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盒里的秘密

作者:李晶晶

化妆盒里的秘密0( 宝格丽金嵌宝石化妆盒 )

去年我在香港采访两依藏博物馆主人冯耀辉和馆长王夏虹的时候,就听他们提及正在准备到北京故宫的展览。当时,冯耀辉极有兴致地拿出几件化妆盒展示给我看,其中一只盒子里还保留着原有的淡粉色粉扑及未用完的香粉;另一个盒子里,几支未抽完的香烟静静地待在那儿……

事隔一年,两依藏的展览如期而至,那些精致的小盒亮相北京故宫。展览以“交融”作为关键词,颇具意味。制作于1925年的嵌珍珠化妆盒,仅有一张名片大小。盒子虽小,五脏俱全。盒盖内侧有一面镜子,上方用一根黄金铅笔固定。那时的社交流行舞会,女士要跟所有邀请你的男士跳舞。如果同时邀请,需要分出先后,如果顺序弄错了,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这支笔就是用来记舞会中男士们的顺序,让女士们能从容地面对每一位男士。

另一个化妆盒里也有一支“笔”,弹出来的时候像伞骨一样打开。它用于搅拌香槟,让泡沫释放,这样喝再多的香槟也不会打“气嗝”,不停地打嗝是非常没礼貌的。还有一个圆形银鎏金的化妆盒,里面特别做出一个可以放金币的空间,金币用于外出时打赏……每一个盒子里的内容都极为丰富。当西方贵族女性携带着这些便利的化妆盒出席各个艺术沙龙和宫廷舞会时,大部分中国女性仍在受传统礼教的约束,很少有机会参加公众活动。展览中的黄花梨百宝匣、镜箱置于闺阁内室中,成为她们生活中的伴侣。

“交融”是展览的主题,也暗合了冯耀辉的收藏风格。冯耀辉是企业家、投资家,平日不太爱说话,行事低调。但是在香港古董街荷里活道却能经常碰见他与朋友、行家们畅聊。30多年前,冯耀辉开始收藏中国古典家具及沉香。至上世纪80年代,家具收藏初具规模后,他思忖着是否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方向的收藏。

冯耀辉出生于香港,受中西方双重教育。他在香港读完高中后,便去了加拿大读大学,再到美国念经济。在两种文化影响下,冯耀辉一方面迷恋中国的古典家具;另一方面,又对英国皇室贵族所用的东西感兴趣。于是珠宝、银器成为他的另一个收藏系列。

化妆盒里的秘密1( 宝诗龙玫瑰金嵌红宝石花卉纹手袋 )

最初冯耀辉喜欢买宝石,时间长了,他发现拍卖场上有一些盒子做工精细,其镶嵌工艺、用料要比一般的珠宝精致许多。冯耀辉说:“这些盒子在打开或关闭的时候,你基本上都看不到它的连接处。设计师会很巧妙地用珠宝做成花的形状或者用宝石镶嵌的方式,把开关隐藏起来。有一些盒子你拿在手上把玩很长时间,都不一定能找到打开它的方法。”

这些珠宝类的盒子多为定制,一般客人会提出对化妆盒大小、材质、款式的要求,然后工匠出具设计图,确认后由工匠来完成。很多珠宝匠人都是家族性制作,工艺传了几代人。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盒子只由一名工匠完成,从冶金开始到宝石切割、镶嵌、开关等所有工序直至完成。工匠做一个盒子,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王夏虹告诉我:“在冯先生开始收藏的时候,这个门类还是被遗忘的角落。他喜欢捡漏,而非追高。他发现往往一个盒子不过就是一个戒指的价钱,但其工艺却要复杂得多。于是开始收藏这些盒子。”在后来的过程中,冯耀辉发现另一个现象,烟盒相对比较多,而化妆盒则很稀少。

化妆盒里的秘密2( 蒂凡尼金嵌钻石圣安德鲁十字纹化妆盒 )

