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吴琪

作者:吴琪

吴琪,《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三联生活周刊》第29期

“ 什么是好的语文教育

——回到母语,我们的方法论”

(点击链接,听本期周刊)

主编推荐语|吴琪0

2020年6月4日,小学五年级学生缪可馨在上完语文课后翻越四层栏杆坠楼身亡。其家长在微博上公开了女儿坠楼前作文被批评一事,一条鲜活的生命看似因为这样的事儿而消失,这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和共鸣。

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主题是“什么是好的教育”,正是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试图走进当下的作文和语文教育。

我们如何看待语文作为应试学科时,它和自身表达性的矛盾?

怎样用语文表达自我?

这期封面故事中采访了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在他看来,语文对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重视,实际上和艺术相重合。它的学科特点边界相对模糊,恰好也说明它的根基性和综合性。

我们采访了教育博主、语文老师王悦薇,了解“她为何要执着于当一名语文老师”,听她解读语文课堂上情感审美和人生是怎么样能够激发孩子?我们还约了四川绵阳的语文老师王婷婷做口述,讲述她带着学生们写童诗的收获……

语文教育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爱的教育?文学如果没有和内心的关联,它还有什么用呢?

封面故事之外,《那些高考“零分”考生的事后人生》和《“广漂”非洲人群体调查》两篇报道也值得关注,了解他们背后的人生变化。 

| 封面故事 |

什么是好的语文教育 | 回到母语,我们的方法论(杨璐)

语文是什么?(杨璐)

高中语文:能否超越高考?(丘濂)

小学语文里的情感、审美与人生(徐菁菁)

我为何要执着于当一名语文老师(王悦微)

诗歌里的成长(王婷婷 徐菁菁)

爱的教育:我的小学语文课(李凡)

文学如果没有和内心的关联,它有什么用?(张悦然 孙若茜)

现代诗歌:词汇试图打破的和创造的(韩博)

| 社会 |

调查:那些高考“零分”考生的事后人生(黄子懿)

调查:“巧克力城”沉浮:“广漂”非洲人群体调查(刘怡)

| 经济 |

市场分析:牛市能够走多远?(谢九)

| 文化 |

艺术:“包裹”尚未完成(陈璐)

专访:金承志:非单一的音乐叙事者(张月寒)

设计:向凡·艾克学习色彩设计(钟和晏)

书与人:疫情中的恐慌与傲慢(袁越)

| 专栏 |

邢海洋:三峡水库的防洪功能

苗千:2020,飞向火星

袁越:人类的五种食欲

卜键:夹心滩—古城岛

张斌:PPP计划,帮你努力活下去

宋晓军:美“双航母”来南海对中国军队的启示

朱德庸:大家都有病

编辑/天健 剪辑/天健 设计/侯子晗

主编推荐语|吴琪1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教育语文教育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