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墓本为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今年清明,出现不少和墓地相关的坏消息。首先价格暴涨超过房价,其次是青岛、济南等地率先传出将对超过20年使用期限的墓地续收高额费用的消息,续收的理由是民政部1998年出台的《进一步加强公墓管理意见的通知》,其中规定墓地和骨灰存放格位的使用年限原则上以20年为一个周期。最近民政部又强势回应:墓地没有产权没有所有权,只有租赁关系。也就是说,花单价几倍于房价的钱买的“公墓”,只有20年的使用权,然后得再出高价。不难想象,随着20年纷纷到期,将会有大范围的纠纷。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难道20年后不再交高额费用就会被“拆迁”或“清理”?人活一生不过百岁,最多面临一次商品房7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的问题,却要面对数次先辈墓地产权到期的变故?况且先辈往往还涉及者众,岂不是面临数十次类似变故和伤悲?
过了60岁,我父亲也不时会说起身后之事,他思想先进,要求过世后火化,骨灰撒入老家旁的清江,被我断然拒绝,玩笑地说那时由不得您了,不要去污染清江水。我对他的说法和安排是土葬,老家长阳那边属偏远山区,人少地广,还允许土葬您就不要浪费机会,就埋爷爷旁边,方便我们悼念追思,让往日记忆还有复苏和温暖的场景依托。房产是留给后辈的物质财富,墓产则是留给后辈的精神依靠,并天真地想,俺仙逝时若还能土葬,也挨着排。墓字嘛,上为草,下为土,还是埋在地里踏实,黄土一堆,数十年被渐渐风化,重归菁菁坡地,枝繁叶茂——如果那片坡地不被暴力拆迁的话。
人们常说落叶归根,“根”当指故乡,可何处是故乡,填各种表格时遇此项我常困惑,有人说是爷爷或父亲的出生地,有人说是本人出生地。但我想,生只是一瞬,葬方为长久,故祖父母或父母生活和所葬地,才为故乡,所以我总填的是爷爷墓地所在的长阳县。社会要和谐,稳定当为基础,而社会的稳定来自于家族和家庭的稳定,一个本以孝为先,讲究仁、义、礼、信的国家,如今却连墓地都缺乏起码的法律尊重,失去起码的根基稳定,追思缅怀都随时可能失去场所的国家,何言传承和创新,民族精神难免会被利欲冲击得七零八落,而法治、和谐、幸福等,也尚遥远。(文 / 聂武钢) 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