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

作者:石鸣

(文 / 石鸣)

坐标一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0

这是个人电脑从小众“极客”爱好迈向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和应用的起点。人们从此认识到,个人电脑不一定非要是车库里的一堆破铜烂铁和电路板拼凑集合,也可以是一件线条圆润、外观优美的家用电器。

宝丽莱SX-70相机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1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单反镜头相机。集当年光学、染料化学、微电子学最新技术之大成,第一次做到了后来数码相机标榜的“即时成像”、“所见即所得”,以及傻瓜相机无须调焦、无须手动闪光等功能。经过特殊设计后,这款相机甚至不需要更换电池。1972年发售后,美国《时代》和《生活》杂志立刻为它做了封面故事,《财富》杂志则称其为“工业史上最为非凡的成就之一”。这款相机采用折叠式设计,折叠后线条硬朗简洁,机身上没有任何刻度盘、旋钮,甚至没有商标。复古外观和便携性立即获得了时尚人士的喜爱,成为70年代的时尚标签。然而,也正是这款相机将宝丽莱公司拖入了后来的一系列金融灾难。由于技术开发投入过大,供应链格局调整不及,最后变成相机卖得越多,宝丽莱公司亏得越多,终于在1981年停产。

雅达利Pong家庭游戏机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2

模拟乒乓球的“Pong”游戏在1972年就已掀起了全美第一次电玩热潮,美国电子游戏产业由此兴起。一开始人们需要去酒吧、电子游戏室等公共场所游戏,据说安放在加州一家酒吧里的第一台Pong街机莫名故障,检修发现原来是人们争相游戏,塞入的硬币之多已经把操作杆挤得无法动弹。这一背景下,适于家庭使用的电子游戏机呼之欲出。1975年诞生的雅达利Pong家庭游戏机是这一行业的先驱产品。除了彩色图像和屏幕累计得分之外,它让人乐此不疲的一个地方是拍子碰到球的那一刹那能够模拟发出“砰”的声响。因Pong街机前两年的销售量为2万台,雅达利公司原本计划在当年圣诞季卖出5万台Pong家庭游戏机,结果最终卖出了15万台,为了能够买到一台机器回家过节,人们在商店外排起了长队。靠500美元成立的雅达利公司,借此崛起而成为一个业内传奇。

坐标二

1984年麦金托什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3问世后即被称为“外星生物”。一反当时电脑黑色屏幕、绿色或白色字符的传统,采用现今已为人们习惯的白底黑字的显示方式。第一次为电脑配备了鼠标。第一次采用了图形界面系统,无须编程即可执行程序操作。

任天堂红白机(FC/NES机)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41983年任天堂红白机横空出世之时,正值美国电子游戏业第一次大崩盘,日本电子游戏业意欲崛起之际。借助这款家用电子游戏机,日本取代美国一举占据了世界电子游戏业的龙头老大地位,并将优势贯穿了整个80年代。这款机器因机身采用鲜明的红、白二色而得名。80年代正值中国大力推广计算机,大量兼游戏功能的“学习机”涌现,红白机因其运行游戏软件的卓越性能而流行。红白机上的“超级马里奥”也变成了那个年代中国最为流行的电子游戏之一。红白机于2003年正式停产。

索尼磁带随身听(Walkman)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5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定义方法是“索尼随身听的10年”。借助索尼随身听的热卖,磁带的销量在1983年首次超过了黑胶唱片。而索尼公司为了避免不小心选用任何已被注册的英文单词作为商标而自创的“Walkman”一词于1986年被正式收入《牛津英文大辞典》。在索尼随身听销售最高峰的1987~1997年,以走路或慢跑的方式进行健身的人数增长了30%。截至2010年10月停产,索尼磁带随身听30年间在全世界销量累计达2.2亿台,而如果算上以“Walkman”为商标开发的其他数字音乐便携式播放器的话,累计销量达3.85亿台。在日本,就在索尼磁带式随身听正式停产前两个月,“Walkman”品牌的便携音乐播放器的销量自2001年以来第一次持续超过了苹果公司的iPod系列。

