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通道飞机的新竞技
作者:李三截止到今年3月底,新一代737系列在全球已经收获5755架订单,共有128个航空公司用户。波音民机集团中国区市场总监蒋耘给记者展示了新一代737的用户群分布图:“美国的达美、美洲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东航和南航以及欧洲的一些网络航空公司,欧洲TUI等主营旅游业务的航空公司,还有像美西南、爱尔兰航空等低成本航空公司。此外,新一代737的公务机市场也是非常看好。”蒋耘告诉本刊记者,截止到4月13日的统计数字,新一代737在中国订单总数为433架,其中已经交付了285架。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的高速铁路或将分流民航的中短程市场,你认为对波音737系列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是否会有影响?
蒋耘:高铁的确对中国航空公司有所冲击,波音也针对高铁对民航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我们的专家认为,参考韩国和日本的经验,高铁对民航冲击最大的市场段,应该是在500~1000公里。例如,国内武广线受的冲击比较大。由于中国的波音737的平均航程是在1300公里,超出了高铁影响冲击的500~1000公里,所以我们才会非常自信地说,波音737系列在中国未来的市场,将是帮助航空公司来应对高铁挑战的好帮手。国内航空公司现在也在推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航空公司应对高铁,必须努力降低单位成本,使机队的效益整体提高。我们认为,波音737-900ER这样高效、节能、节油的飞机,在应对高铁的策略上不失为一个好的选项。
三联生活周刊:波音737系列机型未来的战略如何布局?
蒋耘:我们目前有三种方案:首先是继续改进现有的737,进一步提高其运营效率;其次是通过更换现有的发动机,提高737飞机的效能,这个思路在波音内部似乎不太受同事们的欢迎,因为波音始终在航空业中处于引领地位;第三是看市场需求,是否需要研制新的737飞机。根据波音公司的规划,到2015年前,暂时不会有新的737替代机型进入市场。在2011年中期到2012年早期,波音将对现有737系列飞机的发动机进行改进,以实现节省油耗2%、降低碳排放的目标。至于737的替换机型,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时间表,我们认为,目前的737系列运营还是有空间的。
三联生活周刊:新一代737的新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蒋耘:从1998年到现在,波音对737系列产品持续改进,产品创新提升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核心部分。首先是性能改进,2008年我们推出了碳刹车,可以减轻飞机的重量,降低运营成本。今年波音还将推出一个性能改进包PIP,以实现2%的节油目标。产品创新的第二个重点体现在客舱的舒适性。去年波音737的天空内饰投入市场,今年国航引进了一架波音737-800天空内饰飞机。第三个创新重点,就是导航技术。波音在737上面用了很多最新的技术,还有飞行电子包,这是航空公司可选项目。对未来737系列我们会不断进行这样的技术革新。
三联生活周刊:在波音737系列,你认为哪种机型更适合中国市场?
蒋耘:未来在中国,我们将有目的地加大737-900系列的销售,主要是针对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枢纽机场拥堵现象。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北京、上海等繁忙的枢纽机场,国航、深航、上航去年的平均客座率都超过了80%。就一般规律而言,当客座率超过75%的时候,就会存在“溢出”现象。为此我们建议航空公司,若采用737-800机型执飞,当客座率超过80%时,可考虑更换成737-900机型。这样既能提升航空公司的创收空间,也能满足其运力及市场的匹配。
三联生活周刊:“溢出”现象是怎么回事?与航空公司配备机型有什么关系?
蒋耘:“溢出”是我们在分析市场运力大小时做的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概念就是说航班在非常满的时候,要提前预订。航空公司一般会预留一些座位。如果一家公司的票全部售出,乘客就会改为选择其他公司。而这位乘客在下次选择航班的时候,往往他就不会去第一家航空公司买票,转而首选其他的。
10年前,平均客座率大概在68%的时候就出现“溢出”,而近年来“溢出”的平均客座率正在慢慢提升。波音正在对自己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做改进,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时机。
三联生活周刊:这是否意味着波音737-900ER将是未来在华销售的重点机型?
