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源:我所触碰到的,是摇滚“最柔软的部分”
作者:高源高源,摄影师
“其实,我现在浑身上下都在冒汗。拍摄‘乐夏’的这段回忆是一段感受极其强烈,而语言苍白无力的时光”。摄影师高源说。她的身上有很多标签,“窦唯前妻”无疑是抹不去的那一个。汪峰曾在一档节目中称她为“九十年代中国摇滚乐唯一的全程记录者”。高源的镜头下,不仅有魔岩三杰,有长发飘飘、扯着嗓子唱歌的郑钧,也有高源的发小、那个“红起来也没什么变化”的老狼。
图像是她的语言,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她用图像来捕捉、凝固音乐人的情感浓度。
实际上,拍摄“乐夏”是高源第一次参加综艺节目。她听说第一季的时候,所有乐队会住在同一个酒店,吃早饭时刚打过招呼,健身时又能再次碰见。“这个场景特别魔幻。这么多年来,从没有一个空间能把所有顶尖的乐队聚集在一起,而现在一档综艺就让他们生活在一起。”高源兴致勃勃地要求主办方将她安排在乐队入住的酒店,结果猝不及防的新冠病毒打乱了一切——各个乐队从不同城市汇聚北京,隔离的隔离,排练的排练,各干各的。高源等待的场景没有出现。
到了真正录节目的时候,她寻找的画面出现了,“当时电梯门一打开,我面前就有几百号人,几十支中国乐队。有吃盒饭的,抽烟打球的,还有放松睡觉的…我真的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太震撼了,我一下就被点燃了。”
Q: 中国摇滚一直都被认为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它与时代政治、文化绑定在了一起。作为亲历者,你关注的是什么?
A:我一直都关注人与人情感连接的部分,音乐人之间的喜怒哀乐。我所触碰到的,是摇滚岁月中“最柔软的部分”。
Q: 参与“乐夏”的拍摄,你有观察到乐迷和音乐人之间互动的变化吗?
A:过去我们买票看演出,一定是先听了你的音乐,耳熟能详之后再去看演出;现在可以是完全没听过音乐就直接看演出。过去的演唱会现场,大家是跟着从头唱到尾;现在,跟着唱的少了,反而可能会频繁听到“谁谁你真帅”。挺不一样的。
编辑、剪辑/严岩 设计/靖惠
| 封面大使 |
《三联生活周刊》新刊《我们那些不足挂齿的忧伤——乐队从哪里来》, 乐夏第二季持续的热度引发更深入的思考,这一波新的乐队,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三联生活周刊》每期都会邀请一位文化公众人物 / 明星来担任当期封面故事的引荐人(封面大使),以10分钟的音频形式来分享自己与封面专题相关的个人经历或知识、文化记忆。
点击下图,听到更多封面大使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