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食品不“休闲”
作者:邢海洋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挑选了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薯片进行比较试验,多款薯片检出丙烯酰胺远超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食品安全是食品股最大的“黑天鹅”,纵使国内暂无标准,也是需要特别警惕的。
在资本市场上,态度虚心的“盐津铺子”虽当时没跌,可过了几天还是因业绩“崩了”,傲慢的“三只松鼠”则是当场大跌。其实,即使国内没有关于丙烯酰胺的标准,但随着行业的饱和,企业不得不开发更多的品种,在专业性上却有所欠缺。如果真因食品安全产生了问题,厂商也是不能免责的。2018年,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陪审团判决,强生向22位妇女支付创纪录的46.9亿美元赔偿金,原因是该公司的滑石粉产品含有石棉,导致这些妇女患上卵巢癌。天价赔偿的背后,难道强生的产品不符合安全规定吗?并不是。在美国,爽身粉的安全性仅依靠制造商自行检测、自行负责,几十年来虽然专家和消费者多次表达担忧,但食药管理机构没有制定安全标准,也没有向消费者提示可能存在的风险。从中不难看出,没有安全标准并不是厂商可以免责的理由。
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丙烯酰胺列为2A类致癌物。科学家研究测定,常见食品中丙烯酰胺的质量浓度约在0~2510μg / kg(微克/千克),那些需要在120℃以上高温烘烤、煎炸的高碳水食物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尤其高,最高可达2300μg/kg,远超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日常饮用水中的限值0.5μg/(kg bw·d),也就是每一公斤人体重量0.5μg。欧洲的食品监管机构正是参考了薯片制作的工艺水平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规定了750μg/ kg的基准水平。以此标准推算,每天只吃一小袋薯片对人身体无碍,若吃大袋则会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
高温处理食物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各国人民每日摄入的丙烯酰胺量有多少呢?201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联合做过调查,结果表明普通人群的日摄入量平均约为1μg/(kg bw·d),英国、法国在0.5μg/(kg bw·d)左右。我国也做过类似调查,人均摄入量为0.32μg/(kg bw·d),这是因为我们做饭多蒸煮,少油炸和烘焙。早在2005年我国卫生部就发出过警示,提醒居民改变吃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饮食习惯,并指出在某些油炸和烧烤淀粉类食品如炸薯条、炸薯片,及谷物、面包中检出丙烯酰胺。卫生部还给出提示,最好不摄入超过1μg/(kg bw·d)的丙烯酰胺。即使按我国这个相对宽松的建议,一位平均体重的消费者吃一包欧洲标准的100g薯片就达到了,若是盐津铺子、三只松鼠、董小姐的超过2000μg/kg的薯片,肯定是多了。
深圳消费者协会的检测结果刚出来的时候,三只松鼠和董小姐均回应“普遍存在,国内尚无相关标准”;消费者中也流行着一种说法,“连烧烤都吃了,吃薯片就应该买者自负”。可烧烤如烟草,危害是路人皆知的,香烟的包装上甚至要明显标示出“吸烟有害健康”的字眼,薯片却非如此。曾经,美国法院判决烟草公司向生病的烟民支付天价赔偿,原因就是烟草公司“刻意隐瞒香烟的危害和上瘾特性”。现在,每一个烟盒上都标示了警示,烟民才“买者自负”了。
休闲食品行业听起来似乎很“休闲”,但这几年随着一系列小零食企业的上市,竞争越来越激烈了,以至于都在开拓新品种,全品类覆盖。产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超高的厂家,要么主业是烘焙,要么是蜜饯,要么是新晋“网红”。可在一种不熟悉的制作工艺里,却可能埋伏着“黑天鹅”。 投资物语薯片零食丙烯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