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要刊速览(109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新科学家》2020.5.30
改变气候变化的机会
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已升高1摄氏度,地球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突破415ppm,创史上最高。在WMO秘书长塔拉斯看来,新冠疫情的发生有可能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转折点,他认为,当前的危机强化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各国政府应制定解决气候问题的方案,在能源、运输等行业逐步采取行动。只有这样,在未来的五年里,我们才有机会扭转这一趋势。
《每周》2020.5.29
大逃亡会是永久的吗?
新冠病毒大流行之际,很多居民都从城市搬去了郊区,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等大城市甚至在大流行发生前就出现了人口流失。不过历史表明,他们会回来的。“9·11”事件后,4500人逃离了曼哈顿下城,那里被双子塔的毒尘所笼罩。然而在随后的几年里,居民们又成群结队地回到了这里。疾病的暴发并没有终结城市,而是改变了城市,更多开放的公共空间将为了城市的健康、福利和平等而设计。
《经济学人》2020.5.30
美国的灾难
新型冠状病毒在美国传播以来,已造成超过10万人死亡。许多美国人认为特朗普在处理此次疫情时有很大的问题,导致美国遭受了更加灾难性的重创。美国人喜欢把这次灾难的死亡人数与“越战”中6万的死亡人数相提并论,以此指向特朗普的严重失误。但从欧洲的角度来看,美国的死亡率是与欧洲的死亡率几乎相同的。
《纽约客》2020.6.1
线上就诊的新时代
在全球疫情隔离期间,许多工作与生活不得不在线上完成,心理治疗也在其中。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让心理医生与病患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一些特殊人群的心理咨询也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比如焦虑症与酗酒者,隔离生活会加重他们的情绪波动,他们需要更多关爱。疫情暴发以来,这种心理线上就诊变得更民主化,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聆听自己的耳朵,每个人也都可以聆听他人。
《美国国家地理》2020.6
聆听“二战”最后的声音
5月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胜利75周年纪念日。战争的幸存者越来越少,本期《国家地理》寻访了多位年迈的“二战”亲临者,讲述当年的故事。比如在底特律一家工厂制造海军潜水轰炸机的女技师库什纳,现年94岁;在纳粹占领下的欧洲秘密提供物资的波林斯基,现年99岁;日军空袭珍珠港后加入传奇第42彩虹师的玛戈,现年96岁。 环球要刊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