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温州人的愿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我所在的城市温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走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引领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但到了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近10年,温州在经济发展后劲和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却落后于浙江省其他兄弟市。新来的温州市委书记曾形象地说,温州还处于半城市半农村的发展阶段,市区有的地方像欧洲,有的地方却像非洲。的确,温州的城市建设都是零敲碎打,缺乏长远规划。比如对城市中还未拆迁开发的区域就砌起围墙遮蔽起来,围墙外是干净整洁的马路,围墙内却是违章棚户聚居、垃圾遍地。书记说这就是政府不作为,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自欺欺人。现在好了,温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六城连创”活动,拆违见绿,遮羞的围墙不见了,大面积植树绿化,城市面貌有了改观,市民都拍手叫好。
不过在我看来,温州城市面貌的改变光靠植树绿化是不够的。相比绿化,温州面临的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商业繁荣所需要的软环境却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不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脚步追赶,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政府的管理模式可谓“无为而治”,对个体、民营经济少做干预,这在初期确实是解放了民营经济的生产力,可到了现在就必须要加以引导和管理,不能再放任自流。
例如,温州的出租车行业可用脏、乱、差来形容。我们都羡慕上海、杭州等地的出租车,整洁的车厢、规范的服务和安全行车都是温州所不能比的。温州的出租车厢大多又破又脏、充满烟味,司机闯红灯、逆向行驶、加塞、随意停车的现象是屡禁不止。如果一位客商下了飞机坐上这样的出租车,他对这个城市会是怎样的印象呢,他还会在这里投资创业吗?温州的出租车大部分都是私人拥有,曾经一辆车的营运权转让创出过150万元的天价,但高价并不意味着高质量的服务。政府主管部门对出租车行业也进行过多次整顿,但都收效甚微。我想,若能组建几家大型出租车公司,通过规范的运营管理模式,提升出租车的营运品质,或许可以彻底解决问题。关键还在于,对这种城市服务的窗口行业,政府是有责任把它管理好的。出租车行业状况还只是温州落后的一个表象,我希望这场“六城连创”活动是持续的,并能深入下去,除去阻碍持续发展的障碍。(文 / 波波) 愿望温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