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特劳斯·卡恩:丑闻之外
作者:蒲实( 5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斯特劳斯·卡恩出席纽约高级法院听证会 )
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被纽约警方拘留时,正准备飞往巴黎,再转机飞往柏林,在那里,他本将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面,讨论对希腊债务危机的第二轮紧急财政援助。接下来,他还应前往布鲁塞尔,出席欧元区和欧盟财长会议。卡恩是深陷危机的希腊的重要盟友。这位出生于“二战”结束后不久的法国人是欧元的坚定支持者,他曾说:“战后的货币权在美国手里,欧元区诞生后,我们将同欧元伙伴一起收回主权。”
2007年,时任法国财长的卡恩当选IMF总裁。把卡恩从巴黎推举到华盛顿去的是当年赢得总统大选的萨科齐。那一年,卡恩也打算竞选总统,但在社会党内初选时败北。很多法国媒体曾评论说,这是萨科齐对其政治对手的“政治发配”——“他接手时的IMF处于没落期,正逐渐丧失其价值。”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家埃斯瓦·普拉萨德告诉本刊。IMF总裁因而被视为一个边缘化的、不重要的职位。卡恩的前任、西班牙中右翼政党领袖罗德里戈·拉托就是在大选失败后,被总理萨巴德洛送往华盛顿的。据说这个“安慰奖”从未给拉托带来过快乐。IMF的影响力日衰,郁郁寡欢的拉托在任期未满时就因“个人原因”辞去了总裁职务。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IMF曾风光一时。从建立起,它的总裁职位就全由欧洲人担任,副指挥官则一直是美国人。由于执行董事会中的投票权配额取决于经济体大小,欧美国家构成了最强势的集团,IMF实际上被西方大国所掌控。拉美债务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它曾向濒临破产的拉美和亚洲国家提供过金融援助。2001年,曾被IMF作为执行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政策样板的阿根廷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认识到,IMF在提供金融援助的同时,也给阿根廷施加了苛刻的预算约束,大大削弱了阿根廷政府在关键基础设施和公共领域的投资能力,阿根廷政府被迫将重要的国有资产私有化。由此,从阿根廷爆发的经济危机点燃了南美和亚洲国家对IMF的仇恨。IMF以严厉的私有化、开放金融市场、解除管制等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援助条件,给贷款接受国带来的却是贫困和动荡。2006年,拉美各国的温和左翼政府纷纷上台,争相提前还款,开始执行独立于西方国家经济压力的地区政策。普拉萨德说,当卡恩接手IMF时,“它的金融资源仅有2500亿美元。发放贷款额仅为20亿美元,而这个贷款额在1998年是320亿美元”。2008年,由于缺少贷款收入,执行董事会决定出售一部分黄金储备。西方媒体也开始讨论IMF到底是否应该废掉。卡恩上任伊始,就砍掉了一个4亿美元的项目预算,裁员380人。
直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人们仍质疑,IMF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卡恩曾说:“火灾没发生的时候,难道就都要废掉消防队吗?”不久,美国起火;接着,从希腊开始的债务危机迅速蔓延到欧元区,“消防队”又成了必需。“金融危机给了IMF机会,施特劳斯·卡恩抓住了它。IMF在卡恩任总裁期间复活了,他把它重新带回了国际舞台。”普拉萨德告诉本刊。卡恩曾毫不避讳地表达过他对国际金融势力的批评。他曾在公开场合讲述自己参加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组织晚宴的经历,他听到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的首席执政官在席间自嘲说,他们自己的过分贪婪对金融危机是要负部分责任的,政府如果不监管得更严,他们就无法控制自己的贪欲。卡恩承诺:“我决意改革IMF,维护国际社会的金融稳定,绝不拖延。”
2009年,为了应付金融危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在伦敦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二十国成员国决定,将IMF的补充现金增加到5000亿美元,并可根据特别提款权向成员国家分配2500万美元资金。“卡恩把IMF重新变成了一个有上万亿美元金融资源的机构,重新确立了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普拉萨德评论说。“他是握着黑莓手机的梅特涅。”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如此形容道。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区对IMF的影响力持疑虑态度。卡恩穿梭于柏林、巴黎、布鲁塞尔,游说和商讨可以被欧元区所接受的救助方案。2010年5月,欧盟委员会、欧洲央行及IMF就希腊债务危机问题达成一项为期3年、总额为1100亿欧元的救助方案。希腊从IMF获得了300亿美元的贷款,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也成为IMF的最大债务国。由此,美国《时代》周刊曾称他为“欧元英雄”。《华盛顿邮报》曾预测,如果说联合国总部纽约是世界外交的中心,那么,IMF总部华盛顿将成为全球金融政策的中心。
