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制造中国电影的方式

作者:王恺

​资本制造中国电影的方式0( 2010年5月,电影《叶问2》在北京举行庆功宴 )

引子:热钱来了

“你们基金规模有多大?”“5亿元。”“在目前投资电影的基金中算大的吗?”“算最有影响力的。”采访一壹影视文化投资基金合伙人洪波的时候,刚开始的两个问题,就使本刊记者认识到,中国电影投资的热钱时代已经到了。

2009年10月才成立的一壹基金主投方向在电影制作市场,洪波说自己的公司以往做过电视剧投资,因为看好电影市场,所以采用了类似PE(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设计了这款金融工具,强势地介入了电影制作市场。在他们的电影投资中,基金不做“天使投资”,也就是说,“在电影项目开始筹备的初期并不介入,只有当电影制作完成一半,或者看出了有赚大钱的苗头的时候再介入,非常像股票市场的追涨”。

洪波介绍,他们投资的电影作品,普遍回报率是40%;目前估计最高的回报,可能是众投资者纷纷抢着杀入的,正在拍摄中的《建党伟业》。因为有《建国大业》的票房甜头在那里,所以,中国几乎所有的电影投资者,纷纷以进入《建党伟业》的投资团队为目标。“你知道那个回报率是多少吗?160%。”所以,目前,许多机构能拿到的投资份额只是总盘子里的3%,再多也要不到了。

也就是因为有这么高的回报率,所以基金的募集过程非常顺利。洪波说,顺利得超过了他们的想象。“最快的你知道多少时间签约?两分钟。”就是说,在他们介绍完自己的基金的两分钟内,对方已经迫不及待地扑上来。“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有一向投资谨慎的国企;有和娱乐行业完全不沾边的传统制造业,还有很多股市高手的个人投资。他们的情况,我不能向你通报,因为都签订了保密协议,但是毫无疑问,他们都看好中国电影市场的日益膨胀。”在基金中,最低的投资门槛是500万元。

​资本制造中国电影的方式1( 电影《剑雨》剧照 )

作为金融行业和娱乐行业联系的管道,洪波他们的投资方式是尊重创意者。“我们不介入到导演拍摄的过程中,他们选择什么明星来演出我们也绝对不干预。我们做的最多的,也就是带出资的老板去片场观摩一下,但是整个过程很严格,探班可以,但是绝对不能干涉拍摄。”至于老板们为什么要去探班,回答是:“没办法,因为电影这一行业,是权力和金钱、美女结合紧密的行业,他们都有好奇心。”

再怎样好奇,也不能干涉创作。那种老板推荐自己喜欢的女明星上戏的情况,在洪波他们投资的电影中绝对不能发生。“因为是专业的事情,怎么可能有那么业余的事情发生?再说,这种情况在投资大的、有望高回报的电影剧组里面基本不会发生,这些剧组不缺钱。”

​资本制造中国电影的方式2( 刘镇伟(左)执导的《机器侠》(右)是小马奔腾影业公司参与投资的第一部电影 )

如何选择投资项目?“我们常年观察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剧组的进展,虽然开始阶段我们不介入,但是很早我们就会参与,每次开会,每场讨论都不能拉下,到了重要节点就介入其中,要是不一开始就跟着项目组混,别人就不会要你介入。电影行业是人的行业,没有人脉,做什么都做不成。”

基金规模如此巨大,还会被拒之门外?洪波说,是的,他再次重复,目前的中国电影,最不缺的就是投资了。

​资本制造中国电影的方式3

从下游涌向上游的热钱

按照行业术语,外来的热钱,有相当一部分是“瞎钱”——所谓“瞎钱”,就是背后没有任何资源的钱,在目前电影投资大大过剩的阶段,这种钱是专业的电影制作公司不愿意要的。上广电尚世影业电影部总监刘咏向本刊记者介绍:在目前阶段,“热情高涨”的钱进来了,但是多数又冷冰冰地消失了,目前中国每年拍摄500多部电影,最终只有100多部在院线上映,剩下的几百部多数无声无息。即使上映的电影中,也只有少量是赚钱的,基本上是没有赚钱就下片了。目前上映的影片中,按照“帕累托定律”上演着赚与赔,也叫“二八定律”。就是说,80%的电影只赚那20%的钱,剩下的20%的电影赚了80%的钱。

​资本制造中国电影的方式4( 2010年5月20日,导演李蔚然(中)携《决战刹马镇》主要演员亮相北京 )

