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与“海洋命运共同体”

作者:宋晓军

中国海军与“海洋命运共同体”02019年12月26日,中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俄伊海上联合演习于12月27日至30日在阿曼湾地区举行(宋吉河 摄/中新社供图)

2019年12月27日,当伊朗海军与俄、中海军首次在北阿拉伯海和阿曼湾开始联合演习后,路透社记者阿里(Idrees Ali)发了一篇题为《美国海军高官称伊朗可能会在中东采取“挑衅行动”》的报道。鉴于阿里在报道中不仅提到了伊、俄、中三国正在进行的联合演习,还提到了五角大楼对中国的“担心”,而这就让我产生了联想,确定了本期专栏的话题。

阿里报道的是美海军代理部长莫德利(Thomas Modly)在12月27日一次讲话的大致内容。报道大致有两层意思:一是未来伊朗还会抓住机会在中东地区实施“挑衅行动”;二是阿里引述了莫德利对美海军在波斯湾部署航母会削弱海军战备状况的原话推断出:美担心应对伊朗行动“可能会转移五角大楼对抗中国等优先事项的注意力”。很显然,按阿里的解读莫德利是要集中海军力量应对中国海军的崛起。刚好在一天前有国内自媒体称,2019年中国海军大型舰船下水吨位达20吨,超过了美海军同期大型舰船下水吨位的15吨。于是我就联想到了1919年在“巴黎和会”及之后纪念英、美两国在海军造舰吨位上的博弈。

简单地说,在“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英国利用美国试图主导成立“国际联盟”并将维护其在北美利益的“门罗主义”写进“国联盟约”的想法,迫使美国放弃了1916年通过的目标是在1924年达到全球第一的海军造舰计划,承诺美海军吨位只能维持在英海军的60%(双方战列舰的比例为1.65∶1)。但随着英国经济陷入衰退,1920年3月英海军大臣发表声明放弃了其海军舰艇吨位要与排第二第三名国家的海军吨位之和一样的“双强标准”。很快,在1922年美国主导下签署的五国“华盛顿海军条约”中,英国就承认了美海军舰艇吨位可与其持平的规定。当然,美国在海军造舰博弈上的快速“逆袭”,与美国经济总量在“一战”后的1919年一跃达到了英、德、法三国之和的3.5倍是不无关系的。

话说到这,可能有人会猜,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和海军的快速发展,美国一些人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的初衷,是不是把中国想象成了100多年前的美国,而把美国想象成了当年的英国呢?其实一些美国人这么想并不奇怪,关键是很多国际观察人士所关注的应该是:中国是怎么想的。因为毕竟在100年前的“巴黎和会”上,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为了能让日本在加入“国际联盟”的文件上签字,同意了日本对中国山东权益的要求,进而也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而100年后,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不仅经济和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而且按官方的说法,中国未来将会认真地去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风险挑战”。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要想理解“中国是怎么想的”也并不难。就在12月26日中国国防部召开的2019年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发言人主动公布了第二天伊、俄、中三国海军将在阿曼湾举行联合演习的消息,并说:“此次演习旨在深化三国海军之间的交流合作,展示三方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海上安全、积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意愿和能力。”从这段谈话上看,要想真正理解“中国是怎么想的”,未来就要认真地去观察中国海军是如何凭借其不断壮大的能力去兑现“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个良好愿望的。 海军中国军情中国海军海洋军事