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别洒泪时
作者:harps(图 谢驭飞)
古人不忌讳哭泣,李商隐随便一列举,句句都是哭泣的理由——“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位卑者送别位尊者也落泪,不知这是以诗代哭还是真的现场泣不成声。小官哭着送别大官,比小官还小的官是不是也应该陪着哭?气氛应该会很沉重吧。古时候送别,每次都可能是生离死别,关山万里,后会无期,所以气氛沉重些也可以理解。现在在飞机场火车站送别,当时虽然伤感,几小时以后网上就又见面了。如果愿意的话,朝朝暮暮完全没有难度。
普通生活中的普通离别都不至于到掉眼泪的程度,但是几乎所有的幼儿都不这么认为。幼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全,他们是“活在当下”的小动物,不太理解未来会发生的事。他们的潜意识可能觉得妈妈早上出了门就不会回来了,自己被送到幼儿园就永远待在那里了。这种分离焦虑要长大一些以后才能改变。知道孩子有一天会停止哭泣对父母来说是一种安慰,但每天早上要抚慰哭泣的幼儿,成年人虽然不至于陪着放声大哭,也差得不远。有一段时间每天早上我们一家三口出门,先在公交车站把我送上车,然后配偶把孩子推去幼儿园。公交车来了以后,我总要在宝宝的大哭声中跟他挥别,上车刷卡,然后硬着头皮穿过来自七八个老头老太太的交织的同情目光,找个座位坐下来,开始刷手机。无独有偶,同事也说妻子早上离家赶车的时候孩子会望着她的背影大哭,弄得每天早上都很伤感。不过妻子没法目睹的是她离开以后30秒孩子就不哭了,开始玩别的。当小孩子进入了自己的世界,妈妈在不在场就暂时不重要了。直到他们需要妈妈的时候,才会再次决定要不要哭。
宝宝送我会大哭,我送宝宝就好得多。对宝宝来说,幼儿园是个有意思的地方,有小朋友,有玩具,有老师,虽然没有妈妈,也能将就。他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哼唧两声,趴在我身上不下来;老师一般会把他接过去,然后示意我赶快消失。有的小孩则每天都会大哭一场,自己哭到酣处还把别的小孩也引哭。今天看见一个小孩,伏在爸爸身上,两眼红红的。他们进了园门,小孩越发像小小的树蛙一样抱着爸爸不撒手,哭得更大声了。过了十分钟,这套哭别仪式才算完成。那个爸爸从大门里出来,夹在口罩和自行车头盔之间的眼睛也有点儿红红的。忽然想到十几年后我们和这个爸爸不论身在何方,都很可能会亲自送孩子去上大学。到那时候,应该不会哭得这么厉害了吧? 生活圆桌育儿亲子成长离别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