目前中国电影基本投资方式是:主投方牵头,然后各笔资金进入,上映后如赚钱则按照投资比例分成,这种方式,加上中国电影目前有大笔热钱涌入的背景,使得电影的投资方最需要涌进来的,不是“瞎钱”,而是“有背景”或者“有资源”的钱。刘咏很自豪地说:“我们的钱,和‘瞎钱’的最大区别,就是一分钱恨不能当成三分钱花。”上广电拥有强大的媒体资源,而且在号称中国电影“票仓”之一的长三角有影响力,这种力量用于电影后期的宣传上非常有促进作用。

除了中影、上影和华谊等较早从事电影制作的投资方,目前中国最活跃的电影投资资金,基本上都是在电影产业的下游本身有一定影响力,然后往上游回溯的。包括保利博纳、光线影业、小马奔腾影业等民营投资主体,上广电、江苏广电等广电投资主体,还包括广告行业和网络游戏行业等投资主体,这些主体共同而鲜明的特征是,他们的钱都不是“瞎钱”。

​资本制造中国电影的方式5( 鲁阳 )

为什么做电影?这些投资主体各有自己的计划和打算,市场的蓬勃发展无疑是其投资的背景,可是具体到每一家公司,都有各自的盘算。

保利博纳现在已经改名为博纳国际影业集团,这个集团是目前分析者认为最具“好莱坞特征”的中国电影公司,主要是其产业链完整,在电影行业上中下游的布局甚至早于华谊兄弟等企业,市场控制力因此也更强。

总裁于东告诉本刊记者,博纳做发行起家,一年要发行多部电影。博纳那时候不做开发,不买剧本也不培养导演,可是发行网络在那里,加上自己又有电影情怀,所以就介入到上游的制作中。最早的电影制作五花八门,类型很丰富,包括尔冬升的《门徒》、陆川的《寻枪》、贾樟柯的《24城记》,在能力范围内营销都做得不错。拥有良好发行渠道的博纳牵头做主投方,有号召力,2009年的最大投资《十月围城》就是他们主投的,几大广电集团纷纷加入,几方面力量合作,于东他们做发行,各大广电集团做当地宣传,一下子,票房就上去了。

与此相关,小马奔腾影业公司也是从做电视剧进入了电影行业,总裁钟丽芳解释:电视剧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就现阶段而言,电视剧播出频道是有限的,各台购片预算也有限,加上近年演员导演片酬快速上涨,制片方制作经费相对被压缩,所以电视剧想提高制作质量也越来越难。想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短时间内是有难度的,我们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选择了进军电影业。“当然,我们观察这一行业很久,一直在做准备,所以才能很快地搭好非常不错的发行团队,优秀的制作团队。我们是想清楚了才进入这一行业的,虽然2009年才进入,可是你看我们今年的《越光宝盒》和《剑雨》就足以证明我们的成功。”

与此同时,在电影业之外的江苏广电、上海广电等均加入到了电影投资,他们强大的媒体优势,被电影投资方所重视。江苏广电集团综合管理处的曾继媛告诉本刊记者:除了媒体优势,还有许多原因使他们必要投资电影:“我们有自己的院线,在广电系统内独树一帜,南京电影制片厂也从属于我们,所以投资电影是我们的既定方针。一直在寻找机会。第一部投的就是《南京,南京》。说来也巧,当时陆川带本子找到我们,这个题材是我们一直想拍的,因为作为江苏省的媒体,我们早就决定,即使是这个题材亏本,我们也要上。”

陆川的电影拍摄周期过长,最后连刘烨要赶别的电影,都拍跑了,可是江苏广电当时是有使命感去拍摄这部影片的,也忍受了超支,幸好上映后反响很好。之后,又参与了《十月围城》和《建国大业》两部大片的投资。“我们一直很谨慎,因为知道电影是高风险,也是高赢利,所以就更谨慎。本子不好的电影我们绝对不碰,有很多好导演,带着本子来我们这里,但是我们一时间看不明白,就暂时不合作,这是我们的宗旨。”曾继媛说。

但是他们确定能赢利的电影,一定是早早进入,并且尽量压缩投资方的数量。《十月围城》和《建国大业》,江苏广电都是最早进入的投资方。“越到后期,我们越排斥新投资方加入,因为进来的越多,分钱的人就越多。”从这点看,电影投资很像股票市场上的庄家合作。