( 5月18日,美国华盛顿市民聚集在IMF大楼前呼吁卡恩辞职 )
重新拥有权力和筹码的IMF,在卡恩的领导下,有一个货币新秩序的宏愿。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讲中,卡恩曾说:“使用特别提款权来为全球贸易和金融资产标价,能够为易变动的汇率提供一个缓冲。”“发行由特别提款权标价的债券,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储备资产。” 2011年1月,IMF发布一份题为《特别提款权的新角色?》的报告,呼吁加强特别提款权的地位,以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还集中了顶尖的经济学家来讨论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作为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美元危机的货币,特别提款权作为储备货币单位被创造出来,目的是削弱美元在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对于不使用美元的大部分国家来说,特别提款权大大方便了把特定资产的价格从美元定价转换为特别提款权,特别是石油和黄金的价格。一些经济评论家由此认为,IMF的这一倡议,将以一种新的世界货币,进一步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
2008年3月,IMF执行委员会结束了关于机构改革的漫长讨论,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向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转移更多的成员配额和投票份额。在原来的制度安排下,工业国家占有IMF57%的投票权。IMF得出的结论是,金融危机让那些负债累累的成熟经济体,比如美国和英国,失去了控制力,天平正向高速发展的、现金流充足的“金砖四国”倾斜。2009年的匹茨堡峰会上,占有17%最大的投票份额的美国提出,让欧洲国家把他们的投票份额转移给新兴经济体,法国和英国没有接受。这一年,在伊斯坦布尔召开了IMF会议,卡恩敦促说,如果我们不加快机构改革,就准备着下一次大危机吧。2010年12月,卡恩在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举办的讲座上表示,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已开始。IMF中的发达经济体将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超过6%的份额,欧洲国家还将向发展中国家让出两个执行董事席位。今年3月,IMF宣布,份额和投票权改革方案正式生效,发达国家的投票权比例将从59.5%降为57.9%,发展中国家的投票权比例则从40.5%上升为42.1%。长期被美国和欧洲控制的IMF迈出了改革的步伐。卡恩甚至直言:“如果有一天IMF和世界银行领导人来自发展中国家,又有何不可?我认为那是‘旧世界’,而现在是‘新世界’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由此称赞他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带出了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框架,充满进步精神。
( 卡恩的性丑闻成为各大报刊的头条新闻 )
卡恩自知自己政治上的弱点。2008年,他刚就任IMF总裁不久,就爆出与匈牙利籍经济学家吉纳的绯闻。IMF因他没有实施性骚扰、没有滥用职权而决定保留其总裁职位,但对他做了严重警告。对性丑闻较为宽容的法国媒体形容他是“出色的骗子”和“花心男人”。就在他被纽约警方指控性侵犯前的几天,他还自嘲说,他的政治对手很可能用一桩捏造的强奸罪来搞倒他。卡恩的确栽倒于此。但在性丑闻之外,普拉萨德说,“斯特劳斯·卡恩留下的真正遗产是,他让IMF成为一个值得为之争夺的场所”。“总裁职务成了有吸引力的肥差,西欧政治家依然希望能够领导它,但新兴市场国家的候选人也能够继承卡恩所留下的遗产。”西蒙·约翰逊对本刊说。■
( 卡恩辞职后,法国财长拉加德已成为IMF新任总裁最有力的角逐者 )
(文 / 蒲实) 丑闻斯特劳斯·卡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