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何时快起来?
作者:邢海洋2月3日我下单买了几个灯泡,网店在浙江台州。2月19日店家发货,2月20日快递揽件,又过了三天,灯泡还没有出台州。疫情爆发一个月了,“宅经济”活跃,可本该给“宅人们”补充给养的物流仍没完全恢复,问题出在哪里?
2月22日,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中国邮政、顺丰和京东基本全部复工,其他的主要快递企业复工率达66.7%。但复工似乎不代表同比例的工作量。2月10日起,几大快递公司均宣布了复工,可据G7物联网平台&车满满2月16日的数据,全国物流运输状况仍受到疫情较大影响,整车物流流量对比旺季恢复率为22%,作为商贸流通毛细血管的零担物流恢复率则仅为1.1%。
当然我遇到的很可能是个案。18日国家邮政局的消息是,快递业已经恢复正常产能四成以上。仅17日一天,全国快件揽收量1.2亿件,达到正常业务量的六成,投递量超过8000万件,超过正常业务量的四成,快递小哥复工到岗人员超过200万人。至于这些快件是短程还是跨省,邮政局没有详细透露。实际上,因为“不出门”催生了生鲜和社区采买的需求,短途快递大爆发,美团买菜、盒马生鲜、京东和每日优鲜等生鲜APP,乃至邻里菜蔬小店乘机扩张,送菜上门渐成主流购物方式,销量普遍是平日里的数倍,以至于频频爆仓,不得不调整配送时间。因为短送需求旺盛,为解决用工问题,盒马与西贝发起了“共享员工”合作,永辉超市、三江购物和步步高等上市公司纷纷向外界“借调”员工。如果多数快递员都在跑短程业务,跨地区的业务肯定会产能不足。
为把疫情风险降低到最小,各地对复工有严格的限制,处于产业链中的企业,因为上下游的联动,互相牵制着难以满负荷运行。物流业是联系各行各业以及消费者的血液循环系统,如果机体丧失了活力,循环系统也难以独立高效运行。且如果贸然开足马力,就面临着无米之炊的境地。举步维艰的物流业,对于规模化复工多是观望态度。也因为此,长途运输才变得如此艰难吧。
去年年初的一份调查显示,76.31%的快递员来自农村,15.89%的快递员来自县城,仅有7.8%来自城市。我们可以据此推测,有八九成的快递员并非本地人,而是外来人口。人社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有1.7亿多人,截至目前,其中大多数人还没有踏上返程。返回大城市的路途遥遥,严控之下更是步步阻碍。近日有来自政府方面的报道,云南昭通的返乡过节务工人员,居然是在政府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护送下,搭乘返岗专车回浙江的工厂上班,足见外来人员返城之难。而快递公司在大城市的神经末梢多是加盟店,规模小,结构松散,哪儿有可能被政府护送着,组团点对点地返城打工。
即使他们踏上了返回大城市的旅程,按照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要求,外来者也需要先自行隔离14天才能开始工作,这就使得短期内快递业的用工荒根本没办法缓解。
同城快递和外卖满足了居民隔离期间的食品需求,远程物流更多地服务于物资调配、企业生产。当前一些地方为了部分过度的隔离政策,正在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而整个社会如不能创造财富,现有的财富并不能支撑很久。到时候,不只快递小哥没了积蓄,企业没了钱,作为消费者的居民,也会“囊中羞涩”。
快递快起来,才是我们对抗疫情最有力的武器。 投资物语快递爆仓快递互联网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