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悠:在篮筐之上独自呐喊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 吴悠 )

从街头开始

“前一阵跟美国著名街头篮球队‘Sky’一起给佳得乐拍主题广告《街战三十六计》,见到T-DUB他们几个就特别兴奋,使劲扣了好多次篮,各种空中转体,大风车的扣,结果膝盖就伤了。”在训练间隙,吴悠一边揉着自己略显肿胀的左膝一边对我们说,“每周二、四我都会在这里训练,包括100个三分球,然后是各种各样的运球和中距离投篮练习。连续进球10个算一组,至少完成4到5组,但今天的量不会那么大。”

吴悠身材只有1.74米,表面上肌肉坚实的身体却像一部屡经大修却仍在勉力运转的机器:左脚踝撕脱性骨折,小腿迎面骨滑膜炎以及不间断的手指关节挫伤,然而这些都没有令他放慢在球场上飞奔的脚步。他向本刊记者回忆说,虽然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在几个表哥的影响下走上篮球场,在自家后院对着钉在墙上的小篮筐练投篮,但正式感受到街头篮球的魅力,则是在2001年。那年夏天,耐克发布了名为《街舞风雷》的电视广告。“当时完全被震了,那些动作看得我目瞪口呆。”吴悠至今对这部由拉马尔奥多姆、贾森·威廉姆斯等NBA球员以及杰西·杰克逊、路易斯·瓦尔达等美国街头篮球明星联袂出演的作品赞叹不已。他回忆说,当时他每天晚上17点半到18点,都回家把电视调到北京有线电视三台体育频道静候这部广告的播出,然后立刻抱着篮球到楼下去练习那些动作。

对于北京乃至全国热爱篮球的青少年来说,《街舞风雷》仅仅打开了他们想象与创造力的盒子,更多的震撼旋即接踵而来。“半年后,一个到国外留学读高中的朋友回国,说美国有个专门以街头篮球精神为主打的运动鞋品牌And1,签了一帮街头明星,玩的花样比《街舞风雷》炫多了。”吴悠告诉我们,当时And1品牌只在北京的蓝岛大厦有一个专柜,必须得买一双800多元的经典款“太极”篮球鞋才能获赠一盘《And1 Mixtape街头争霸战》的DVD。他只能天天坐公共汽车跑到商场里,抱着近乎膜拜的态度,在柜台前对着电视机待上一会儿,然后回家凭借着记忆把那些匪夷所思的运球动作,从Arm roll、Snatch Back到Headache、Hugmove拆分流程,再画到纸上,然后再慢慢揣摩。2006年11月,吴悠终于和他的偶像在球场上面对面,在当年And1亚洲巡回赛香港站上,吴悠和球友王璁、阿金正式和大名鼎鼎的美国街球明星Hot Sauce、13Thfloor、Alimoe、Showtime、“50”同场竞技。吴悠利用自己不可思议的运球技巧,在一次1对1中,用一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后的急停跳投,晃倒了Showtime,这段视频也自此成为中国青少年街头篮球爱好者心目中的经典之作,下载次数超过10万次。

在球场上,吴悠的另一个梦想就是扣篮,他高中就读的十一学校是北京传统篮球名校,北京第一代街球高手王圣淳,是吴悠的师兄。王圣淳连续参加了两届由弹跳增高鞋品牌“恒信”主办的“恒信飞人扣篮大赛”,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为数不多的青少年街头篮球主题商业活动之一。急于想达成自己梦想的吴悠在每天宿舍熄灯后,就穿上极限鞋练习原地蹲起。“刚开始最多一组50个,一个学期后,记录是300个。每次做完了都筋疲力尽,躺在床上两条腿不住地颤抖,第二天疼到一瘸一拐地去上课。”吴悠回忆说,就在这时候,开始接触Hip-Hop的他还为自己起了一个花名“More Free”。“起初这个灵感来自迈克尔·杰克逊那首《吗啡》(Morphine),因为对我来说,篮球既是一项让自己上瘾的爱好,也有抚平心灵伤痛、忘记生活中其他坎坷的功效。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谐音的‘More Free’,它更积极向上,还表示更多的自由,而且还是免费的。”

