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国救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此次日本大地震,我国政府根据日本的需要施援日本,派出专业救援人员提供急需物资,体现了面对人类生存难题时应有的扶持。地震还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了解我们的先人对于发生在日本的自然灾害,是如何伸出救援之手的。

1923年9月1日,日本发生震级8.3级的“关东大地震”,造成25万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失踪14万人,房屋倒塌12万间,经济损失约300亿美元,东京、横滨地区顿时成为“人间地狱”。当时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决定对日本进行援助。9月3日召开特别内阁会议,下令拨款和通电全国,号召中国百姓不计“甲午战争”前嫌,捐款支援日本。并命令海军总长李鼎新派遣两艘军舰,运载粮食、被服、药品等救灾物资驶往横滨救助灾民。同时还电令上海总商会动员大企业家和各慈善组织设法募捐资金汇往日本东京赈灾。北洋政府还号召中国人民不要再抵制日货,以减轻日本人民的经济负担,利于日本恢复经济。

中国社会被动员起来了。上海总商会动员商船10艘,装运食物、药品分赴东京、横滨、神户等地救济日本灾民。北平、天津、成都等城市成立了各种救灾组织,文娱界筹备救灾物资和善款,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还进行了赈灾义演。北平景山公园卖票筹集善款,许多中小学生把零用钱都捐出来救济日本灾民,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也奔赴日本救灾。王一亭是浙江湖州人,是上海有名的慈善家,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他就和同仁在《申报》上刊登了《救济日本大灾召集会议通告》。短短几天内,他募捐了6000担白米,2000多包面粉以及药品、木炭、被服等大量的生活急需品。9月8日由上海装船,9月12日被运到日本神户港,这是日本重灾区来自外国的第一批救灾物资。

当时自身处于极端困难之中的中国人民释放善意、雪中送炭、以德报怨、与邻为善,展示了高尚的道德境界,其人道主义令世人钦佩。中日一衣带水,比邻而居,友好交往2000年,战争和仇恨发生在近百年,多数人认同友好符合双方根本利益,也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让我们共同祝愿世界永远没有仇恨和战争,只有兄弟般的祥和与友爱。

(文 /  赖晨) 历史救援中国

上一篇: 好东西(624)
下一篇: 应急避难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