松下VHS家用录像机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680年代,市场每卖出三台家用录像机,就有一台是松下的产品。这主要与松下录像机对录像时间长度的提高有关。70年代的家用录像机的录像时间为1个小时,而随着电视在大众消费中的流行,1个小时越来越不能涵盖一个完整电视节目的长度。80年代录像机的录像时间性能开始提高到3个小时。而松下VHS家用录像机则进一步把录像时间提高到4~6小时。90年代中期,VHS家用录像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坐标三

1998年iMac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7

iMac问世之前,个人电脑主要在按摩尔定律比拼CPU、内存、硬盘等各项硬件性能数据。iMac使得人们第一次恍然大悟,原来电脑还可以是圆的、彩色的、半透明的。这是第一款去除了软驱的个人电脑。第一次让人们看到了技术与时尚结合的可操作性。

IBM ThinkPad笔记本电脑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8

1992年ThinkPad笔记本电脑诞生。此后十几年间,因其可用性、可靠性和工业设计方面的成就,在全球所获得各种奖项总数超过300项。在90年代ThinkPad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历程中,值得关注的有如下几款:

第一款ThinkPad 700C,首创了此后一直沿用的黑色机身和小红点的设计,是第一款可外接鼠标的笔记本机型。ThinkPad 750s,被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带入太空去完成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工作,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款进入太空轨道的笔记本电脑。此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至少31次在航天飞机上使用ThinkPad完成太空任务,单是1998一年,就有54台ThinkPad被送到太空中去,奠定了ThinkPad质量方面的市场口碑。ThinkPad 750P/360P,首次将手写输入方式引入笔记本电脑,被认为是后来PDA产品的思想先驱,并引导了之后平板电脑的发展方向。ThinkPad 701,键盘设计为可伸缩式,被称为“蝴蝶机”,关机时机身仅9.7英寸宽,但打开来却能展开一个11.5英寸宽、85键的标准键盘。它因此进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被永久收藏。

索尼PS(PlayStation)游戏机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91994年索尼PS游戏机的面世开启了32位电子游戏机的时代,游戏视效从此充满了三维的立体感,而不再是16位游戏机上的扁平世界。

《最终幻想》、《生化危机》、《古墓丽影》等相继推出的PS经典游戏奠定了PS游戏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庞大受众基础。到2000年PS2游戏机推出之际,PS游戏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普及的家用游戏机之一。而PS2游戏机继其后迅速成为128位游戏机时代的最热产品,并标志了网络时代通过高速互联网玩电子游戏这一潮流的兴起。到2001年,PS和PS2游戏机卖出的游戏总数已达10亿套。截至2005年,PS系列游戏机全世界销量高达2.3亿台,成为“Walkman”之后又一“索尼制造”的全球流行。

坐标四

2001年iPod及2003年iTunes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1090年代末21世纪初,正是互联网和数字化浪潮下争议频起的年代。iTunes和iPod建立起来的数字音乐下载系统第一次解决了音乐数字化后的版权问题,99美分一首歌变成了行业规范,iPod也像当年的索尼随身听一样,被人们视作一种文化现象。苹果公司借此开始21世纪的崛起和向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转型。

艾利和(iRiver)MP3音乐播放器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11对中国人来说,这是尚未接触苹果iPod前最难忘的一个MP3音乐播放器品牌。它的出现终结了苹果公司的iPod和创新公司的Zen系列在MP3音乐播放器领域的对决状态,而成为世界市场上第三个值得注意的竞争对手。iRiver iFP-100系列的“铁三角”造型,奠定了中国受众对这一品牌的形象认知,其五维按键操控模式为后来众多MP3播放器生产厂家所效仿。与当时其他播放器不同,iRiver与电脑连接之后,无需安装专用软件即可完成歌曲和文件的拖放、存储、删除。播放器使用的飞利浦SAA7750芯片令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享有“MP3音质之王”的称号。

亚马逊网络书店

最早开始在互联网上经营电子商务的公司之一。1995年上线,图书目录种类为100万种,此后每过一星期,图书种类增加2万种,到1999年,提供图书种类共372万种。尽管后来亚马逊网络商店的经营种类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图书、CD、录像带、电脑硬件、电脑软件始终是其主力商品。1997年,当时美国最大的书店之一——巴诺书店曾状告亚马逊,认为它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书店”有误导顾客的嫌疑。最后以庭外和解告终,亚马逊依然在主页上自称“世界最大的书店”。