上广电的刘咏告诉本刊,上广电参与到电影投资,也是因为自己有强大的宣传和广告方面的优势。“上广电很早就发展为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多媒体集团,最早做的是动画片《风云决》,也是因为10年左右市场上没有像样的动画片了,我们想试水,也想促进这一产业发展。事实证明,投资是正确的,尽管《风云决》亏本,可是之后的《喜羊羊和灰太郎》系列,包括《麦兜响当当》成为国产动画片排行的前三名。在我们之前,有号称上亿投资的《魔比斯环》上市,结果血本无归。我们的强大资源优势帮助了我们的投资能量,从下游往上游走是有可能的。”

接下来就是《十月围城》,他们也是最早确定的投资方:“看好剧本,看好导演陈可辛,也看好于东这个人,他们发行有自己的特长,加上我们判断,那肯定是2009年的年度大片,所以毫不迟疑就投了。”当年号称五大广电共同投资的此部电影,将以往由传统制片机构,如中影、华谊等投资主导的局面彻底改变了。

资本选择的标准

曾继媛告诉本刊记者,他们选择投资电影的标准之一是剧本。“像王家卫导演非常好,可是我们不会投资,为什么?因为他没剧本啊,你根本控制不了他。”当时投资陆川的《南京、南京》,风险也很大,因为他之前偏爱文艺片,可是后来因为偏爱这个剧本,加上题材和江苏广电的想法太契合了,就投资了。

不过,绝大多数机构第一标准并不是剧本,而是导演,导演成为资本方选择时的第一资源。钟丽芳对本刊记者深有感触地说:“和拍电视剧不一样,电视剧只要剧本还行,演员有那么一两个能牵头的,剩下换谁导演都行。可是电影不是,一个导演有一个导演的气质,即使另外两者完全一样,换导演就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电影。“明星重要但导演更重要,我们虽然入行晚,但是已经看出了这点。”

为什么会拍《剑雨》?“首先是因为我们和吴宇森导演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他推荐了这个剧本给我们,然后还推荐了台湾出名的才子苏兆彬导演给我们,他肯定了苏导的才华,并且非常想帮助这位有才气的年轻导演,所以吴导演为这部片子投入很多。在拍摄过程中吴导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圈内的人脉,自身的影响力等等,在签下杨紫琼等众位大牌演员及和田惠美等主创的情况下,还将我们的投资控制在了一个相当合理的水平上。我们非常注重电影细节的完美,整个电影的质量才有保障。”

选择合作对象时,我们非常重视价值观是否一致。比如吴宇森,包括宁浩、张一白,都属于做事认真,不只是看眼前利益的那种导演。我们签宁浩导演时,绝对不是那个出钱最高的单位,但我们走到了一起而且合作非常愉悦,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在价值观、人生态度上有非常契合的一部分。吴导就更是如此,他其实放弃了好几部好莱坞的大片,为的是在他还有能力的时候,多帮助一些有才华的年轻人,学习怎样用好莱坞方式拍好片子。他美国的经纪人为此耿耿于怀,因为吴导拒绝了大片就等于他的经纪人损失相当的收入。

电影投资中有很多不可控的东西,一环一环都不能错,拍得再好,剪得不好不行;剪好了你发行不好也不行;到了最后,甚至天气都会影响你的电影,比如我们《越光宝盒》上演的时候,北京地区就遇到了沙尘暴天气,票房当天就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总体来说作为我们自己第一部投资发行的电影,我们还是顺利和成功的,所以让我们没能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处,以及电影市场的残酷性。但是通过《剑雨》这部片子,倒是让我们学会很多东西。不过说到电影的核心价值,最不可替代的资源,还是好的导演。所以很庆幸,我们能有这么些好的导演和我们并肩作战。”

于东则告诉本刊记者,他是三条腿并重,导演、剧本加上演员,最好是三条腿都有,实在没有就考虑用另外两条腿撑起来。国内目前每年要上500部电影,可是,知名导演,加上香港的导演,也就只有30个左右。还有不少导演已经被大集团垄断了,典型的如华谊和冯小刚。

“很多时候你必须学会用另外两条腿走路。尽管明星早就不是票房灵药了,可是有时候你还是得利用明星因素。我们翻拍好莱坞的梅尔·吉布森的《我知女人心》,导演不知名,可是演员上我选了巩俐和刘德华。刘德华开始还一直不愿意,我就鼓励他说,观众就是看你能不能超越梅尔·吉布森的,你要是能超过,就能证明你的演技。就这么拉他来加盟了。”