吴悠:在篮筐之上独自呐喊1( 3月19日,2010~2011 CBA全明星周末街球表演在北京举行,图中为吴悠 )

和“More Free”一样,吴悠的球队也有一个响亮的名称“中国传奇街球联盟”(CL Smooth Crew),它的出现和成名无疑要归功于互联网时代。2001年前后,逐渐在东单球场打出名气的吴悠和叶天、韩潮等一群志同道合的球友开始从And1官网和其他一些美国街球主题网站上下载免费的比赛和街球技巧示范片段,并开始录制自己的街球比赛和技巧视频。“当时是拨号上网,与今天的宽带比起来简直是龟速,一秒钟几K,一小段视频就得下半天。”吴悠说,“后来一个加拿大篮球爱好者网站‘55’的管理员看到了我们的表演,非常惊讶,就把我们原来的几段视频重新混合了一下,并配上了BGM,还给我们起了个名字叫北京CL Smooth Crew。我们几个感觉这个名字挺不错,也就沿用下来了。”今天,CL的阵容从最初的七八人壮大至20人以上,并且在耐克的赞助下拥有了自己冠名的街头赛事“CL Smooth Open Run”。今年6月,这项公开赛将在北京、上海等4个城市同时展开,从每个城市选拔出3名最优秀的球员,组成一支12人的队伍和CL对抗,其中表现最好的3名选手将正式获得CL队员资格的荣誉。“最终投票资格完全交给现场的观众,谁获得的欢呼声最响亮,谁就通过。”吴悠表示,“这样做才符合街头篮球的精神。”

围城内外

尽管街头露天球场帮助吴悠成为“中国街球第一人”,但他仍然渴望进入职业联赛证明自己。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篮球专业有史以来身高最矮的毕业生,吴悠在2006年夏天试训了CBA劲旅——八一双鹿俱乐部。“虽然最终没能留队,但受益匪浅。首先是提高了自信,跟其他从小就在专业体校里接受系统训练的职业球员一比,感觉自己的水平距离那个门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远。”吴悠表示,有了这次“试水”经验的他,最终在次年被CBA新军浙江广厦队选中,而伯乐就是曾在体育大学与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广厦队教练组成员张新林。那年夏天,吴悠随队出征全国甲B男篮邀请赛,然而上场机会依旧不是很多。“出场时间最多的一次,是和青岛双星队的比赛,有10分钟左右,还是在关键性的第4节。”吴悠回忆说,“当时确实很拼命,拿到了14分,两次助攻,其实当时上篮拿下第一个两分后,落地的时候脚已经崴了,后来完全是咬着牙坚持下来的。”

吴悠的职业篮球之旅虽然短暂,但却促使他自此走上了一条跟大多数青少年街头篮球爱好者不同的“半职业道路”:每周二、周四训练,周三和周日打比赛,然后间歇去健身房练肌肉。

“平时我会在网络上搜索并尝试各种能够锻炼弹跳、协调性和赛场表现的训练课程,比如前一阵耐克训练达人项目主推的SPARQ综合教程。”吴悠告诉本刊记者,“我对CL每个成员的要求都很严,CL是为数不多的定期举行专业系统化训练的中国街球队。每次‘CL Smooth Open Run’或者其他街头篮球赛事举办之前,我们队内都会进行训练和淘汰性比赛,确保状态最佳的队员才有机会。对于我来说,没有胜利,篮球就没有意义。”身为虎扑网街球论坛的版主,吴悠经常遇到在论坛上约球“单挑”的网友。吴悠说,包括自己在内,所有CL成员只要有时间,都会应战,但是近几年来,他“始终没有见到特别能让自己眼前一亮的高手”。“现在好多孩子一上来就是看And1录像,弄了好多花架子,背后胯下一顿运球,然后既不好好练基本功,也不注重实战,这样只会把街头篮球带入一种误区。”他不无担心地分析说。

