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进化在加速吗?
作者:袁越文/袁越
最近有个新闻很劲爆,说现代人的十根手指用得越来越多,血不够用了。为了增加手部供血,很多人的小臂上进化出了一根额外的动脉血管。
这个新闻听着不像真的,但确有其事。大部分人的手腕部位只有两根动脉,但有些人的桡动脉和尺动脉之间会多出来一根血管,这就是正中动脉。19世纪的一位医生统计了拥有正中动脉的欧洲人的比例,大约为10%。但这些人并没有显示出超人的能力,所以大家都没怎么在意这件事。
后续研究发现,其实这根正中动脉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出现了,专门负责为胎儿的前臂和手掌供血。但大部分胚胎在8周之后这根血管就消失了,被桡动脉和尺动脉取代。但因为某种尚未知晓的原因,少数胚胎的正中动脉没有及时消失,而是一直保留了下来,直到婴儿出生。
1995年,有人在《美国体质人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称现代人当中拥有正中动脉的比例有所增加。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的人体解剖学家泰根·卢卡斯(Teghan Lucas)读到这篇论文后,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和同事们解剖了78具来自澳大利亚的尸体,发现其中有26具尸体的小臂上有正中动脉,比例刚好为33.3%,比19世纪时的平均值增加了3倍。
卢卡斯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20年9月10日出版的《解剖学杂志》(Journal of Anatomy)上。卢卡斯认为这个增加幅度非常大,不太可能是采样偏差导致的误差,所以他相信现代人正中动脉比例的增加是一个普遍现象。据他估算,如果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的话,到21世纪末所有人都会有这根血管了。
这篇论文发表后,不少人认为这个结果很好理解,因为现代人打字越来越频繁了,当然需要增加手部的血液供应。但是,这个解释是不正确的,因为没有证据表明这根血管会增加手指的灵活性。事实上,有证据表明多了这根血管的人患上腕管综合征的比例更高,反而是不好的。
更重要的是,没有证据表明一个人手指的灵活程度会影响到他的生殖效率,打字快的人并没有留下更多的后代,打字慢的人也并没有被进化所淘汰,所以打字速度的快慢不会影响到正中动脉的出现频率。要知道,当年法国有个名叫拉马克的人就是用这个逻辑解释长颈鹿脖子的,但他提出的这个“用进废退”理论后来被达尔文的进化论取代了。
还有人认为,这个结果说明现代人的进化速度加快了,这个结论也是存疑的。没错,现代人在很多方面都和100年前的祖辈不一样了,但这些变化大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比如,现代人普遍比古代人高,这是因为现代人的营养条件更好的缘故。再比如,现代人患近视眼的比例比古代人高很多,这是因为现代人小时候在户外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同理,现代人正中动脉比例的增加很可能是因为胚胎发育期出现的某种环境改变所导致的,上述这些变化都不涉及基因,不能叫进化。
有一类变化确实涉及到了基因,但往往和基因的混合有关,不涉及新基因的出现。比如现代人当中蓝眼睛的占比越来越低,这个变化和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比例增加有关系。但这种变化是否可以称之为“进化”呢?很多人是不这么认为的。
总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不同人群之间的生存率越来越趋向一致,所以现代人的进化速度反而变得越来越慢了。不过,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担心,因为科技的发展足以弥补进化速度不足而导致的各种问题。 人类的进化生命八卦进化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