索尼PSP掌上游戏机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122004年问世。索尼PSP掌上游戏机不仅是一款游戏机,而且是一台综合性的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内置802.11b WiFi,可无线上网,16∶9的液晶显示屏比例十分适合观看视频,所支持的1.8G容量的UMD储存载体使得在PSP上观看UMD电影成为一种时髦。配上一个大容量的记忆棒和读卡器,PSP可变为一个具视频、图像、音乐存储功能的移动硬盘,并可直接在PSP上浏览照片和欣赏MP3音乐,其音质继承了索尼随身听的品质。2006年,PSP开始能够与Tivo同步自动更新并播放使用Tivo录制的电影、电视节目等视频资源。

坐标五

2007年iPhone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13

21世纪头10年是Web2.0的10年。WiFi网络变得普及,而3G网络则变得时髦。智能手机的平民化进一步为上述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iPhone整合进iTunes和iPod功能之后,迅速在这场移动网络产品的竞争中崛起。iPhone的外观和图形界面设计则进一步让人们注意到视觉消费革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佳能IXUS系列数码相机

2002~2003年,数码相机变成了人人都能买得起的电子产品。2005年之后,佳能IXUS系列数码相机成为卡片机领域最具有规模效应的品牌之一。到2008年,佳能IXUS和PowerShot两大便携相机系列的全球总销量超过1亿部。2009年的统计显示,佳能的IXUS系列是中国大陆销量最大的卡片机,其中以IXUS 95 IS最为畅销。

黑莓手机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14诞生于1998年,固守PDA式的写字笔和一个打字方便的全键盘5年后才迎来春天。2003年,全世界黑莓用户共100万;2004年,这个数字升至200万,之后的增长一发而不可收;到2008年为止,黑莓手机在世界范围内拥有1.4亿用户。在其母公司RIM的发展战略之下,黑莓手机几乎垄断了无线办公市场。《财富》杂志评选出的500强企业中有85%为员工配备了黑莓手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有一部黑莓手机,而美国国会是黑莓手机的第一个大客户。

任天堂Wii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15

2006年Wii的问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电子游戏方式。游戏手柄采用了运动感应控制器,能够识别出玩家的肢体动作,并通过无线蓝牙将肢体控制效果反映到屏幕上。美国《时代》周刊指出,Wii是为所有年龄层的人设计的游戏。2009年,Wii主机的世界销量达到6745万台,超过了当年的红白机。2010年,Wii的总销量连续第三年突破700万台,创造了这一行业新的销售纪录。

坐标六

2010年iPad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16不是世界上第一款平板电脑,但却是第一款成功的平板电脑。iPad重续10年前微软开发一款平板电脑的梦想,上市当年成为美国人心中最受欢迎的圣诞礼物。有不少人借此认为个人电脑的时代已经完结,今后将是平板电脑的天下。

亚马逊Kindle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17在众多电子书阅读器激烈竞争的态势下,Kindle的优势在于:电子墨水技术的使用,带来纸张和墨水的逼真模拟效果;亚马逊网络商店对Kindle书库的支持,使得Kindle的可读内容大大扩展。2007年Kindle首度发布时,Kindle书库里已经存储了8.8万本电子书供下载阅读,到2010年7月底已超过65万本。到2011年1月,Kindle上卖出的电子书第一次超过实体书。数据显示,每卖出100本实体书,就卖出了115本Kindle电子书。

Android手机

35年,苹果与大众电子消费史18使用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统称。2007年5月以来,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市场上迅速扩张,迄今已形成iOS、Android和Symbian三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第四季度,Android操作系统已成为全世界销量最好的手机平台,从而终结了诺基亚Symbian系统长达10年的统治。Verizon和摩托罗拉2009年底合力推出的Droid手机,集Android操作系统之大成,在北美直接成为Android手机的代名词。有人将Droid与iPhone进行比较,认为前者充满了超人主义和未来主义气质,而后者则强调技术人文主义和怀旧特征。据估计,这款手机在美国上市后头74天的销量为105万台,超过了当初的iPhone,但是仍然不敌同时期的iPhone 3GS,后者上市一周就卖掉了160万台。 苹果大众电子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