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推荐语 | 曾焱
作者:曾焱曾焱,《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三联生活周刊》第41期
我们那些不足挂齿的忧伤:
乐队从哪里来
10月10号,《乐队的夏天2》收官,对于很多乐迷来说,这个夏天也真正画上了句号。去年我们曾制作过一期有关乐队的封面《总有人正年轻》,这一期,我们选择的主题则是“乐队从哪里来,我们那些不足挂齿的忧伤”。
在今年的《乐队的夏天》节目中,我们发现不同的乐队有着不同的原生地,他们大多驻守在属于自己的城市里,写着属于自己城市的歌。本期,主笔黑麦和6位记者分头选择了独立乐队的7个发生地,广东、成都、上海、西安、大理、北京和台湾,试着聆听音乐背后每一座城市的声音,记录下乐队生长的故事。
记者卡生在她的家乡云南找到了野孩子乐队。从大西北的兰州,走到了西南的大理古城,野孩子的音乐根植于黄河与土地,讲述关于离开和漂泊,生命的流逝;
记者杨沐去到了广州、深圳和东莞,她看到最早被工业化堆填得如同巨型车间一般的城市,如何制造出了五条人、超级斩这样的年轻乐队;
在著名的乐迷打卡点成都小酒馆,记者张星云和马赛克乐队一起聊着足球,吃着火锅,享受茶馆、麻将和音乐的乐趣。他们时髦的迪斯科曲调,有着城市最地道的玩耍攻略;
Mandarin的“不定义”是否影响着上海的摇滚气质?
重塑雕像的权利夺冠,算是小众另类音乐的胜利吗?
……
本期封面之外,我们还想向你推荐徐菁菁的这篇有关大法官金斯伯格的文章。对今天的世界而言,她的遗产绝不只是持续的斗争精神,而是在一个充满分歧的社会中寻找共识,务实地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正如主笔黑麦所说,他曾经采访过的英国绿洲乐队的主唱告诉他,一个城市之所以伟大,是因为那里一定出现过一支伟大的乐队。但在中国也许我们还没有称得上伟大的乐队,但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作为城市的记录者的乐队。
本期完整目录
| 封面故事 |
乐队从哪里来:我们那些不足挂齿的忧伤(黑麦)
张亚东:年轻人的专业程度已经很高,而主流评论还停留在情怀里(孙若茜)
野孩子:河流才是人生的歌(卡生)
“重塑雕像的权利”:我们一直不温不火(黑麦 胡星宇)
“后核都”时代的广东摇滚乐队(杨沐)
五条人:普通话不标准就成了一种优势(高源 黑麦 1kyne)
成都的夏天(张星云)
彭坦:做真实的自己,收获世界真诚的回馈(陈璐)
不被定义的上海,不被定义的乐队(陈璐)
福禄寿:我们不需要为痛苦提供证据(杨沐)
木玛:“旧城”摇滚人(张月寒)
Joyside:纵情浪迹,无所谓结局(卡生)
来自台湾的他们:不沉重,不愤怒(孙若茜)
“废都”西安,废不掉的音乐(薛芃)
我记忆中的琐碎演出(黑麦)
| 社会 |
调查:新温州青年:另一种“成长样本”(黄子懿)
逝者:大法官金斯伯格:“钉子”的智慧(徐菁菁)
| 经济 |
市场分析:北京自贸区的意义何在?(谢九)
| 文化 |
逝者:郑克鲁:法兰西文学的信使(艾江涛)
话题:戴安娜·瑞格:不习惯做性感偶像(李孟苏)
戏剧:舞台上的Fleabag,快乐地当着现代女性(安妮)
思想:文明与野蛮的距离(薛巍)
| 专栏 |
邢海洋:快递小哥的收入为什么少了?
袁越:帮帮大自然
卜键:左岸的大屠杀
张斌:送战友
宋晓军:再说美空军要吃“红丸”应对中国?
编辑/天健 剪辑/天健 设计/侯子晗
本节目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