导演的艺术性重要吗?“肯定重要,他至少要能拍摄出有质感的电影。”于东介绍,眼下他们拍摄的《龙门飞甲》之所以用徐克,还是看中他的创造能力,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内3D大片,连机器都是在国外买来的,需要导演超级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虽然徐克此前颇有票房失利的例子,于冬还是选择他来做明年的年度大片。

说实在的,因为导演资源的稀缺,使投资者们选择的余地也不多。也因为导演资源的稀缺,使得许多成名导演永远不愁没片拍,后面有投资商等着他们上场。

导演往往会超出成本拍摄,尤其是大导演,投资商和导演的关系近似店与客的关系。大导演会“绑架投资人”,不断追加投资,为了一些投资人看来可有可无的镜头或道具,这时候,投资人的办法就是稀释股份,多几家参与,大家共同承担风险。

在导演稀缺的情况下,类型片成为另一种选择标准。光线影业张昭总裁告诉本刊,类型片是他们投资的一大考虑。“选定了类型,再去定导演,看谁适合这类题材,反正各类题材里面均有名列前茅的几名,再去挑选。”

刘咏详细解答了为什么投资方如此看中类型:“每年找上我们集团的导演和剧本太多了,我们确定了我们的标准。第一是类型,片子本身题材有没有趣,如果类型新,本子好,别人不投我们也投。2010年比较好的例子就是类似西部片的《决战刹马镇》,很成功,所以我们很希望确定新类型开发市场。像参与《龙门飞甲》,除了它是大片,也因为3D类型被看好,看好后我们就不惜本钱了,为什么找来李连杰?他价钱很高,可是他和成龙是能带来海外票房的,所以一定要找他。大片那么多投资进去了,演员的钱相比之下,比例就不算高了。”

众多的投资商比较集中在两大两小的类型中,大片主要就是历史传奇片,包括魔幻色彩的大片,而小片则是低成本的惊悚片和喜剧片。刘咏说,他们确定的原则,基本上大片要投资几千万元,小片则不超过1000万元,这样能保证投资回报。大片是集团作战,大家各自利用手中资源做大,市场肯定不坏,小片往往有出人意料的回报,如果亏损也亏不到哪里去。“中等投资的影片我们是不碰了,觉得风险过高。”

只有这么几种类型不单调吗?于东说,他们也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开放类型。类型太少限制了他们的投资。他说:“像惊悚片题材就审查严格,完全不许出现的东西太多了,不是我们不愿意投,而是投资方向被卡住了。”

如何制造稀缺资源

乐视娱乐的副总裁鲁阳告诉本刊记者,他在追了《决战刹马镇》的导演李蔚然几年后,终于把李蔚然找到他的办公室来,剧本还没看,第一句话就是:“我投你。”

乐视网是拥有30多万固定会员的在网络上播放正版影视片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也许就是因为有了钱,所以,开始往上游溯源,想在电影制片市场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其下游的网络片库局面已经形成,所以,建成完整产业链,也是其迫切想法。

第一部,就是刘镇伟的《机器侠》,这也是迫切地想在已经拥有众多资金,众多类型的电影制片系统杀出一条路的选择。鲁阳说:“片子投资不少,可是我们想是中国没有的华语科幻类型啊,可以出奇制胜。”结果失败,片子拍出来,和他们想象中的电影大相径庭,甚至连“国产山寨科幻”的恶评也不多,几乎没怎么反响就下线了。

现在,制作方都不愿意多谈,只能说些刘镇伟的特长是爱情喜剧片,档期不对等原因,最后只有5700万元的票房,不过鲁阳觉得,不算“先烈”,因为毕竟不是血本无归。

在进入这一领域时,乐视已经想得非常明白,内容为王,那么内容是靠人做出来的,所以,人是他们投拍电影时的核心要素。尽管冯小刚等大导演已经被华谊等垄断,可是,“大哥能当几年?肯定会有‘代有才人出’的局面”。于是,乐视开始制造自己的人才。他们投拍原则之一,就是这部片子能培养出自己的好导演,这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导演名气不大不要紧,关键是他有才华,能捧出来,后期营销可以解决很多导演不知名的问题。”确定了宗旨,开始寻找合适人选,广告导演李蔚然拍摄的耐克系列一直是圈子里的出类拔萃者,得了所有的广告界国际大奖,从小人物出发,触动普通人的情感,又带点魔幻色彩。鲁阳说自己一直“粉”他,若干年前,他就告诉李蔚然,你将来拍电影我一定支持你。“可是当时谁都没当真,没本子,也没资金,说完就完了。”到了电影圈之后,听到李蔚然在找资金,准备自己第一部电影,“就约来了,到了办公室,没看剧本就说,签了吧”。鲁阳说自己欣赏李蔚然的气质和聪明,前两年接触过几次,觉得他气场大,是领导者。当然,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乐视愿意赌一把,花几千万元投拍他的处女作,因为如果成功了,公司就拥有了和别的大制作公司相抗衡的人才了。