有趣的是,如果说职业联赛“围城”之外的吴悠,迫切想通过“进城”证明自己的实力,那么,曾在训练场上因展示街头篮球技巧而被教练怒斥的李克则是想通过“出城”,寻找某种自由和快乐。2006年底,作为八一队中主力培养目标之一的青年组后卫李克加入了CL Smooth Crew,吴悠曾开玩笑地说李克是“在职业篮球比赛里压抑得太久了,得到街球场上正常呼吸呼吸”。2010年5月,李克和吴悠联手帮助CL拿到了CBA全明星街头篮球挑战赛历史上的第一个冠军。然而在他们看来,在设备先进、灯光闪亮的五棵松体育馆打球并不意味着什么。“那天北京遭遇了特别剧烈的大风扬沙天气,但是依然有很多青少年街球爱好者来到五棵松体育馆外的露天篮球场观看预赛,我们顶着大风比赛感觉很来劲儿。”吴悠说。

生存之道

尽管如此,在球场上尽情奔跑的快乐依旧不能抵消现实生活的压力。虽然每逢NBA大牌球星来华,吴悠和他的CL都能雷打不动地成为表演嘉宾,他自己还在4月参加了NBA投资的篮球主题电影《Amazing》的拍摄,但吴悠一直发现自己很难在享受自由和“街头声誉”的同时,依靠这项自己挚爱的运动安身立命。

“中国街头篮球和美国的差距就是CBA和NBA的差距,从技术、参与者到商业运营各方面都是如此。”吴悠表示,“你看无论是美国的哈林杂耍篮球队,还是And1街球队,都有自己包装出来的明星,有赞助商和管理经营团队,而在中国这一切还是不可想象的。”当吴悠和他的队友们策划2008年第一届CL街头挑战赛时,深刻体验到了“第一次吃螃蟹”的艰辛。“我自己感觉就跟哪吒一样,又得顾着训练,活动组织,还得四处找赞助商。”他回忆说,“当时谈了好几家国内知名运动品牌,结果,人家对这种主题活动都看不上眼,而且那年是奥运年,大部分广告赞助预算都花在奥运会相关项目上了。最后耐克提供了运动装备,佳得乐赞助了饮料和遮阳伞等用品,这才勉强办起来。”在平时,虽然声名在外的吴悠和CL其他队员已经能接到形形色色的商业表演和篮球比赛邀约,每次能带来大约几千元的收入,但平均到每个CL成员手中只有区区数百元,而且由于各种花式篮球团体的涌现,竞争越发激烈。更糟糕的是,每逢秋冬这一街头运动“淡季”,就意味着一段入不敷出的日子。“这个时候的收入就很不稳定,有时候会窘迫到连给汽车加一次油都很困难。”吴悠无奈地说。2007年,急需资金维持球队的吴悠和CL队友王璁甚至临时充当“雇佣军”,参加了内蒙古和四川企业篮球联赛。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吴悠和其他热衷于街头篮球的青少年仍然相信,他们的爱好最终能变成一项能够为之长期付出的事业。在2009年NBA关于中国的一项市场调查中,在16~25岁的青少年中,83%的人表示自己是NBA球迷。NBA国际业务总裁海蒂·尤伯罗斯进而表示,在未来10年内,将援助中国建造80万座标准化篮球场。2010年,在中国运动市场超过930亿元的市场份额中,篮球产品贡献了超过20%的销售额,而耐克、匡威等国际运动品牌则不约而同地在今年夏天推出了街头篮球主打产品与营销活动。“我已经想好了,如果哪天不能继续打球,我会去做街头篮球赛事的组织推广,用另一种方式和它在一起。”吴悠一边说,一边漫不经心地走在东单篮球场外的马路上,偶尔扭过头去看着那些和自己当年一样,在午后烈日下奔跑跳跃的青少年。“吴悠!过来,打一局!”有些孩子认出了他,扔下手中的篮球,隔着铁丝网喊道。他笑笑,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仿佛这一切已经与他无关一样。■(文 / 朱步冲) 独自吴悠and1街头篮球呐喊篮筐奥运篮球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