蒋耘:我们希望航空公司能够对他们的737机队结构进行更合理的调整。737-800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如果一家航空公司今天要购买的话,飞机要到2016年以后才能交付。现在看,737-900ER是比较快的解决繁忙的方案。从长远来看,该机型也符合主流机型的平均座级不断增加的趋势。
中国从80年代以来,飞机的平均座位数在慢慢上涨,以前是130座的737-700,近几年飞机的平均大小已经超过了150座级。按照中国目前的航空市场发展趋势,我们觉得飞机的座级还将继续增加,也许未来中国市场的主力机型不是160座级,可能是200座级,甚至是220座级。我们一直在做动态分析,试图找出未来最理想的座级,这对我们的产品战略将提供比较好的决策基础
三联生活周刊:波音737直接竞争机型是空客公司生产的A320系列飞机。与竞争机型相比,你认为波音737在经济性方面有哪些优势?
蒋耘:波音有50多年机身设计经验,从波音737和空客320整个系列比较,就每一个款式相应的座级,波音单座重量都比空客轻6%~10%。飞机的重量对航空公司的效益至关重要,每一次起降,机上承重的结构都会有损耗,重量越轻,损耗就越小,有些可更换件就不用经常更换。重量低,对飞机起飞的推力要求也相应降低,航空公司因此可以减少油耗和减少维修的成本。航空公司的直接运营成本中,还有比较重要的导航费和起降费,这两项都是按照飞机的全重来收费的。由此看,重量直接影响到航空公司的经营效应。我们认为,波音737系列在结构效益上明显优于竞争机型。
维修成本上,波音737有多方面的优势。比如成熟的结构设计使我们能够延长定检的周期,从而降低成本;用了大量防腐蚀材料,也是降低维修成本的一个方面。我们的维修大纲经过了充分优化,与320相比,波音每8年做一次D检,320则是6年做一次D检,这表明了737维修成本的优势。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否注意到,国内A321机队近年增长势头很快?
蒋耘:与同级别的A321比较,737-900ER在推出时间方面比A321晚很多年,2007年才开始投入使用。尽管国内A321机队近几年增长的确比较快,但我仍然认为,波音737-900ER在结构效率、油耗、经济效率方面都优于A321。
我们的737-900ER有航程优势,A321需要加装两个辅助油箱才能达到737-900ER的航程能力,而737-900ER在各个方向上的航线都可以胜任,不需要加装辅助油箱。运营成本方面,737-900ER的每航段成本比A321低6%,如果分摊到客/公里上,则低了4%。A321飞机的重量比737-900ER高了5吨,在两舱布局下,座位多出3~9个。A321比737-900ER稍大一些,而在经济效益、油耗、维修成本、可靠性、航程能力等方面,737-900ER都比A321有优势。
三联生活周刊:空中客车320系列改进之后,新型发动机将有效地降低油耗,对此你如何评价?
蒋耘:我注意到空客对外公布A320换发后能降低10%~15%的油耗。但油耗在直接营运成本里所占的比例以前是30%多,现在油价涨了,占的比例已经达到40%左右。如果拿10%乘以40%,整体的经济效益也仅仅提升了3%~4%。从我们掌握的数据分析,目前A320即使装了“鲨鳍”小翼之后,它的运营成本还是不如波音737。我们认为,A320即使换发之后,顶多也就是和我们持平。■空客提高产能
空中客车公司5月18日(法国当地时间)宣布,A320飞机系列产能将进一步扩大。空中客车公司机型项目执行副总裁汤姆·威廉姆斯表示:“目前A320系列飞机的储备订单超过2300架。我们需要增加产量,以满足客户强劲持续的需求。”2015年10月,为A320系列飞机推出的新型发动机将正式投入运营,以使飞机油耗降低15%。
按照空客公布的最新产能计划,到2012年第四季度,A320飞机系列月产量将提高到42架左右。今年8月,该系列飞机产量将增加到每月9架,并于2013年第二季度增加到月产10架。目前,空中客车320系列飞机的月产量约为36架。
根据空中客车提供的数据,2010年,空中客车共交付飞机510架,其中约79%为A320系列飞机。截至目前,空中客车向全球交付A320系列飞机超过4600架,用户超过330家,全球确认订单总数超过7000架。截至今年4月底,空中客车在中国运营的A320系列飞机大约有565架。 单通道飞机波音737-900er空中客车a321a321中国航空波音737波音系列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