鲁阳他们见到了《决战刹马镇》的剧本后,还是犹豫了一阵,说是农村喜剧,可是这种类型不好卖,说是现实题材,又不完全算,所以问李蔚然,你第一部真的想拍这个吗?李蔚然明确了。“好,那么认真磨剧本,好剧本还要有大明星,于是找演员,当时李蔚然想的演员还是郭晓冬、郝蕾什么的。我告诉他,不行,用孙红雷和林志玲,要敢想,你是处女作,我们就准备投2000多万元,就是准备捧你,不能无声无息。”

“当时李蔚然还不想用林志玲,觉得不合适电影里甘肃农妇的角色,我说服了他,告诉他如果不用明星,整个电影票房最多1000多万元,导演也出不来,我们既然签了你,就要对你负责。”鲁阳说自己比较能吹,也能忽悠,找到孙红雷,告诉对方,我们这个导演就是未来的冯小刚,然后把李蔚然拍的广告片给他看,孙红雷很喜欢。然后又劝说他:你还处于上升期,不是那种见钱就要的演员吧?结果就这么说服了孙红雷。

说服林志玲也很快,鲁阳去林志玲住的酒店楼下等她下楼,把自己的创作团队亮出来,摄影和主创都是林志玲合作过的团队,导演导的广告林志玲也看过,于是也签了。

“我们最欣赏的是李蔚然塑造人物的方式,角色里面带有人物性格,这在很多大片里都看不见,而孙红雷和林志玲也很喜欢李蔚然的导演技巧,虽然是新导演,可是配合很好。”新导演还有另外的好处,就是制片方可以比较容易控制成本,控制进度,“不会随便加戏,也不会拖延时间”。

后期的终剪权在公司,这和好莱坞奉行的是同一模式,也能保证电影更适合商业片观众的口味,电影上了之后,5000多万元的票房,超出了目前国内的任何一个处女作导演,李蔚然成为新的有票房的导演之一。当然,更大的获利者是公司,因为手里有了自己的资源。这一招术迅速被鲁阳推广,马不停蹄地寻找新导演资源。“圈内有小名声的导演一定要找,几家电视台所做的挖掘导演的节目我也认真看,港台地区的小导演我们也考察。”考察内容极其繁琐,谈合作条件,包括看导演的面相。“主要是看好不好合作。”一股脑儿签了若干导演,其中还包括没拍过电影的宁财神。“我们的判断是,中国电影要出现井喷,那么,我们就得在井喷之前占有资源。”

所有找来的导演均有一个原则:公司只投拍商业片,只做“好看的电影”,主要类型是魔幻、历史传奇和喜剧、恐怖。前面两种大投资,后面是小投资,导演得认可这一原则。不过,被签约的导演们大概也很熟悉这套规则,因为目前愿意出资的制片公司,几乎都只有这几类题材可以选择。

商业至上的中国电影

钟丽芳一直很自豪于自己的硕士学的是市场营销,之后又学了风险管理,她认为比起圈内的这些行家,自己更商业一些。她是按照纯粹的商业眼光去看电影制作的,这样一来,就规避了很多风险”。

小马奔腾参与投资的第一部电影《机器侠》证明了她的说法。“当时他们找到我们,我并不那么看好,所以提出我们只做优先回报投资,最后我们投了1000万,回收了1200万,而且账户共管,可以优先回款。”当时主投方很看好这部电影,觉得无所谓,就答应了。钟丽芳说自己当时很强势,是因为觉得这部电影有风险,但可作为一次学习的机会。“刘镇伟导演擅长的是无厘头喜剧,而《机器侠》打的确是科幻片的大旗,所以我认为有风险需要采用了那种投资模式。”事实证明了,她的投资方式是正确的。

“我们小马奔腾拍电视剧很多年了,所以我积累了一套自己的经验,知道在各个环节如何控制成本,这是很细节化的。比如我们甚至知道如何控制盒饭的成本,再比如我们前一段在青岛同时拍摄四部电视剧,就是因为这样在很多资源上可以共用,从而达到很好的控制成本的效果。这点在电影上也一样,要把电影当成生意去做。”

