到布拉特步入国际足联第61次全会现场时的那份心情,也许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国际足联36年间从未有过的一丝恐惧与焦躁已经鲜明地写在了这位75岁体育君主的脸上。全会前,在新闻发布会现场,面对兴奋嗜血的记者们,布拉特不得不声嘶力竭地去维持现场秩序,灰白的鬓发居然飞扬起来。几日之内,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组织以及它的主宰者尽显衰败之相。

将2011年的国际足联与1998年的国际奥委会相比较,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想当年,盐湖城冬奥会贿选丑闻让国际奥委会遭受灭顶之灾,萨马兰奇险些被美国人请到法庭上。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以及悉尼奥运会的救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总算峰回路转。此番因主席竞选、两位候选人之间有限度地相互抹黑而导致的危机来临目前仅仅制造了混乱,距离世人期待的所谓改革尚有光年般的距离。

“不改革,就有人革你的命。”这个逻辑以及现实我们不陌生。依照国际足联章程,选举的自然流程不可逆转,布拉特当选顺理成章,208个会员协会的代表秘密投票也不过是在维护一个老大帝国不至于瞬间垮塌。任何人内心都有判断,布拉特怎会有改革之心,那不是在革自己的命吗?可是谁能够真正地向布拉特亮出足以让他离场的红牌呢?与哈曼一道遭受处罚的国际足联副主席华纳此前曾经声言布拉特必须下台,否则“海啸”必然来袭。谁能想到,说这话仅仅24小时之后,这位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居然号召中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足联全力支持布拉特当选。这是怎样的足球政治生态啊!是什么力量让华纳轻易改弦更张丧失尊严立场,其间的想象空间太大了。

选票似乎已经不可能变成一张张表达立场的红牌,哪怕英足总率先站出来借威廉王子之口呼号“选举停、改革始”,鲜明地展露出完全与布拉特决战对立的态势。但是委员们有何动力采取成本看似最低的民主方式来解决问题呢?大多数人还要继续观望下去的。

红牌以及变革的力量最终会来自何方?我们尝试着找寻答案。先看看赞助商,2012年国际足联纯的商业利润达到3亿美元,赞助商的贡献以及版权的销售支撑着这个商业帝国。最近一周,当混乱出现,VISA、可口可乐、阿迪达斯、阿联酋航空等国际足联长期的商业合作伙伴纷纷表达了对事态的关切,表达中性,留有余地,显然这是标准的公关程序,球迷们发起的抵制行动尚不能够真正刺痛这些赞助商的神经。可是,一旦有朝一日,国际足联遭受到“维基解密”重创般的危机总爆发,布拉特必然将成为所有罪责的第一责任者。合同周期内要付出几亿美元的赞助商自然要与一个贪腐的组织以及其主宰者迅速划清界限,而这一天似乎不太可能来临啊。

国际足联的权力中枢是24人的执委会,因为华纳和哈曼受到处分,目前尚余22人。这些执委们如若想发起变革,理论上是最有可能的,但是只要看看华纳的临阵变节,你就会迅速放弃这一可能性。这些执委与布拉特以及阿维兰热一朝盘根错节,他们中必然有人就是国际足联秘密的一部分。

执委们影响力再大,每个人手中不过是一张选票,与国家和地区足协完全平等。是靠选票还是靠双脚来投票时下真是一个选择。目前的混乱局面对于每一位投票者的内心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冲击吗?我看未必,他们中不少人受国际足联和布拉特本人恩泽日久,改变立场真的不容易。

英国和澳大利亚在申办世界杯赛失利后,两国的体育部长做了几乎一致的表达,呼吁不要再花费巨资参与世界杯赛的申办,并且敦促国际足联与时俱进实现变革。这似乎是政府的声音了,人们热盼能有政府的力量可以参与其中,1999年美国政府以及司法力量的深深介入曾经让盐湖城丑闻成为国际奥委会重生的契机。如今,没有一个政府有此宏愿。

最后,只剩下媒体的力量了。英国媒体一直不遗余力,直至两位执委落马,布拉特狼狈不堪,可是终究不能形成最后一根稻草的奇效。一个没有制衡力量监管控制的组织,在一块飞地之上野蛮生长。让一切矛盾蓄积吧,自有天道当行的那一天。■(文 / 张斌) 改革危机

上一篇: 多明戈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