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黄金”的恐慌

作者:邢海洋

“穷人黄金”的恐慌0

拉登被击毙当日,白银开始暴跌,5月首周跌去了1/4的价值,3月以来入市的散户全盘皆墨。白银带来的恐慌在蔓延,商品市场上,5月5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两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原油一天内更跌去了10%。弥漫在白银周围的不祥气氛是否意味着一轮复苏的终结,或仅仅是一场投机泡沫的破裂?

如同去年底的棉花和2008年的大豆,巨大的盈利空间为白银的下跌埋下了伏笔。今年,国际银价开盘在31美元/盎司,而在2010年初,银价为17美元/盎司,一年间银价上涨了80%,远超过黄金1100美元/盎司到1400美元/盎司的变动幅度。到了今年,银价涨速有增无减,1~4月,价格已经逼近50美元/盎司的历史纪录高位。尤其到了4月,几乎每周都有8%的涨幅。上海黄金交易所白银延期品种Ag(T+D)合约更是自今年1月26日以每公斤5961元开始启动,最高达到4月29日的10788元/公斤,涨幅达到81%。4月间,白银从每公斤7970元暴涨至10788元,狂涨了35%以上。历史上,白银这种投机引致的暴跌屡见不鲜,1980年白银就曾出现过被爆炒至每盎司48.7美元后泡沫突然破裂,狂跌至4美元的先例。

通货膨胀日趋严峻,大宗商品比肩上涨的今天,白银的行情虽称得上波澜壮阔,但似乎也并无过人之处。自金融危机后最低的8.5美元/盎司算起,白银涨了将近5倍,有色金属中的铜和锡的涨幅也不遑多让,身为工业初级原料的橡胶和棉花等也如此,而储量和用途比白银更“小众”的小金属更是以一个数量级以上的幅度在上涨。白银之所以广受关注,和它沉淀在投资者记忆里的金融属性关系密切。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我国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仍冻结民间金银买卖,由银行经营。白银的自由买卖还是近十余年的事,2000年1月1日始国家正式开放民间白银经营权。白银作为硬通货的记忆可以说是深植于心,一遇恰当机会便被唤醒。殊不知,和黄金不同的是各国央行现在很少储备白银,白银已经彻底去货币化。

但作为“穷人的黄金”,存留在民众潜意识里的白银却不时浮出水面,在消费和投资领域替代着黄金。消费市场,国内的白银价格虽从两年前的3元/克涨到了10元/克,但和近400元/克的黄金比,仍不失价廉物美;投资市场,以黄金最高价320元/克计算,1手黄金T+D业务是1000克,算上15%的保证金,高达4.8万元;而虽然上海黄金交易所将白银的保证金比例提高到了17%,以白银10.8元/克计算,做一手也不过1500元。并且,白银通常日内的波动幅度是黄金的数倍,加之长期走势大起大落,远胜于黄金,更是投机者的理想品种。也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金融大鳄潜伏其中,上世纪美国的亨特兄弟,算准了只要几十亿美元便能操控白银市场,暗中囤积,直到拥有了所有可支配的白银中的一半。由于他们不断地买入白银,也由于由此而产生的白银供需紧张和相关谣言,银价上涨到了每盎司将近50美元。可当银价高得离谱,普通人家中的银餐具和银首饰都投进了熔炉,人为操控的白银价格体系土崩瓦解。亨特兄弟落得了破产的下场,纽约交易所也停止了白银交易。

今天,也有阴谋论者认为本轮白银崩盘是美国的金融大鳄对中国散户的集体屠杀。确定的消息是,为抑制白银过度投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8天内3次提高白银期货的交易保证金,投机客纷纷涌入结清仓位,成为引爆白银下跌的导火索。而在此前,高盛发布了看空大宗商品的报告,索罗斯和巴菲特则纷纷发表言论看空贵金属,并着手抛售。但这些公开化的信息显然不能指向任何一种阴谋,只能证明美国机构投资者对白银价格的判断和亚洲投资者截然有别。在亚洲,恶化的通胀环境提高了投资者的避险需求,人们把白银当做黄金的廉价替代品大量买卖。可在欧美,早就和银本位脱离干系的交易员从价值角度判断白银有很大泡沫,大肆抛空。的确,诚如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全世界白银储量为40万吨,只能保证14年的市场供应,银价长期看涨,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价格涨了两倍,足以构成抛售的理由了。

白银崩盘,同样受到巴菲特和索罗斯怀疑的黄金价格不过是小幅度调整,股票市场依旧坚挺。白银市场泡沫破裂,不过是大宗商品泡沫泛起和破灭的有一个插曲罢了。■(文 / 邢海洋) 穷人恐慌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