20世纪之前,化妆品一直是贵族阶层的专属。珠宝商、金银匠纷纷抓住商机,为这些人制作精美的化妆品容器。如古埃及贵族用精心装饰的广口瓶盛放化妆品,18世纪法国工匠更打造出了精美绝伦的“昆虫盒”。不过,早期化妆品仅限于那些被包养的情妇和妓女使用,普通女性如果涂脂抹粉则会为世俗所不容。在19世纪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上流社会的女性最多只能在脸上涂抹质量上乘的“米散粉”,其他化妆品则只能在自家浴室里擦一擦。那时,如果某位女士看起来明显有“涂脂抹粉”的痕迹,必然会在社交圈内引起轩然大波。

19世纪末,随着剧院的普及,更多女性开始使用化妆品。这与“歌剧女王”沙拉·伯恩哈特、舞蹈家玛利亚·卡钦斯基的示范作用不无关系。20世纪初,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巨大影响力,加速了公众对化妆品的接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公开场合使用化妆品已经被社会所接受。于是为了方便女士们携带以及随时补妆,珠宝商开始制作这种集装饰与功能为一体的化妆盒。然而自20世纪30年代晚期开始,在赫莲娜、伊丽莎白·雅顿等品牌的带领下,化妆品行业开始面向家庭主妇,大量出售包装考究、携带便利的化妆品,且价格低廉。那些镶珠带钻的小化妆盒没有了用武之地,逐渐没落了。而烟盒的实用性让它至今仍有生产或定做。冯耀辉因此放弃了烟盒收藏,而专注于化妆盒收藏。20多年的时间,其收藏数量超过300个。

化妆盒里的秘密3( 珐琅嵌钻石化妆盒 )

两依藏博物馆的馆长王夏虹与冯耀辉认识有11个年头了,却不知他在收藏西洋化妆盒。王夏虹向我回忆:4年前的一天,“他拉着一个破箱子到我面前,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整理一下,然后送去拍照吧。我打开那个破箱子后,脸红心跳了整整一下午。我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多的珠宝盒子,当时大概拿来了150多个吧,我觉得就像现实版的童话故事一样。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有西洋化妆盒这种东西”。

此次拍照资料源于冯耀辉的一个想法:他希望这些化妆盒得到系统整理分类,并出版相应的书籍。这期间邀请了英国佳士得珠宝部负责人梅雷迪思(Meredith Etherington Smith)作为编辑。当时梅雷迪思看完了所有的盒子后,建议冯耀辉和王夏虹去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做展览。“其实在梅雷迪思没有提出之前,我也有做展览的想法。因为5年前,冯先生的家具收藏曾在香港古董博览会展出过,反响非常好,知名度、别人的评价等都有很大改观。”王夏虹说。不久梅雷迪思传来消息,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愿意展出这些化妆盒。“冯先生很高兴,因为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在世界上很有分量,尤其是他们的珠宝部非常出名。但是档期只能等到3年之后了。”

化妆盒里的秘密4( 银嵌宝石花饰化妆盒 )

冯耀辉问王夏虹这个事情怎么样?“我说为什么不试一试故宫呢?中国的观众可能会对这些来自欧洲的化妆盒更感兴趣。”对于王夏虹来说,北京故宫是心中的一个梦想之地。“我只是想了一下,没有想过会成。”恰在这个时候,卡地亚珠宝展在北京故宫午门展出。“卡地亚开幕展览的新闻在香港一下子就轰动了。当时我就说,故宫既然可以展卡地亚的话,就应该可以展我们的展品。”就这样,王夏虹找到了故宫,一拍即合。

在冯耀辉收藏化妆盒的这20多年里,早期还较为容易。大多数买家更愿意竞拍珠宝首饰,而不愿意买盒子。所以机会留给了冯耀辉,使他能常常捡漏。而最近的五六年中,卡地亚的盒子他基本都买不到了,后来发现是卡地亚公司在回购。一个人的力量跟卡地亚这样的大公司无法较量,拍卖场上,冯耀辉永远差一口价,这让他多少有些不爽。■

化妆盒里的秘密5( 珐琅嵌珍珠化妆盒 )

(文 / 李晶晶) 化妆盒秘密香港故宫博物院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