在电影融资上,这一点尤其明显。钟丽芳说:“资本都是势力的,你们的公司越好,大家越想投,这时候融资的价格就高,如果你们公司盈利能力差了,资本就会狠狠地砍你一刀。在项目上我们公司从来就不缺钱,因为好的项目永远都会有很多人希望跟投,热钱要涌进电影制片中。我们也愿意接受一些投资合作,通常我们会选择一些有资源的公司合作,比如像中影、上文广电这些有大的资源平台的,大家各自参与投资并贡献自己的资源,也能降低风险。我们找的投资伙伴和找导演一样,大家价值观比较类似,就是知道怎么一起做事情,不要那种一门心思只看短期利益的。这样以后才能长期合作。”

题材上,商业至上的原则也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光线影业的总裁张昭向本刊展示了他们选择拍摄题材的过程:“也许是因为我们有好的发行,也有好的娱乐节目宣传平台,所以我们有了条件去做别的。与别的电影制作机构不同。我们拥有自己强大的调研队伍,在全国50多个票房比较好的城市都有自己的调研机构,他们能把和北京这批观众不一样的市场需求反映给我们,这是我们的特点,也是我们投拍某片的一个重要决策。”

在张昭的办公室里,看见无数堆积的电影剧本,他说:“好的剧本难找,可是总能找到并且修改出来,导演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往往是先根据市场确定主题,再去做剧本,找导演。”光线的“喜事”系列就是这种模式。“我们是把它作为系列电影去做的,光线一定要有自己的系列片,《家有喜事2009》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不看好,可是偏偏在很多城市卖得很好,观众觉得过年看个电影,喜事名字又好,又延续了香港那一系列,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花田喜事》也是这一延续,这里面,我们的市场研发队伍起了很大作用。”

“2010年拍《最强喜事》,我们觉得是喜事系列的升级版。做城市时装喜剧,这是因为我们想占领上海这种城市的票房。要高端一点的市场,定位下来不做古装片了。要时尚,投资也要大,结果用了张柏芝和刘嘉玲,因为考虑年轻一点的城市女性观众,还加了杜汶泽、熊黛琳。选择的导演是陈庆嘉,专门拍时尚喜剧的。这种从后端的市场调研往前端推进的方式,将是我们光线影业制造电影的一种主要方式。”

为什么会这么做?“老实说,我是按照管理公司的模式去做的,我们光线影业不想做一个昙花一现的公司,那么,我们不期待大家记住我们的,是你们做了某部大片,而是希望我们做了几年下来,有一个最好的发行队伍,有最好的渠道,也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把我们公司做成一家好的公司,所以我拍摄电影的选择就是三项标准:类型化、国际化和品牌化。类型化比如喜事系列,我们还做了延续《画皮》的《画壁》。国际化有个很好的例子,比如我们2009年拍的《精武风云》,当时有人觉得我们这部电影不一定好卖,可是我们研发队伍分析了,陈真的题材好,能占东南亚市场,甄子丹也还有他的号召力,导演刘伟强也不会出大错,结果证明了我们判断正确。我们现在的电影有很多是和香港导演合作,外加吸收香港的一些投资,就是因为他们能做海外市场,所以在启动阶段,都是按照资本背后的资源在考虑电影制作。”张昭说。

其实从2005年投资《伤城》开始,光线影业一直在试验自己在电影方面的投资。张昭介绍:“我们觉得,不能光做大片,一年能有几部《阿凡达》、《唐山大地震》?我们的发行队伍和宣传队伍比较强大,所以我们也能不断投资各种类型的电影,试错了就错了,以后不碰就可以了。像《阿童木》这种动画片我们可能不擅长,不过我们也做出了一些新类型,比如2009年的《斗牛》,口碑很好,当时这部电影不好卖,大家不爱看农村片,我们宣传发行队伍就起了重要作用了,他们把海报做成黄渤和阎妮两个人,中间是个斗字,下面是头牛,大家看了认为是喜剧,其实我们是在拓展新类型片。包括复印上映《东邪西毒》,海报上写的是八大巨星再战江湖,当时电影局不愿意上,我们说服了他们,结果票房2000万元左右,证明了复印片这一类型也有其市场。”■(文 / 王恺) 电影类型鲁阳建国大业李蔚然方式中国电影电影制造中国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